思想道德修养社会实践论文(热门20篇)

投稿:小范

思想道德修养社会实践论文 第1篇

谢谢你,正能量

正能量是当下最热门的话题,而正能量的最高境界就是赞美,如果没有赞扬的微笑照耀,我们怎能去感受、去爱?

微笑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正能量。悲哀的说,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不知觉的人性中的悲悯逐渐开始变得麻木,直到有一天我们与微笑猝然相逢,心才会被正能量所俘获。

——让我们,学会捡拾。

拾回某些被忽略的、遗忘的东西。

还记得高考的时候听到的一篇文章《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相信很多老师都拿它当做过押题热点,可抛开这些,这篇文章真的感染到了我。

在大多数人看来鼓掌也许是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可在我眼中——“鼓掌”是种正能量的代称。“鼓掌”是种欣赏,同样也赞美。我想,只有擅长赞美别人的人,才是最美的人。

生活在现实生活中,身边的人变了、我们自己也变了。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总有一天,你会变成自己最讨厌的那类人。”更为可悲的是,我们并不为这种自身的改变埋单,而是将它归罪于世态炎凉。人们总是有理由,因为社会太现实了,我们的改变只是在保护自己……可是事实呢?

渐渐的,心像是被冻成了一坨冰,但内心深处依旧渴望被阳光一样的东西融化。而幸运的是,在凄惨悲戚的现实中,真的有一种东西像阳光一样融化了‘这团凝冰’——这就是正能量!

做到赞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我们看到那些比我们强的人,或者同自己付出相同却得到了更为丰厚的收获成果的人,我们真的能做到平心静气的起立鼓掌吗?

我想,答案是不确定的。

想到以前看过的.一个节目《感动中国人物》,里面讲述的都是些大公无私的小人物,有贫困山区的教师、有底层工人还有些社会人。他们都是最鲜活的代表,而他们却能绽放开生命的灼灼花朵,活的那样有生命力。他们在用自己的力量精心侍弄着爱与美的培育。

相信很多人都同我一样,每次看到他们的事迹都会不约而同的热泪盈眶,而随之而来的赞美是发自内心的,不加任何渲染。

这是种情感的冲击!

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当得奖人的短片放出来时,我总是含泪在微笑,而感动的源泉并非他讲述的不幸的一切或者一切的不幸,而是他们小小身躯所传递给世界的正能量。正能量就像是发光体,是世界上最好的药剂,他们能治愈人们心中丢失的善念,是能势必压到冷漠的负能量。

赞美、鼓掌……这些都将世界的美好放大化,升华一切‘善’的概念。毫无置疑,我们需要它!

谢谢你,正能量。

思想道德修养社会实践论文 第2篇

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应该是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育和价值观的引导,从而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思想意识,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和未来进步创造有效的条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干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教学来说,必须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强化对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在对他们进行知识渗透的同时,更要注重对他们思维方式、人格修养和道德素质提升,从而来不断地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本文将重点对南疆高职学生价值观教育在《基础》课教学中的现状进行有效探索,并为之提供有效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高职;价值观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其终极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全面进步。价值观对于学生个人人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导航作用,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将之引入到健康成功的人生道路上,并指导他们在未来发展中更好地做出选择和取得进步。特别是对于南疆的高职学生来说,恰逢新疆经济座谈会的召开,给新疆经济发展带来了难得发展的机遇,在这大好形势下,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也势必提上日程。因此,在南疆高职思政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和提升,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体系、优化整合教学内容等多种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以此来保证南疆高职思政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顺利实现。

一、价值观教育的特点及对思政教学的意义

(一)价值观教育的基本特点研究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价值取向,从而体现出一定的价值或作用。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念。而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每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都表现出较大的不同,从而导致价值观表现出较强的主体性、兼容性、多样性、矛盾性不稳定性等特点。不同文化的交融和社会状态的变化,导致每一个个体价值观表现出较大的个体性,也从客观上说明了时代教育的开放性特征。研究价值观教育已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点和核心,也是思政教学目标的重要体现。

(二)价值观教育对南疆高职思政教学的意义

南疆特殊的地理位置、民族特点以及该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现状,使得价值观教育在该地区高职思政教学的地位凸显出来,并且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价值观应该成为教学的使命和立足点,从而更加有效的帮助学生成功和成长,将他们培养成为有个性、有理想的个体。但是,从目前南疆的社会现实及其高职思政教学现状来看,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文明冲击和文化碰撞,传统价值观和一些优秀的道德思想有所流失,使得南疆高职学生丧失了价值观培育的土壤,这就不利于从根本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价值观教育工作是否凸显成效将直接影响到思政教学目标能否真正实现。

二、南疆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价值观教育与时代主流价值体系不契合

从目前南疆高职思政课程教学实践效果来看,传统价值观教育与时代主流价值体系不契合,成为了日益凸显的.重要问题。目前在《基础》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更多强调的是对适应大学生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人生发展和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弘扬中国精神;加强自我道德修养,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增强法律意识和树立法治精神等知识点的学习。而要真正掌握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必须要把握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从本质上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思想和价值观的重要引导,也从根本上把控了时代文化和思想发展的脉搏,为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正能量。但是,具体到南疆高职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实践中,一部分学生会被社会中现存的各类思潮所影响。比如受到的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的冲击,会在现实与理想、奉献与索取、传统价值观与功利主义的抉择中徘徊,甚至做出与正确的主流价值观思想相违背的选择,这就从根本上降低了《基础》教学的有效性。

(二)价值观教育过于强调统一性和一元化

从目前南疆高职思政教学来说,价值观教育过于强调统一性和一元化,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课堂教学氛围的呆板,同时也降低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和延伸,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基础》教学应该提升涉及面,丰富教学内容,注重理论性和实用性的兼顾。受到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课堂上过多地强调传统文化的主流意识,对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文化要素进行高度重视和教育,从而让学生丧失了理性思考,生活中会出现盲目爱国等现象。由此可看出,南疆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并不能充分的为学生的生活实践发挥引导作用。过于强调统一性和一元化的价值观教育不利于高职学生个性的顺利实现,在根本上也会影响思政教学的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南疆高职价值观教育方式单向度

从南疆高职价值观教育方式上来看,不少思政课堂价值观引导方式单一,理论教学占据主要的方式,同时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无法真正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南疆高职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效果,对于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目前,虽然在思政教学中也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比如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开展了一些实践教学,但多数实践教学都流于形式,并未真正实现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只有广泛地开辟教学路径,实现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和科学性,才能够进一步地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从整体上达到个人价值观的培养。

三、加强南疆高职学生价值观教育在《基础》课中的实践

(一)情境教学,为学生价值观教育创造环境

情境教学,为学生价值观培养创造有效的环境。对于南疆高职学生价值观教学来说,应该通过有效的情境设置,来将他们引入到教学实践情境中去,提升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兴趣。第一,可以广泛地借助于新闻时事和社会热点话题等素材来进行理论教学引入,通过问题设置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提升教学环节的针对性,更好地来保证教学实践效果;第二,应该善于借助于多媒体手段来进行教学,比如微信、微博、网站教学等诸多媒体形式,让学生能够自觉地来提升自我价值培养意识,不断开发他们的心智、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来不断提升自身综合思想素质,形成符合时代主流价值体系的正确价值观。在《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中,除强调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之外,还应结合南疆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加强学生对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思想的正确认识,有效防止西方文化、价值取向的渗透。同时,还可设计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案将理论教育与实践呈现相结合,比如开展相关主题的辩论赛,让学生主动去查究错误的价值观对自身发展的抑制影响,从而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

(二)优化设计,制造精彩高效的教学环节

对于《基础》教学来说,应该注重理论性和实用性的兼顾,从个人理想、中国精神、人生价值、道德实践、法律精神、人格培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几个教学环节中持续融入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比如,可以积极组织教学活动,以某一话题为核心来展开演讲活动、学生讲课、学者讲座等活动,这种相对来说比较活化的教学环节能够在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引导他们能够自觉地实现个人价值感和人格的塑造和提升。还可以组织小组探究式教学讨论,不断地延伸学生思维,提升他们的辨识能力和分析能力,以此来从根本上保证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整合制定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专题来进行教学,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小组探究和讨论,来更好地完成教学实践,这个过程就是不断强化他们自我认识的过程,也进一步地提升他们的品德素质和价值观塑造,对于自我成长和发展都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重视实践,并制定科学化的价值观评价标准

重视实践,制定科学化的价值观评价标准,为学生价值观养成奠定有效基础。第一,积极地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地引导他们走进社会,充分地把握时代发展方向和文化主流思想意识形态,从而来更好地将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现实接轨,促进学生个人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成熟发展。第二,应该从根本上保证学生价值观教育教学评价方式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在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时候,应该注重从实践层面来对他们的价值观树立进行有效评价,同时也给予他们一定的机会来进行教师教学评价,满足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结语对于南疆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不仅仅要提升学生个人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同时还要善于实现他们的人格塑造、情感培养、心灵成长,从而来不断地实现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引导他们树立正确、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于《基础》教学来说,必须要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核心来推进教学效果,通过实现有效的情境教学、优化教学设计、重视实践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等几个方面来提高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从根本上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为他们价值观的树立创造有效的条件和基础。

〔参考文献〕

〔1〕祖嘉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S2:79-85.

〔2〕陈捷.论“由博返约”思想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中的运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1):82-85.

〔3〕张敏,陶传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道德教育情景式教学设计〔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05):137-139.

〔4〕徐曼.关于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几点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05):92-94.

〔5〕白蕊.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科技信息,,(07):549-550.

思想道德修养社会实践论文 第3篇

浅谈创新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的论文

【论文摘要】思想道德修养是各专业大学生必修的公共课,对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因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引导作用,我们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以推进本课程的改革.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 创新教学模式 八环节教学法

思想道德修养是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之一,是各专业大学生必修的公共课,内容涉及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以及理想信念的培育等,其目的是培养大学生高尚情操和道德品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因此,如何摸索出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整体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引导作用,是推进本课程改革的关键。

一、影响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思想道德修养所传授的道德价值观念从文化理解的意义上讲,让大学生接受起来并不十分困难。但由于社会转型期消极因素的影响,及教学手段及教学方式的原因,使大学生对于该课程所传输的道德价值观念产生了种种背离情绪和逆反心理,因而阻碍了该课程预期效果的实现。影响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效果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市场经济负面作用冲击着正面教育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上功利主义的思想和倾向比较盛行,这种思想和倾向,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思想上已经以“有用…‘无用”来定位,从而在学习态度上表现出积极和消极的心态,来区别对待专业课和基础课以及思想政治类课程。

2,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各种思想观念、道德准则等意识形态不断地涌入,出现了多元文化并存的现象。多元文化必然导致多元价值观,容易引起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混乱和错位。而大学生正处在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期,更容易受到不健康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在这种环境中,一部分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受到感染,对提高道德修养的意义认识不足,对《思想道德修养》课不重视,学习兴趣不高。

(二)中小学阶段开设的类似课程,使得大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有了先入为主的抵触情绪在小学,有思想品德、品德与社会,中学有思想政治,大学又要开设思想道德修养,尽管名称有所不同,但内容大同小异。因此,虽然思想道德修养适时地添加了一些有关大学生活的内容,如入学后的适应问题、心理问题、恋爱问题、交往问题等等,但仍难以引起大学生的兴趣。

(三)现行教学中的弊端造成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应试教育的惯性依然起着很大的作用。首先,思想道德修养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涉及社会学、青年学、伦理学、心理学、人才学等多门学科,事关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其主要功能是德育功能而不是智育功能,它不是以理论教育为主的课程,更不是知识性的课程。教学中大量涉及到的是价值观问题,是对生活的态度问题,它教给学生的不仅有理性认知,更有情感和意志等非理性原则。

这是它与学科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最显著的.区别。因此,把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完全等同于自然学科的教学方式,形成“课堂讲授一作业一考试(考查)”这样简单化的模式,不适合本课程的教学,也不利于本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教育理念跟不上时代和社会的变革,教学的思想观念较陈旧、教学方法简单,在课堂上几乎都是老师纯理论性的讲授,说教色彩过浓。因此,以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去进行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就很容易使教学目标及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实际、道德修养水平产生差距。

二、围绕育人核心创新教学模式

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育人的重要环节。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推进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在教学时数不变的情况下,从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组织上创新

1.在教学内容组织上创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出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如道德环境和道德界限问题,独生子女与家庭多层次化中的学生思想问题,大学生贫富差距带来的交往,网络道德问题等等,都需要以动态的观点对该课程现有的教学内容作出应有的调整和更新。也要更多地吸收和应用当代社会思想道德建设中取得的新理论、新成果。同时还要挖掘大学生中典型的人物和事例,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来。使思想道德修养的教学始终立足于时代需要,这是保证和提高本课程质量的关键一环。

2.在教学环节的组织上创新。改变简单的“课堂讲授—作业一考试”教学模式,逐渐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即所谓的八环节教学:(1)课堂讲授;(2)专题讲座;(3)案例教学及讨论;(4)座谈交流(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动);(5)调查情况反馈;(6)参观学习德育教育基地;(7)撰写学习心得或论文;(8)开卷考试。

具体地说,就是课堂上除了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外,还运用多媒体手段和课堂讨论、演讲及个案分析等多种互动教学方式,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增强课程的说服力和吸引力,不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践证明。思想道德修养作为一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必修课程。必须理直气壮地阐明正确的理论观点,否则,教学就等于没有目的和灵魂;但如果仅有理论而缺乏生动有趣的事例相佐证,理论也难免会显得空泛和枯燥,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的效果。这就要求《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必须善于将丰富、贴切的事例作为大学生接受正确理论观点的媒介和载体,把最新鲜的实例引入自己的教学中。

同时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专题讲座,组织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比如,组织学生参观企业,亲身感受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勤工俭学活动;到人才市场做调查,以做到有的放矢地学习。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不流于形式,活动之前认真组织,之后要总结经验,即要参加实践的每位同学都要写出书面论文。最后成绩的评定不能“一张考卷定乾坤”,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平时考核,讨论发言、课堂提问、论文写作、出缺席状况等记入平时成绩,来综合考察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另一方面在全院学生中全面推行期末开卷考试。成绩结构由两部分构成,qzD-,j-占30%。期末占70%。

(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辅助手段增强对学生的教育

思想道德修养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知识性,注重以科学的理论和丰富的知识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它综合运用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青年学、人才学、美学等多学科知识。吸收和借鉴古今中外人类文明成果中的精华,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与文化知识融为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采用正常的教学手段授课外,还要根据同学们的实际情况。在授课学生班级中,结合教学内容和进度,在思想、道德、心理、人际交往等方面开展问卷调查,摸清学生基本隋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以及互动交流。

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把具有教育意义的影视作品与思想道德修养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影视作品中的感人场景来强化教学内容,启发和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影视作品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和感染力,要与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如不计功名、献身科技、为国为民的《蒋筑英》,反映抗洪精神的《惊涛骇浪》。讨论市场经济与雷锋精神的《离开雷锋的日子》等。都是感人至深、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优秀作品。实践证明,将优秀影视作品引入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之中,以其突破时空限制并提供丰富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对抽象材料的学习不再感到枯燥,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的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制作寓教于乐、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的课件

目前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多数课件文字说明较多,图片简单,说理性较强,缺乏一些针对大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因此使用起来很难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而制作贴近大学生思想、生活实际,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具有一定声响和动画效果、图文并茂的课件,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点之一。集文字、图表、声像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使用,不仅可以避免以往教学方式单一的缺陷,还能增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本课程改革所提出的教学模式,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运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组织教学,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大学生去思考他们身边以至社会上出现的热点问题,相信通过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本课程的改革最终能够达到所预期的教学效果。

思想道德修养社会实践论文 第4篇

在新形势下,到底采取何种有效的手段,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笔者认为:开展“多角度、多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能较好地提高其实效。

1.从解决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特殊矛盾的角度出发,开展“知识验证型”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它作为德育的主渠道,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知与信、信与行的特殊矛盾。我们教师传授给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观点及其他社会知识,能否为学生所接受,并内化为行为,“信”是纽带和关键。为解决这一特殊矛盾,教学实践中,我们较多地采取走出去的方式,让学生带着疑虑走向社会,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在社会实践中验证知识,增强理论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以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确立正确的信仰、信念。例如有的高一学生认为:“‘先富’帮‘后进’,这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市场经济条件下帮助是幌子.实际上是利用‘帮助’在后进地区乘机捞一把。”针对这一实际思想认识,我们组织学生调查访问了省扶贫先进单应—一宁波慈兴集团。该企业近几年中,分别以资金、技术、产品业务和管理人员、工人业务培训等形式,先后扶持了6个“老少边”贫困地区的工厂,其中一个还成为丽水地区十大明星企业。学生在活动后说:“现在我们懂了.人间不尽是金钱关系。‘先富’帮‘后进’,实现共同富裕,我们信!”

2.从结合教学改革实际的角度出发,开展“兴趣爱好型”的社会实践活动。执行新的教学计划,实施“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的“三板块”操作方法,给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改善形象,吸引学生,改进方法,提高实效”,“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变说教式为实践式”,成了我们教师的最新观念和工作方式。为此,结合学校实际,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的原则,我们在高一、高二年级中开设了“焦点与热点”、“新闻采编”等选修课和以社会调查为主要形式的“社会调研”兴趣活动小组。前者主要采取课堂集中讲解,课后学生按照老师要求分散实践;后者则在教师的直接带领下,集中进行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活动。上学期,我们组织学生走访市公安局,了解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状况、原因及预防,组织参观“万亩渔塘”,了解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状况。这不仅增强了学生对选修课、活动课的兴趣,也促进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3.从结合教材行为锻炼要求的角度出发,开展“实践锻炼型”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谓“实践锻炼”,是按照一定要求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没有实践锻炼,学生可能懂得许多“大道理”,如为什么要讲奉献,为什么要热爱劳动,为什么要艰苦奋斗,但却不一定有良好的奉献精神、自觉的劳动习惯和节俭行为,甚至出现“高分低德”的现象。我们根据教材行为要求,结合“规范”教育,开展以社会服务为主要形式的“双学”奉献活动,以社会公益劳动、学农等专业生产劳动为主的操作锻炼,既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又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培养了他们的行为。这类社会实践活动,因涉及面广、难度大,一般由思想政治课教师向学生提出建议,并参与、协助学校有关部门实施。

总之,“多角度、多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帮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沟通书本与社会、理论与实践,提高思想认识和觉悟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思想政治课实现德育功能的重要方法。实践证明,它具有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教育效果。

思想道德修养社会实践论文 第5篇

(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F2009―10)成果之一)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其实效性增强与否,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途径有很多,但关键只有一条,那就是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本文对实践教学的基本含义、重要作用和主要方式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效性 关键途径 实践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教育的重要标志,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措施之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其实效性增强与否,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途径有很多,但关键只有一条,那就是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因此组织实践教学就成为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在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中予以加强。同时也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理论研究,树立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含义

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建构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和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狭义的实践教学是区别于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广义的实践教学是指除了进行理论教学之外的所有与实践有关的教学方式,它既要以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之中,更多的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之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旨在使学生在认知的基础上领悟道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每个人参加未来社会实践奠定基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社会实践教学是指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校园以外的领域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学生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为题材,通过各种项目和活动形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和趣味性为主要特征的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包括生存能力、运用知识进行创造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

1.有助于调动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普遍以注入式教学为主要形式,形式比较单一,缺乏生动性和吸引力,而教材内容则抽象的理论比较多,生动实例比较少,缺少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而举的例子。这样就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兴趣是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实践教学由于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效果直观,感染力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必然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现代社会需要复合性人才,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必定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纯理论教学模式,增加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社会实践,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实践教学既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3.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知与行的统一。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但他们社会阅历较浅,对理论问题的理解往往肤浅和片面,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们跳出自己生活的狭小圈子,深入现实社会,亲眼目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也可以使他们了解到我国目前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很不平衡,经济基础和文化水平还比较落后,城乡差别还很大,还没在完全消灭贫穷和愚昧。这样同学们既看到了社会向前发展的美好前景,看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主流,也看到了社会上仍存在着一些落后现象,从而在亲身体验中去深入思考,运用历史的辩证的方法分析问题,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的认识,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容主要是策划和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课堂讨论、模拟教学、社会参观调查、校园文化活动、志愿服务、开设主题博客等各种主体实践活动。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决定了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课内实践教学形式。所谓课内实践教学是指以固定课堂为教学平台开展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模式。根据对操作难易程度、学生参与度大小、实效性强弱等多重因素的综合权衡,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课堂讨论。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引导和组织学生就教材或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热点、焦点或难点问题进行独立钻研,共同讨论,互相启发,进而得出比较全面、深刻的观点和结论。这一教学形式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促进信息交流,激发思维火花,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民主和谐、密切合作的关系,是一种被实践证明有效的课内实践教学形式。

(2)学生模拟教学。它是以教学为主导,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安排和组织学生就课程教学中的某一个或几个教学内容独立或合作进行学习研究,自主制作教学课件,然后面向全班学生进行公开授课。这种形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模拟教学实践活动中提高知识储备水平,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理论知识讲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课堂辨论。课堂辩论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确立研究专题,从辩证的从正反两方向出发,综合的灵活的利用各种学习方式做研究,通过辩论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的教学方式。开展辩论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优良的思想作风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本质属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有利于促成学生民主风气,有利于培养自信心和克服学生胆怯心理。

2.社会实践教学形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社会实践教学是指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校园以外的领域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学生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为题材,通过各种项目和活动形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和趣味性为主要特征的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包括生存能力、运用知识进行创造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社会参观调查。社会参观调查以社会调查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密切联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学知识和理论,采用参观、访谈、问卷调查等技术手段获取第一手信息资料,然后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方法得出参观调查研究结论。开展社会参观调查,可以拉近大学生与社会的距离,促使大学生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学的理论知识,以社会参与者的姿态和眼光分析和考察社会,有助于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不断调整和完善知识结构。

(2)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的文化环境中,由广大师生在教学过程上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及其承载这些精神财富的规章制度、实践活动和物质形态的总和。校园文化活动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具有实践性、群体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是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主实践的有效途径,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着重要关联。

(3)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是青年志愿者群体或个人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为指导,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志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利他性活动。青年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在奉献社会、传递爱心、播撒文明、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同时,也可以丰富生活体验,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促进自身综合全面发展。

3.虚拟实践教学形式。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是借助互联网技术的支持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与现实的课内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共同构成了立体多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大学生借助虚拟网络浏览网络新闻,进行互联网信息检索、网络通讯、网上调查,制作个人主页,开设博客,参与网络论坛等,这些都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的有效载体。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1)网上调查。网上调查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交互性、即时性、私密性、广延性和共享性特点,实现对所需调查信息的快速、便捷和准确采集,具有调查成本低、调查范围广和调查数据处理方便等优势。

(2)网上论坛管理。网上论坛是网民针对现实社区、学校和社会生活中发生的某些事物发表个人观点和见解而在网上形成的交互性虚拟网络社区。以各高校普遍存在的BBC为代表的网上论坛,已经发展成为展现大学生舆情民意的重要场所。大学生在网上论坛中发展以个人成长、学校生活和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意见和看法,一方面强化了大学生在虚拟网络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参与,同时在加强信息交流、影响社会舆情、促进科学决策、凝聚社会共识、化解潜在冲突和规范个人行为等方面的价值和意义已经逐步显现。

思想道德修养社会实践论文 第6篇

浅论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与和谐校园文化的结合论文

“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都是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目前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存在多头管理、政策不统一等问题,“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的实施和管理主要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而校园文化的组织和管理主要在高校的学生管理部门,教学部门和管理部门缺少联系沟通和有效合作,这不仅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难以实现有机结合,而且影响着“思想道德修养”课教育效果的提高和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实现“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结合,既是“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提高实效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客观需要。

一、“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思想道德修养”课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和谐校园文化是一种校园精神文化,以学生为主体,其主要内容是对大学生进行文化艺术和审美教育,组织各类艺术社团,开展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他们的文化艺术修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课堂教学中传授什么样的文化精神,必然会形成什么样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围。和谐校园文化是从课堂教风、学风出发,进而发展提炼的文化;同时,和谐校园文化反过来对课堂教学有促进和帮助。因此,和谐校园文化要与课堂文化相辅相成。

1.“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有益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从课堂教育出发,建设与和谐校园文化相适应的新型课堂教育,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种新的培养模式。传统课堂是以灌输教育为主,培养大学生规规矩矩老实听话为核心的文化,这显然不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在今天要培养大学生个性独立、勇于探索、敢于担当的精神。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有必要对课堂教育模式和校园活动进行一次全面的“检视”与“杀毒”,哪些是需要弘扬的,哪些是需要抛弃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通过检查,找出问题加以改进。学校是我们党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谐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加强大学生修养、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渠道。

2. 和谐校园文化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知识需要人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并得到检验。换言之,无论新知识的探索还是现成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作为实践主体的人的积极参与。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实践的过程和创造的过程,也是大学生科学素养、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因此,“思想道德修养”课改革要求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教师要在课堂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学会调查、学会探究,掌握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方法。对于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再是被动接受和存储知识,而是学会主动探究和创新,以便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和谐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观的汇聚,为“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材料。

二、“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途径

“90后”大学生正处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重要历史时刻,他们的学识本领技能和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高校肩负着培养党的期望、国家的重托,肩负着培养人才的使命,既要使大学生增长才干、提高能力和智力发展,又要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提高人文素质、丰富生活情趣。要做到这些,高校应该重视和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加强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努力实现“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与和谐校园文化的结合。

1. 创建“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与和谐校园文化结合的机制。为了实现“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结合,必须建立全校性领导组织,在其统一领导下,学校的师生和各系部、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统一协调,统一部署,将“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计划之中,实现和谐校园文化与“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的有机衔接,课堂教学与业余文化活动相配套,促进校园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2. 探索“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结合,要根据“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育教学规律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各种结合方式。“教学实践型”即“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实践活动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教师指导型”即“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参与和谐校园文化的组织和指导;“专兼结合型”,即“思想道德修养”课专职教师、和谐校园文化的兼职教师定期协商、研究和解决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教学中的问题,制定计划,协调行动。“课外活动型”“文艺体育型”,即根据“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的内容可安排适当的课外活动和文娱体育活动,如文艺演出、辩论赛、演讲等文化活动。

3. 培养“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队伍。“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与和谐校园文化的有效结合,关键是要培养一支优秀的专兼相结合的教师队伍。他们需要有较高政治素质、全面的知识结构、较强的理论功底、文娱体育特长,更重要的是要有乐于奉献、与学生为友、开拓创新的精神。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对他们进行培训培养,以适应校园文化建设。

4. 提供“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条件。“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与和谐校园文化的结合,是对“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方式的重大改革,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有益探索,要努力创造条件,给予必要的经费和物质保障。

探讨“思想道德修养”课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从党和国家对大学生要求的高度来建设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是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教育教学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手段。“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必将有力地丰富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也必将有力地促进“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同时,实现“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把培养人的工作寓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必然会更好地培养出优秀大学生。因此,将“思想道德修养”课与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深远意义。

思想道德修养社会实践论文 第7篇

关键词:社会实践资源;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发利用

一、社会实践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社会实践资源的内涵非常广泛,本文所指的社会实践资源主要是从课程资源的角度进行阐释。所谓课程资源主要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社会实践既然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的总和,那么,社会实践资源则是指由学生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和实施的各项活动的总和。从资源的空间分布角度,其既包括以校园文化活动为主的校内社会实践活动,也包括社会调查、教学实习等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从资源的载体角度,其既包括借助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搭建的虚拟社会实践活动,也包括以校内外实训基地和红色景区等为平台的实体性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价值,其一,社会实践资源的应用在理论上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维方式,将实践纳入到教学环节中,便于学生理解和把握现实世界和人类自身发展规律;其二,社会实践资源的应用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实感,加强了书本学习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兴趣;其三,社会实践资源的应用架起了学校与社会沟通的桥梁,有利于大学生适应不同社会角色,促进其社会化进程;其四,社会实践资源的应用推动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现象深入到本质,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符合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然而,有关社会实践资源的研究还刚刚起步,大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社会实践资源不够重视,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所以,本文从宏观视野分析,具体落实到各微观领域探讨社会实践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社会实践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从课程资源角度出发,社会实践资源必须服务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授,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教学内容为中心,以深化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解为目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对社会实践资源进行合理的选择与取合,重视其教育性特质。

2.效益性原则。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原则。而“效益与资源有着内在联系,一方面,效益的取得必须以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为前提条件,又反作用于资源的开发利用,降低资源的消耗”。社会实践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也必须遵循这一基本原则,并将这一原则作为社会实践资源开发利用的出发点和归宿,既要优先开发利用成本低、实效性强的资源,又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资源的价值,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3.主体性原则。社会实践是作为主体的人在自身需要的推动下与相互联系的客体发生相互作用,并实现与客体双向对象化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特殊的实践活动,本身就是实现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主体性活动。可以说,主体性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动力。因此,在社会实践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坚持以生为本,善于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使其自觉地参与到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来。

4.动态性原则。“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要开发的资源也同样如此。它既包括已有资源的质和量的变化,还包括新资源、资源的新用途、新的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的出现等”。中国正处在一个急剧变革和飞速发展的时代,时代主题的嬗变要求社会实践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注重研究社会发展所提出的新问题,紧密结合当前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不断丰富和创新原有社会实践资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结合的新途径、新手段。另外,“90后”的大学生思维活跃,对因循守旧有着与生俱来的厌恶,这也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断打破常规,根据学生的特点不断探索具有时代气息和前沿性的社会实践资源以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三、社会实践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

1.挖掘大学生生活经验资源。大学生的生活环境是开放的,既包括微观的家庭环境,又包括中观的学校环境和宏观的社会环境,在不同的环境中积累的生活经验是其最宝贵,也是最直接的教育资源。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最好的教育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可以说现实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因此,教育者应充分挖掘大学生亲历性的社会生活经验,不断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首先,做好课前调研工作。应充分了解学生,把学生的家庭环境、生活经历和思想动态等作为课前调研的重要内容之一,要读懂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对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进行初步认识。其次,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历,逐渐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比如,让家乡位于东南沿海开放城市的学生讲述家乡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和外资企业发展现状等来展现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情况。以学生的经历进行讲述更能激发其他学生的认同感,这样比教师的举例更有感染力。最后,整理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资源。将具有代表性的、课堂反映好的案例整理出来,录入社会实践资源库,以便与更多师生分享。

思想道德修养社会实践论文 第8篇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思想道德修养课;实效性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科学知识,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一门课程。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按照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大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实际、深入社会、深入生活,从而提高其全面素质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大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重要载体。因而,强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环节,对于增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教育理论实效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与社会实践的互动关系。

1、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要通过社会实践这一环节提升教学效果,充分实现育人功能

大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课是通过理论引导和灌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修养性和实践性是这门课程的本质特征。社会实践来源于现实的社会和生活,社会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非强制性的灵活的教育方式,能实现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其效果自然也要大于课堂上书本的教授。因而,只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社会实践环节,才能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实效性。

2、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需要思想政治理论的引导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真正目的是要通过正确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作用于大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的效果。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对实践具有导向作用。所以,没有理论指导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盲目的,只能算作无主观意识的一般人类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只有以正确的理论来引导,才能使学生真正发挥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1]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自上世纪80年代,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不断丰富,实践领域也不断扩大,取得的成效也越来越显著,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是,随着时展,各种新形势、新变化应运而生,给社会实践的实施造成了各种困难和压力,高校在开展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这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高校对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认识到社会实践应与课堂教育有效结合,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仅作为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的第二课堂活动来实施,缺乏有力的管理和指导,社会实践的指导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指导相脱节。

2.考评机制不够科学完善

目前,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把力量主要放在团队的精英实践上,而绝大多数学生的实践,以学生自主分散进行,仅要求开学后上交一份实践报告,缺乏一定的指导和保障措施,导致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很多学生直接抄袭或下载论文报告,容易流于形式,不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实效性的发挥。

3.基地化建设难以推行

社会给学生提供的社会实践岗位有限,特别是面对就业压力下,各企事业单位能提供一定的岗位共学生实践的很少。[2]另一方面,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局限于公益服务、支教扶贫、参观访问、文艺演出、社会调查等,缺乏与所学专业的结合,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社会的实际需求的结合,也影响了长效稳定的基地建设。

三、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运行机制,强化育人功能。

把高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思想到得修养课的教学环节,是高校两课中的重要改革,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运行机制,能够更有效的围绕理论教学实现育人功能。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需要领导高度重视,把相关的职能部门,如:学生处、团委、教务处、两课教研室等共同组成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机构,并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机构要根据学校以及学生的自身特点,针对不同学程的教学安排,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形式与课程教育内容和目标有机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同时建立一支思想政治理论丰富又有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队伍,在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和考核办法上也应给予奖励激励措施提升教师参与指导的积极性。

2、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和引导

目前高校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启动和宣传仅在寒暑假前下发文件或通知,这样不利于学生把社会实践活动与各阶段的教育主题相结合,会影响到学生参与实践的目的性和态度。应把社会实践的宣传纳入到新生入学教育,让刚刚跨入高等学府的大学生们,对社会实践有一个认识和了解,对于今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同时,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引导,扩大领域和渠道,让学生多了解和认识社会实践,进一步激发青年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

3、加强社会实践的基地建设

结合专业所学建立一批稳定、长期的社会实践基地,能够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实践环境,又能使学校和社会合作共建、双向受益。在社会实践基地的选择和巩固上还需要高校相关部门多下功夫。

思想道德修养社会实践论文 第9篇

关键词: 高职教育 生命教育 项目总结

一、项目实施情况

(一)项目准备

1.确定项目组成员分工。

2.项目开题。

2012年12月12日,项目组召开了开题会,聘请了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刘晓林教授、任丕顺教授、副院长李玉民教授、高教所谭平所长、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贺战兵教授、劳光辉教授等专家指导完成本项目开题工作。

3.实施学生社会实践导师制,提升学生社会实践的地位。

为了抓好我院学生的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项目组推行了学生社会实践导师制。具体做法:学校教职员工根据个人特长,开发1-2个社会实践活动项目,每个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吸纳10-20名学生参与,组成一个学生活动小组。活动小组指导教师即为“导师”,学生为学员。自2014年上半年开始,实行学生社会实践导师制,有300多名教师成为学生社会实践的导师,共4000多名学生参加了学生活动小组。实行学生社会实践导师制后,提高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实效性,提升了学生社会实践在教育中的地位。

4.举办各种社会实践专题讲座,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项目组先后聘请:汪文首老师为全院学生主讲了《如何开展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杨非老师主讲了《如何撰写社会实践报告》;刘建琳老师主讲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座》。这些活动的广泛开展,使学生了解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项目组老师的指导下,我院学生陶炬的《低碳生活校园行》和赵成华的《大学生志愿者农村环保行动》获2011年度湖南省大学生德育实践项目立项(指导教师:唐业仁、伍慧玲);我院学生谭剑锋的《手机道德的构建与实践》获2012年度湖南省大学生德育实践项目立项(指导教师:李宇)。

(二)项目实施

1.利用各种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为提高我院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项目组利用各种方式,创造条件为学生服务。一方面,我院建有机械制造实训基地、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等100多个校内实验实训场地,为学生校内实训实践提供了坚实保障。另一方面,学院推行“校企联合”的办学模式,依托湖南省和中南地区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区位优势,学院已与北汽福田、三一重工、比亚迪汽车、山河智能、、广汽菲亚特等200多家用人单位合作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就业基地,这非常有利于我院学生顶岗实习的进行。

2.建立了6个社会实践基地,经常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参观学习。

自2011年以来,经过项目组的多方努力,我校先后与故居、南县厂窖惨案纪念馆等签订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协议,共建设了6个社会实践基地。项目组经常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我们一年组织2次(一个批次400人左右)学生到实践基地参观,充分利用基地资源,让学生接受社会实践教育,影响和熏陶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为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思想基础。如2012年5月12日,项目组组织300多名学生入党积极学员在湖南省益阳南县厂窖开展了以“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爱我中华”为题的社会实践活动。2013年11月,项目组带领我院党校400多名入党积极分子到纪念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3.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拓展了我院学生社会实践范围。

近两年,项目组通过举办组织大学生辩论赛、冬季阳光运动、魅力女生评选、学雷锋、健康机电、文艺晚会、校园文明行等实践活动,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日常活动中提高自身实践能力。例如从2011年开始,在项目组胡金枚老师的指导下,电气系电器维修小组常年坚持义务为全院师生维修家用电器。

4.组织社会实践,认真总结成果。

项目组组织指导了学院2011级、2012级全体学生参加假期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活动,召开2011级、2012级的学生社会实践汇报会暨总结表彰大会,出版了校本教材《2012年度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假期优秀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汇编》、《2013年度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假期优秀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汇编》。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需要,项目组指导学生直接面对社会,深入了解社会,激发学习热情。寒暑假时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假期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活动,并于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结束后,写一份详细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学院2011级、2012级的学生有六千多人参加了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共收到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六千多份。

二、项目取得的工作成效与成果

(一)项目取得的工作成效

1.从教师层面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教师不仅传授理论知识,而且从实际和实践应用出发,让学生所学知识更能贴近实际、贴近需要、贴近社会。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达到了自身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效果。项目组10多名教师通过这三年的项目创新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比如2012年6月,项目组杨非老师课题《“职教新干线”空间建设研究》获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编号:12C1070)立项;2014年7月1日,项目组杨非、伍慧玲老师的《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获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空间课堂建设与研究项目立项。

2.从学生层面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校内课程实训、校内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校外假期社会实践及顶岗实习等多种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能力等社会实践能力。比如2011级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彭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能力和专业能力不断提高,毕业后两年就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

(二)主要成果

1.已立项的子项目。

(1)2012年度湖南省大学生德育实践项目立项,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谭剑锋《手机道德的构建与实践》,(指导教师:李宇)。

(2)2011年度湖南省大学生德育实践项目立项,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陶炬的《低碳生活校园行》(指导教师:唐业仁)。

2.学生暑期优秀社会实践报告汇编。

(1)2012年度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假期优秀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表彰与汇编。

(2)2013年度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假期优秀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表彰与汇编。

3.项目组公开发表的论文。

(1)刘大中,王宏德《浅谈高职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构建》一文,发表在《企业家天地》,2014年第4期。

(2)王宏德,伍慧玲《高职学院学生社会实践途径探索》一文发表在《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三、项目的特色与创新

(一)项目特色

以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路径为研究对象,选题新颖,现实意义强。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探索高职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路径,为高职学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开拓方法。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用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方式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将书本知识、理论知识融入社会生活,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身心,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实现职业教育的育人目标。

(二)项目创新

一是把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纳入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是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新思维,学生在实践中调整思想认识、修正人生观价值观,在实践中增长才智,在实践中获得社会知识。二是在常规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结合高职教育特点,探索社会实践实效性的新路径,不仅从专业技能服务社会而且从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中服务社会,意义重大,这正是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三是推行了学生社会实践导师制,提升社会实践的地位。让学生有倾诉的老师,让老师有牵挂的学生,真正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

四、学生及社会的反响

(一)从学生方面看

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路径的探索和实践,提供了学生认识社会和参与社会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能够拓展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域,能够扎实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将课堂所学和社会适用有机结合。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认识清楚,能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的各项活动中,并在活动中不断提升能力。自2011年以来,随着本项目的实施,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为我院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学院现有社会实践部、车工协会、焊工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计算机协会、电子技术协会、武术协会等60多个学生社团组织;有7000多学生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撰写了7000篇社会实践报告。这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锻炼提高了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受益学生达7000人左右。

(二)从社会层面看

学生的志愿服务,赢得了学校的美誉,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学生的许多志愿服务活动,都是直接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百姓,给社会送温暖、送快乐、送技术,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与广泛赞誉,并且引来其他学校学习,这种影响的扩大正是社会正能量的增加,有利于整个国家的发展和社会建设,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近几年来,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全国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优秀院校、全国机械行业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专业创新建设试点单位、湖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工作单位、省直机关文明标兵单位等80余项荣誉称号,办学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_》、《中国教育报》等新闻媒体对学院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大量报道,学生的才干获得了社会的赞誉和好评。比如,经权威调研机构麦可思公司(MyCOS)对我院2011届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我院一年后的毕业生就业率为,比全国高职院校毕业半年后高个百分点;一年后的月收入为3350元,比全国高职院校毕业半年后高868元;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为53%,比全国高职院校高9个百分点。

(三)从辐射和影响看

通过经验介绍和校际交流,项目组让成果走出校门得以推广。项目组通过组织各种研讨会推广社会实践活动方式和经验,与同行进行交流,产生辐射作用。例如2012年12月12日,项目组和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在我院召开“湖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项目建设”经验交流会。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任丕顺、刘晓林、李玉民,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贺战兵教授、劳光辉教授等及项目组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结合各自学院主持的湖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项目进行经验交流,并就学生社会实践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研讨会上,项目组主持人陈卫平教授向各位专家介绍了我院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和方法,受到各位专家教授的一致好评,社会影响较好。

参考文献:

[1]龙鹏举,等.关于高校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17).

思想道德修养社会实践论文 第10篇

孔子的礼学思想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论文

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育成为教育行业最为关注和最难攻克的课题之一[1]。市场经济的多元价值观念在对马克思主义人才培养规范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遮蔽中占据了大学生思想高地的多个山头,高校青年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急需矫正和拔高。

孔子礼学思想的深刻内涵不仅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更在今天的中国显示出最迫切的需要。春秋战国之际的孔子面对礼乐之崩坏提出了原则具体、内涵丰富的礼学体系,今天的社会失序更加需要孔子礼学思想的光辉重新焕发,对于高校青年的思想道德修养培育更是如此。不论是修身养性、孝老敬亲还是仁义道德,都是能够在今时今日的时代背景之下得到改造和继承的优秀思想精髓。取其精华、剔除糟粕之后,孔子的礼学思想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理想培育、人格健全、思想净化、修养提高等方面皆有极大益处。不仅可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理论内涵,也能够对民族思想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起到实效。研究孔子礼学思想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关联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多种可能,是极有时代意义的[2]。

一、孔子礼学思想的内涵与价值

(一)礼的道德规范功用

礼是立身之本。孔子认为,人离开了礼仪规范就不能成为真正完整的人,人的存在以礼教的约束为根本。孔子在这里提出的“礼”的概念不仅仅包括从前的宗教、祭祀之仪式,还包括人在社会中应该遵守的礼节。所谓君子,就应当一言一行都符合礼教规制,不能越轨、随心所欲。孔子一直强调,“不知礼,无以立”,证明“礼”是立身之本。另外,“礼以行之”、“克己复礼”、“以礼约之”都体现了孔子心中“礼”对人的格局、境界、修养的培育功能。

礼是交际原则。虽然孔子的“仁义”学说强调人与人的社会交往和内心修炼,“礼教”思想更多针对于社会秩序的遵循,但二者并不是完全割裂和独立的体系。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仁”也是一种“礼”。因为对人和善、团结和谐是与人交往和立身立命的一种较好的方式,也是高尚情操的一种行为准则,当然能够成为一种“礼仪”。彬彬有礼则得孝、忠、亲、爱,这已经涵盖了社会关系中与父母、领导、朋友、配偶等几乎全部范畴。

礼是统治之道。孔子认为,为政者不仅要“仁义”,更要“尊礼”。在统治层面上,“礼”既是_体系、权力结构、法律规制;也是社会道德、行为规范。既有上层秩序,也有民间秩序,贯通了国家的全体层级。要想长治久安,必须遵循礼教秩序。

(二)礼的基本遵循原则

以情遵礼。孔子认为,礼仪这一形式化的抽象词语背后寄托的是真实的情感,因而成为具体的行为规范,并在生活中鲜活存在、广泛接受。例如在对丧事的礼教规定中,就体现着臣子对君王的忠诚、子女对父母的感怀、妻子对丈夫的不舍。在祭祀的礼节中,体现出天子对神明的敬畏和对臣民的思虑。没有这些,“与其奢也,宁俭”。也即是说,如果不怀着真情实感,宏大奢侈的礼节场面还不如省去。可见,孔子对遵循礼制的要求之一,就是内心认同、发自肺腑。

以仁遵礼。“仁义”、“礼教”难以分家,只有讲仁义、懂谦让,才能形成“礼”的局面。在遵守礼教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仁”和“敬”,待人尊敬诚恳,才能“归礼于仁”。

(三)礼的时代教育价值

礼能蛱岣咦陨硇扪水平。正由于“礼”是立身之本,通过“遵礼”才能实现自身的安稳立足和价值实现。自身修养的水平是以“礼”的外在表现为标志的,待人诚信、亲和,处事得体、尽心,不仅都是“礼”的体现,而且还是当今急需的个人品质。

礼能够改善社会和谐面貌。“礼”是一种伦理,直接面向人际沟通与交流。社会和谐的根基,就恰恰在于社会关系的的秩序井然与合理有度。通过宣扬并践行一种价值规范意义上的“礼”,社会和谐的根基将得到极大稳固,不必要的冲突和对抗将自然化解,社会面貌也随之焕然一新。

礼能够提升社会契约程度。一旦“礼”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社会契约程度就会得到提升。社会成员心照不宣,彼此向善、行为得当,因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得到增强,社会安全也会得到保障。共同遵守礼法,就是最好的社会契约,并将对法制建设、文化建设等起到帮助作用。

二、孔子礼学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启发

(一)对教师教育原则的启发

晓之以情,让学生发自内心地主动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育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其根本前提是学生对修养的提高具有主动的诉求和原发的意愿。截至目前,已经开展了的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实践无一例外地证明,被动接受和一味说教根本无法达到预先设定的教育效果,并且只会事倍功半。现代教育理论从心理学和行为学的视角也类似地提出,思想道德修养的培育必须是发自内心的主动建构。在教育布道这一方,教师只有通过晓之以情的“真情教育”,运用鲜活的示例和亲身的体验来为学生展开“说教”――说服式教育。

仁义宽厚,以身作则地为学生树立思想道德修养典范。教育学生如何为人处事,是思想道德修养培育的一大重要目的。而大学生群体的可塑性高、自主性强,在多样价值选择中怎样才能钟情于所谓“正统”的规范,做到“克己复礼”呢?抛开教育体制和意识形态因素不论,单就教育行为的收效提高而言,就需要教师以身作则,用仁爱为学生树立思想道德修养高尚的模范,直接感染受教育者,实现最有力的证明。同时,正确认识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培育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才能更加客观地对待这一事业本身,以更加宽厚仁爱的眼光对待学生,从而因材施教、耐心施教――这样的做法又在侧面为学生树立起“为人有礼”的标尺来。

(二)对丰富思想道德修养培育之内涵的启发

自我反省,克己自律。现代社会对大学生人才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具备自我管理、自我约束、适应环境的能力,这一要求的实际内涵就是学会反省、懂得自律。在孔子生活的时代,他主张每个人都应当遵循对应的阶级秩序,以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转;在今天的发达社会,任何群体都有特定的社会标签,整个社会机体之所以能够有条不紊的运行,就是有赖基于契约意识的循规蹈矩。遵纪守法、照章办事并不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而是社会文明的体现,与创新创造也并不冲突。相反,只有懂得在秩序内生存才能活得更好,方可谈及创新创造。我行我素、嚣张跋扈的人则没有生存市场,不懂得自我反省和约束就无法进步。

处事有度,彬彬有礼。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为人处事张弛有度是一种分毫不差的理想标准,在社会实践中很难有人做得到。但是,处事得体,讲究礼仪也是成熟的标志和修养的体现。孔子在礼制中也强调“中庸”的概念,这并非折中主义或得过且过,而是基于至善境界的君子之道。不卑不亢、有礼有节,这也是一种应有的和谐处世之法。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育应当包括这一内涵,以消除青年人娇生惯养、嚣张跋扈的戾气,养成彬彬有礼的君子之风。

立志L远,亲躬亲尝。要想在社会中立足,就必须给自己定下长远的志向,并且以一贯制、持之以恒;否则,就有可能变得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在孔子看来,人伦不定、秩序失常,这是极不符合礼法规范的。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育也需要强调立志和亲躬的内容,这对不仅对青年人的成长成才有帮助,还有利于从理想信念追求的角度对社会秩序的构建与维护起到正向推动作用。

三、结语

长期以来,国家一直把人才培养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如何培养人才以及培养何种人才,是高校致力突破和解决的实际问题。教育事业的先驱――孔子,对于运用礼法对人施以道德教育早已有了先期的尝试和广泛的经验,因此可以说孔子的礼学思想在今天的教育界仍不过时。

诚然,孔子礼学思想的原貌是带有鲜明的封建色彩和纲常礼教性质的,一些内容在今天已经不能相适应。但是,吸取其合理成分并加以改造是完全可行并富有意义的,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育大有裨益。孔子礼学思想的丰富内涵在今时今日将能够得到更加深刻的解读,对教师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育方法,以及学生学习视角、学习目标等都有一定的启发。

参考文献:

[1]陈晓雷,等.孔子修身之道对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的启示[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1(4):94-97.

[2]路丙辉,马俊.以孔子“仁”的思想推动大学生思想道德成长[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78-82.

思想道德修养社会实践论文 第11篇

一、问题的提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生公共基础必修课之一,是一门适应大学生成长和成才需要的课程,其教学任务旨在通过课堂教学以及社会实践,帮助大学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该门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同时具有突出的自我修养性和实践性。这一课程性质决定了其必须与学生的实践参与、情感体验和自我感悟相结合才能得到最好的绩效。也就是说,要求教师在课堂传授知识的同时,将教材知识和现实生活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找到现实的切合点,用此来认识社会、理解社会,锻炼能力,指导实践,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带动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

从现实情况来看,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知识的摄取有很多渠道,课堂教学是其中之一。一个人良好素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这也是一个知行统一的过程。可以说,课堂教授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多少理论知识,而是要使学生有一个把理论知识由内转外的方法,实现从道德意识到道德行为的转变。这其中,实践起到了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实践能够有效地巩固课堂理论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而且,对学生意志的培养也有积极的影响。

实践教学有很多种,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某些实践环节,也可以走出校园进行社会实践。对专业教师而言,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穿插实践是一种很好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式。这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教材的内容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而且也可以激发学生更多的创新思考,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也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当代大学生的课堂现状及原因分析

1.大学生课堂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接受新的知识体系的指导,但是课堂仍然是其接受理论知识的前沿阵地,这里可以提供系统学习的资料,可以提供正规的实验指导,同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新鲜的信息。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学生的课堂状况不容乐观,尤其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类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普遍存在逃、混对待的状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新生开设的一门课程,一般来说安排在新生人学的第一学期,这实际上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和更好地安排大学生活而开设的。但是学生对该门课程缺乏兴趣,感觉上课枯燥无味,不能很好地集中精神,课堂上经常心猿意马,听课的时候不可抑制地分心,导致上课说话、逃课、迟到、早退、睡觉、玩手机、看电脑、听MP3、吃零食等现象频频出现,更有甚者上课竟然在下面偷偷地打牌。

2.大学生课堂问题原因简析

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有很多原因。

从学生自身状况来看,考上大学后压力减小,面对大学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不能正确地面对和安排“以自学为主”的新的方式,加上一部分同学对所学课程缺乏应有的兴趣,认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类课在生活中用不到,因而从心理上排斥这门课,导致各种课堂问题出现。

从课堂讲授情况来看,有些教师因循守旧,与其说按部就班地讲授理论知识,还不如说对着教材照抄照搬,这样学生即使上课听讲,所接受的也只是陈旧的知识体系,而且加上不顾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一味地“灌输”,就会使学生失去对课堂的向往。

从课堂管理方面来看,一般的大学对旷课的学生有一定的惩罚措施,例如旷课三分之一取消考试资格、三次迟到可以记为一次旷课等,但是对课堂说话、吃东西、玩手机等问题并没有明文规定如何惩罚,这就使得学生能够找到课堂管理的漏洞。

从社会环境的影响来看,目前的学生更为关注的是能够带来未来就业效益的各种课程,而且更加倾向于立竿见影的课程,例如英语,但是对提高自身整体素质的各门课却缺乏相应的兴趣。加上有些同学整日奔波于考研、考证、出国、积累各种就业经验、打工等事情,课堂上分心和逃课现象的出现就在所难免了。

三、课堂教学实践方式的实践

就目前学生上课的状况来看,对他们影响比较深远的因素之一便是课堂教学方式。可以说,好的、灵活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是很强大的。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是以课堂讲授为主,然而对于新形势而言,实践经验显得更为重要。暂且不说实践经验对未来就业的影响有多大,单从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接受程度而言,与实践相结合的课堂会显得更受欢迎。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增强学生整体素质的课程,因此课堂上把学生素质的提高作为坚守的主旨,这是非常重要的理念。

1.打破学生的'老套观念

作为教师而言,课堂教授是主要任务之一,把教材内容和信息传达给学生是一个基本的工作任务。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不同于专业课程,很多学生在上课前就给该课程下了一个基本的定义,那即是—这是一门政治课,是宣传口号的阵地。因此,最初的印象就给该门课人为地设置了一个障碍,在这种观念的统领下,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大为减弱,很多学生第一感觉就是任课教师会用一种老套的“填鸭式”的教授方式进行授课,而且课堂一定会是枯燥乏味的。因此,要想开好这门课,首先就要打破学生的这种老套观念,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任课教师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刺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可以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视频、图片或者网络资源来导人新课。尤其是第一堂课,应摆脱传统的强调课程重要性的引人方式,用一种全新的体验式的方式把课程内容与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有一种参与的感觉。这样,营造一种活泼的课堂氛围会大大改变学生的传统观念。

2.上好第一堂课

课堂是传授知识的舞台,但绝不是唯一的舞台。把学生的各种课下活动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一般来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学生进人大学之后上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一个轻松的课堂对其他课程的开展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作为新生来讲,大家从不同的高中学校来到一个大学教室里,相互之间还不熟悉,因此,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初,安排一次学生相互联系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上,传统的方式是让学生各自做自我介绍,但也可以转换一种方式—相互介绍,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之间在最短的时间内相互了解,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不同的课堂方式。但这需要任课教师做很多课下工作。就本人上课的经验来看,课前需要了解任课班级的具体人数,然后做一些卡片,其中一半卡片上写上一些简单的问题,另一半卡片上对应写上答案,在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做好相关的介绍工作之后把卡片发给同学,然后给出一定的时间相互“配对”,最后安排学生按照“配对”的结果相继上讲台,做相互介绍,其中介绍内容要包括姓名、专业、专长、爱好、来自何地等,其他也可以自我发挥,越精彩越好,并且相应地记录平时成绩。从效果上来看,这样开始的第一堂课给学生的印象很深刻。在课程结束时的调查中,学生说第一堂课大大地改变了他们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感觉,使他们从原来的心理上的排斥转换到被吸引上来了。 3.增加课前分享环节

其实,学生自身有很多的想法无法实现,而且学生缺乏锻炼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因此,可以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交给学生自由支配,给每个学生一定的时间做课前演讲。本人授课的班级都是两个或者三个班的合班,学生有各种好的想法或者困惑的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不太现实,但是可以改变一种方式—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我会提前通知学生,每堂课都有一个我称为“课前分享”的环节,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不喜欢的、疑难的、困惑的等问题,然后在正式上课之前做三分钟小演讲,可以用各种方式来传递信息,按照学生的人数决定每次上课的演讲人数,具体哪一周可以自己选择,课前我会做好表格,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把表格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填写要做“分享”的时间,然后回去准备,每堂课开始的时候,学生会利用下课时间安排演讲的顺序。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有同样的机会展示自己,实践效果非常好。绝大部分同学都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好PPT,“分享”的内容也有很大差别,其中,有动漫的、游戏的、热爱的家乡的、热门电影分析的、唱歌的、表演魔术的,等等。总之,学生的想法很奇特,给课堂带来了新的气息,每个学生都很期待自己展示的时间。虽然时间有限,但是能够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展示自己,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课堂与课下活动相结合

把学生课下的各项活动与课堂联系起来,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可以先给学生分好小组,让学生自由选择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主题,利用课余时间做社会调查,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作业。从本人教授班级的效果来看,这项工作学生基本都能够认真对待,交上来的作业也都比较好。他们大多采取数码拍摄的手段,利用电脑进行一定的加工,或配以文字以Word文档的形式上交,或加上音乐和文字以PPT的形式上交。学生抓取的素材大都是身边经常出现的生活琐事。在这项活动中,学生往往能够把自身的很多缺点和发现的问题联系起来,然后加深对自身的认识,并且注意改善。例如,有学生拍摄到校园里很多不文明的现象,如乱扔垃圾、不守秩序等,这类事件平时生活中很容易出现,但往往意识不到,当学生把这种现象当作一个问题来看待的时候,就感受到了自己行为的某些不足之处,这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很大的帮助。当然,也有部分学生在这项工作中走“捷径”,从网络世界里搜寻相关素材进行加工,也有个别学生完全照抄照搬别人的东西。但无论以何种形式完成这项课下活动,学生都从教材从课堂上走出来了,并且开始去关注平时容易忽略的问题,更可嘉的是开始去寻找自身的问题。这样一来,从课上走到课下,教材与生活相结合,教育教学的绩效得以实现。

5.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是现代课堂使用频率广泛的手段之一,也是提升学生课堂兴趣的途径之一。多媒体有多种形式,多彩的图片、适合的短片以及影响力大的影片都可以作为多媒体的一种出现在课堂上,而且,往往这种形式很受学生欢迎。例如,本人上课的时候曾经给学生提供了一部励志影片—《当幸福来敲门》,学生从主人公奋斗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人的进取和目标的作用,很多学生泪流满面地看完影片,但结局是以微笑来结束的。课后学生都认为这是一部非常好的片子,从中得到很大的启示。但不得不承认,现在这样的片子不多,需要教师提前做好选择。这样,虽然是课堂教学,但却是课堂实践,给学生提供吸取经验的机会,从中提升自身的素质,走生活和学习的捷径,这样的课堂是深受学生欢迎的。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手段,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是能否实现教学目的、发挥思想品德课教育功能的关键所在。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必须注意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现代的课堂教学有着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容,打破原来的一支粉笔、一本书的单一灌输的模式,转而实现图文并茂、音像兼备的电子教案的教学方式,传递更多的信息,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同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各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道德修养社会实践论文 第12篇

新形势下秘书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论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秘书职业的需求日趋增长,对秘书的思想道德修养的要求也日趋提高。然而当前的秘书素质却参差不齐,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不能与时俱进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道德因素对一个人的事业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秘书只有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才是做好秘书工作的根本。

一、加强秘书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秘书工作是直接为领导服务的工作。要向领导及时不断地提供信息,提供资料,为领导决策创造条件;要为领导了解情况,掌握工作进程服务;要为领导想问题,出谋划策,提出建议;要为领导节省时间,让领导用很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多的信息。秘书工作归纳起来,主要应抓好两个方面即“七个字”,进行“四种帮助”,发挥“三个作用”。“七个字”就是:一方面,对文电的收、发、转、抄等事务性的工作;另一方面,对事情的管(理)、拟(稿)、调(研)建设性工作。“四种帮助”就是:帮助领导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拿出主意、处理问题。“三个作用”就是:起到参谋、助手、顾问作用。在完成上述任务时,要站得高、看得远,立足领导角度考虑问题,顺应历史潮流,循序渐进,积极稳妥,有效展开。首先,秘书职业道德是秘书工作自身特点的内在要求。秘书工作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殊职业,自身存在着多方面的特点。特别是机要性,这对秘书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秘书是领导近身工作人员,最了解领导的活动,故能掌握一个机关的核心机密。所以,秘书工作是机要工作,要求秘书要有很强的.保密观念。其次,加强秘书的职业道德修养是由秘书工作的发展趋势决定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时代社会的进步发展,对秘书的职业道德要求也更加严格和具体。秘书工作已经不再是单向、简单地体会领导意图就可以了,而迫切要求秘书自身具有较高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因此,秘书要想在复杂的环境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要加强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和发展。

二、提高秘书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提高秘书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可以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良好的习惯、学习先进、自我激励等方面入手。

(二)讲政治,提高思想性。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实际工作中,首先要考虑的是解决原则问题,然后解决具体问题。坚持解放思想,秘书工作要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和需求,与时俱进地转变思想认识,更新观念,增强活力,以应对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保证工作始终沿着正确和健康的轨道运行。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自己的头脑,用科学发展观统揽自己的工作,切实提高工作中的思想政策水平,在起草文电、办理事情、解决问题时,都力求体现党的方针政策。坚持加强思想品德、组织纪律和实事求是作风方面的修养,尊敬领导,尊重同事,尊重他人,尊重事实,做到素质强,形象好,作风硬。

(三)认真负责,严格要求。把认真负责落实到位。做工作要有干劲、钻劲、韧劲,百折不挠,不怕困难;办事情,敢于动脑,善于动脑。认真负责要体现在办事情的彻底上。每办一件事情,都有头有尾,有交代、有检查、有结果,做到收到文电必处理,发出文电询收到,呈送请示催批发,传达布置查结果,领导交办有回音,出现问题要报告,件件事情有着落。严格要求,就是有成绩不自满,有问题不放过,对自己好的方面要发扬,不足的就克服。对下面,有好的就表扬、鼓励,不足的督促改进,错误的批评,并帮助纠正。综上所述,构建社会主义秘书职业道德体系这栋大厦,亟须国家、社会、秘书人员各方的共同努力,当然要提高秘书的职业道德素养,也绝非短期所能奏效的,必须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共同持之以恒地为之添砖加瓦。

思想道德修养社会实践论文 第13篇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修养的方式论文

中国是礼仪之邦,在几千年的历史孕育中,不论是古代君王还是现代社会,都将“礼”作为治国之本,中华文明的核心思想就是“礼”。在现代社会中,道德与礼仪,约束着每个人的行为举止,推动着社会文明有序地向前发展,维系着人与人之间健康和谐的社会关系。礼仪与道德修养是中华文明的传承,是社会发展的根基。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的现状

(一)高校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修养的重视程度

对于思想道德与礼仪修养的培养,人们过多地会注重在孩子年龄比较小的阶段开始培养,忽略了大学时期的培养,但其实中小学是培养的初级阶段,大学是将道德与礼仪定型的阶段。这样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与礼仪修养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一些高等院校的基础教学中,比较重视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往往忽视了道德文明教育。在众多的高校课程中,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礼仪修养的课程都有开课,但通常都是选修课或者课节安排得很少。高校对思想道德建设的不重视会导致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修养的缺失。

(二)加强道德修养建设培养的方式需要整改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十分重要的过程。关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方式方法直接影响着最终教学成果的质量。目前,大学生的道德建设与礼仪修养的教学方式还比较单一,大多都是理论课程,并没有与实际生活需要及社会实践相结合,许多方式都是空谈。因此,改进教学方式对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十分重要。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修养方式的意义

(一)有助于完善大学生人格的需求

人格具有一定的魅力,是人的心理过程与特征的总称,是内在素质与外在素质的统一表现。高校开展思想道德培育课程着重培养的是大学生的宏观教育,对人格培养教育程度还不够。日常生活实践证明,思想道德建设成功的关键是要与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紧密结合,生活实践最容易强化人的思想观点、礼仪行为与心理道德。因此,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是推进学生人格向前发展的驱动力。

(二)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高校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一个人的文明举止是否优雅、是否有气质是文化素质底蕴的表现,更是人文教育结果的检测。大学生通过对礼仪规则、姿态、语言的培养,学习高雅的礼仪、养成礼仪的交往方式与风度会体现出谦逊有礼的风范。

(三)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文化是一个民族文明的象征,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非常重要。失去民族文化认同感会不利于民族文明的发展。民族文化认同感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所以在高校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十分必要,也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教育方式。大学生对道德与礼仪规范的学习,会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增强我国文化发展的实力。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修养的方式

(一)加强学校的思想道德建设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长期且艰难的过程,教育需要日积月累才会有成果。思想道德建设在大学期间有着塑造与定型的作用,因此,高等院校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除了在日常理论教学方式培养上,更要注重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培养。例如,带大学生走进社区敬老院,关爱孤寡老人,陪老人说说话、聊聊天、整理内务等,亲身感受思想道德文明建设的成果。社会实践是比理论教学更直观、更具有教学效果教育方式,所以,在授课方式上要改变以往的传统方式,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贴近生活,让大学生在实践中自行思考什么是道德文明,什么是礼仪修养。

(二)加强心理教育

当代大学生由于学业的压力、就业压力使学生的心理状态起伏波动较大,如果高校不加强心理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就会有下滑趋势。人的`心理如果不健康,走极端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表现甚至会促使大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高校加强心理教育迫在眉睫,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的心理健康讲座,给大学生讲解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创建社团组织相关礼仪的晚会等,使大学生认识到道德与礼仪缺失带来的严重后果,形成良好的礼仪日常规范,并自觉遵守。

(三)塑造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与礼仪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去具體实行,社会与高校采取的任何培养方式最终还是需要大学生去认可、去实践。首先、大学生要学会自行思考、对于社会中思想道德缺失的现象进行思考与反思。其次,要自觉学习,学会用辩证的、全面的眼光看待问题,不要随波逐流。最后,对于正确的思想道德与礼仪修养要自觉遵守和坚持执行,用自己正确的言行影响他人,充分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的素质,真正地展示出我国大学生的风采。

总之,高校要结合各方面的力量全面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与礼仪修养,在实际教学中,要深入探究更有效的教学模式,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顺利地进行做好准备、为我国综合素质的提升做出努力、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实现“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范丽辉.大学生礼仪修养缺失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

[2]李晨光.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有效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4):136.

思想道德修养社会实践论文 第14篇

大学生活与大学生诚信思想道德修养论文

摘要:人们都说大学,是一个“天之骄子”汇聚的地方,但很多人来到大学感到很茫然,找不到自己的方向,也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那么面对着不同于往日的学习环境和人生经历,我们应该怎么应对才不至于惶惶终日,面对充裕的课余时间,我们应该怎样规划好自己的生活而不至于虚度时光。而对于大学生来讲,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业上,诚信是一个不得不谈的话题。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儒家的伦理的重要内容,诚信,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素质。

关键词:自主学习理念 提升自身能力 人际交往培养 树立正确目标 诚信文明守法 杜绝信任危机 追求真理拼搏

对于刚踏进大学的自己,想想也有一段时间啦,突然想来谈谈自己眼中的大学生活。首先,大学给了我们很多空闲时间,我们可以多休息,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因而大学生更应培养自主学习与自我约束的能力,更加的努力去完成自己的梦想。除了学好自己专业之外,我们还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修和辅修一些课程,通过选修和辅修课程,可以开拓视野,增加多方面的知识。

还有我觉得我们要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大学不同于高中,没人监督了,所以要学会合理确定学习目标,科学安排学习时间;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在大学不仅仅要学习本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去全面学习;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要用新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当今社会变化飞快,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才不至于被淘汰。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我们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大学生活是学生真正自己独立生活的开始,是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每个人要为将来步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大学里不仅要学到知识,更多地应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培养和锻炼自己多方面的素质与能力。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看重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因此对于大学生而言,在完成学业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地做一些锻炼自己能力和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不应该以赚钱为目的,而是要在工作中弥补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找到学习中的漏洞,锻炼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当然,前提条件是不能影响学业,如果以牺牲学业为代价,那就得不偿失了。毕竟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我们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大学生活是学生真正自己独立生活的开始,是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每个人要为将来步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大学里不仅要学到知识,更多地应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培养和锻炼自己多方面的素质与能力。

因此,面对着社会的需求,我要努力的提升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全身心投入学习,一旦从中学到大学的环境发生了改变,离开长期依赖的家长和教师,面对新的集体,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学习特点,一些学生就会陷入独立与依赖的矛盾之中。有的学生来到新的环境,面临理想与现实的较大反差,会产生失意、压抑、焦虑的情绪,甚至会出现神经衰弱症状。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大学生应培养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在新的环境中努力适应,争取较快地投入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人际交往能力大学如同一个小社会,每个学生不是孤立存在的,要与周围的同学、教师和外界接触。有极少数学生缺乏社交的基本态度和技巧,经验不成熟,导致人际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论文

关系紧张,陷入孤独境地。为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大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学会与人交往,与人沟通,培养自己开朗的个性,这也有助于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对以后的工作大有益处。而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或大或小的挫折和困难,因此在大学期间应该培养自己面对挫折勇于抗争的能力,使自己变得更加坚强。

最后我们应该为自己的大学生活树立一个目标,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应该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在现实基础上迎接挑战,没有远大的抱负,不会成就伟业;偏离正确的航向,难以抵达成功的彼岸。大学生只有及早地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进行规划,明确目标和方向,脚踏实地地学习,培养自己多方面的素质与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赢得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既然立下了学习生活计划,我就会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下去,为了我的家人,为了自己,更为了未来,努力在努力,希望我能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完成自己的梦想,为社会作出贡献。

接下来,我想谈谈自己对于大学生诚信这个话题的看法。因为当代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思想道德品质如何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前途与命运,更关系的社会主义的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儒家的伦理的重要内容,诚信,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我们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素质培养。而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值得关注,大学生要以诚信为学习之根本、人生之根本。诚信应贯穿我们大学生活的始终,涉及到考试、借贷、就业、生活等方方面面。

在全社会都在倡导诚信的今天,作为接受文明教育最充分的大学生,更应该身体力行,领文明之先风,不做有损个人名誉和国家利益的事情。考试作弊、毕业不还贷等失信行为大大降低了大学生的道德水准,也降低了社会对大学生的信任度。考试作弊危害的不仅是作弊者本人,它使所有学生都面临道德的考验和灵魂的拷问。对考试作弊、毕业不还贷的理解和宽容,也就是对社会不正之风的淡然和认同,自己也就不知不觉加入其中,其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学生中更存在严重败坏了学校和社会风气。各个学校都在积极营造和建设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严谨治学、追求真理的氛围和风气,陶冶情操、熏陶品格,优良校风对学生科学价值观和正确行为倾向的形成以及心灵情感的升华都起着积极而深刻的影响。有道德的人以做假、说谎为最大耻辱,有道德的人也必定会忠于自己的承诺。所以信必有忠,忠能达信。考试作弊、欠贷不还等行为则是对优良校风的败坏,是对学校正面的道德教育的无端亵渎与粗暴贱踏。有的同学明知某同学作弊,但不予制止和报告,而是采取关键时刻写匿名信、打匿名电话的方式予以揭发,滋生不健康的心理。

更重要的是造成社会对大学生的信任危机。社会把大学生一贯视为高素质人群,给以充分的信任和关心。但是由于考试作弊的屡禁不止,欠贷不还等现象的频频出现,使得社会对大学生的信任度大打折扣。可见,由诚实、守信方面出问题而导致社会成员之间的不信任,导致社会信任度的降低,不仅在量的方面大幅减少,在质的方面也大幅下降,会使信任危机强化为社会危机,直到社会系统的崩溃。从而也就能够明白为什么各个民族的各种文化都把诚实守信作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主要为弄虚作假严重、信用意识缺失和人际关系淡漠几种。当然我们认为造成这些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总结起来也就包括三方面:社会,学校,家庭。 是社会的一种外部环境造成的我们的诚信问题的欠缺,是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滞后一种表现,社会诚信机制的一种不健全。其中也包括自身的原因,如:自律意识较差。因此不论是个人,还是学校, 社会, 不论为谁, 为自己, 为他人,我们都要去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去营造浓厚的校园诚信教育环境, 同时也要求政府部门建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论文

诚信约束机制和失信惩罚机制。

诚信者收获的信任,是诚信者拥有的社会资源,它足以让诚信者安身立命。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把科学认识上的求真精神和做人方面的求真精神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家和人民,人生也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价值。也只有热爱真理、襟怀坦白、诚实公正的人才能为追求真理拼搏和献身。

思想道德修养社会实践论文 第15篇

思想道德修养论文

通过聆听了学校组织的几场素质教育讲座,及自己参加了几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对于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认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充分的意识到了思想道德修养的巨大含义以及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我不敢说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实际的说还是有些许的体会的。我特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的课堂教学内容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思想道德”,可以说是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思想”,一个是“道德”。那为什么把“思想”和“道德”并在一起称作“思想道德”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密切的关系吗?自然,是有的。有好的思想修养的人必定也有好的道德素质,反之,有好的道德素质的人也必定会有好的思想修养。他们之间相辅相成。

首先说思想。这里的思想并非指一般意义上的思想,它往往带有一个人的总体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味道,特别是人生观。我们一般会说:这个人的思想不对,并非意味着这个人是个思想家,而我们反对他的思想;我们的意思其实是这个人的人生观有问题。所以这里的思想的主要含义就是指人生观。

人生观,顾名思义,既是一个人对人生的总的,概括性的看法,同时也是最最基础的看法。不同的人显然有着不同的人生观。好的健康的人生观成就健康的人生,不健康的人生观会酿造人生的苦果。人生观对于人生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再说道德,道德这个词很抽象,在字典里的意思是这样的:人们共同生活极其行为的规范、准则。我们通常所说的道德,也就是指道德行为本身。譬如说某某人的道德素质不高,是指他的行为,举止和言辞等等方面所做的不合世俗的一般标准。其实道德素质的高低也就体现在这些方方面面。说了这么多,那么一个人的思想修养同他的道德素质有什么关系呢?这其实很明了,有好的思想修养的人必定也有好的道德素质,反之,有好的道德素质的人也必定会有好的思想修养。它们之间相辅相成。这里的思想,也即人生观,体现在大的方面也就是人生的`大方向,大抉择;体现在小的方面就是一个人平常的那些微言微行。而从这些小的方面的行为举止和言辞上,我们即可判断这个人的道德素质的高低。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人会在意平常生活中的那些小私小利么?一个以奉献社会为主旨的人会去占别人的小便宜么,会因为一己的私利而去揭别人的短,疯狂打击、迫害、报复别人么?自然不会!反过来,一个人一生勤勤恳恳,默默奉献,从不贪图荣华富贵,这样的人心中难道会没有好的充满奉献精神的人生观么!一个踏踏实实工作,具有实干精神的人难道会损人利己,危害他人和集体的生命财产安全么?也就是说好的健康的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素质是相辅相成的,二者是统一的。

讲了思想,讲了道德,我们已经明白它们对于人生是多么的重要,它们对于一个人的完整的有意义的人生是多么的重要。

人一生来,尽管相貌、资质方面有差异,但都是心思纯净的人。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当我们看到那些因犯罪作科而坠入大狱的人,不免就想到这些人天生就是罪人么?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他们的罪恶是由他们自己后天铸成的。但缘何如此?这悲剧就在于他们的思想道德上有问题。

我们生活在世界上,有诸多的诱惑。而人是有着血肉之躯的人,是有着七情六欲的人,能丝毫不受外欲的扰动而心如止水么?只要不是圣人,佛陀,皆不能如此。适当的满足自身的自然欲望是符合自然之道的,但如果把持不住自己,放纵自己,则是纵火自焚。为什么有的人可以把持住自己,而有的则纵身跳入了火海?这是因为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不同。修养高的人,即使身在万花丛中也不为之倾倒,不为之留恋,他会与它们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修养低的人,甚至是素质低下的人,心早已散乱,于是终于控制不住自己,揭去了人皮,去做那为世人所不齿的不道德的事,甚至是危害他人,集体乃至国家生命安全的事。其后果不堪设想,害了别人也最终害了自己,值得让人警惕!可见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对于防止我们铸成人生大错是多么的重要!

这些涉及大是大非的事,似与常人不及。其实一个人的思想健康与否,道德水准的高下与否,并非只是体现在这些大是大非上,更多的是体现在平常生活中的小事上。比如一个人随地扔垃圾,随地吐痰,就说明这个人思想道德修养的地下。至于落井下石,背地中伤他人就更是一个人修养底下的表现了。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对于把我们塑造成一个高尚的受人尊敬的人是多么的重要。

如此,自然地,我们要加强我们的思想道德修养。

首先是加强理论上的学习,从理论的高度认识到思想道德修养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并从理论上找到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规范。理论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优秀的理论是我们每个人汲取精神财富的源泉,会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观和行为方式。因此只有加强对优秀理论的学习,才能从一定高度上建立起正确的健康的人生观的总的框架,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人生观的发展与形成,这对于建立健康人生观具有巨大的意义。

其次是实践。理论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才会得到证实和发展,因此只是从理论上获得那些所谓的空洞的人生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结合具体的社会人生实践才能具体发展和形成一定的人生观。实践对于一个人的人生观的发展与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通过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从自己的人生体验中逐步产生、发展、完善和形成自己对于世界,对于人生的看法和观点。在这里,实践是具体执行,而理论是宏观的指导,他们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影响,彼此共进,缺亦不可。

所以说,理论和实践,二者缺一不可,都对一个人的人生观的发展和形成及其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对于我们在校大学生要切实加强关于思想道德理论上的学习,同时也要勇于参加实践。在校内,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勇于探索和发现,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这对于形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要敢于走出校门,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实践,在社会的大熔炉里锻炼自己,努力把自己铸造成一个具有良好思想道德修养的高素质人才,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巨大贡献。

总之,思想道德修养对于一个人的人生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我们要切实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特别是广大在校大学生,既要加强对先进思想理论的学习,也要多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

养,成为一个具有崇高人生观的人,一个具有完整和高尚人格的人,从而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思想道德修养社会实践论文 第16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民法教学培养论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阐述的民法知识能帮助高职学生提高职业法律素养,对高职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首先要明确“基础”课民法教育教学培养高职生职业法律素养的科学含义和内容;其次要改革其方法:改变民法教学理念,构建民法教学的新模块,突出高职生职业法律要求,巧妙地运用有关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悟到作为职业人所必需的法律素养。

民法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作为未来职业人的高职生通过学习“基础”课民法的基本原则、合同法以及知识产权法等知识可以提高职业法律素养,高职生具备一定的职业法律素养对今后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基础”课中民法的相关法律规范教育对培养高职生基本的法律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基础”课民法教育教学培养高职生职业法律素养的科学含义及作用

社会越文明进步就越需要用法律来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作为未来公司的员工和社会的公民,懂得法律特别是懂得某一工作岗位的法律规范是十分必要的。高职生通过高职院校的培养直接走向社会变成公司的员工和社会的公民,高职院校对于培养高职生基本法律素质的责任重大,那么高职院校应该重点讲解哪些法律知识和观点呢?笔者经过调研和分析得出,高职“基础”课主要应培养高职生如下三个方面的法律素养:一是基本法学理论;二是应用法律知识;三是专业法律知识。高职生应掌握的基本法学理论主要有:法律是什么?高职生为什么要懂得法律?生活和工作中哪些行为是违法的,当发生违法事件时应如何解决?高职生应掌握的应用法律知识主要有:如何签订合同?如何写起诉书?如何打官司?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公务员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社会治安有关法律规范、环境保护有关法律规范等。应掌握的专业法律知识主要有:未来准备当教师的要熟悉教师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等;未来准备当医生和药剂师的要熟悉行医的相关法律法规;未来准备当公务员的要熟悉公务员的法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未来准备当会计的要熟悉会计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未来准备当艺术家的要熟悉出版法、著作权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未来准备当焊接工和模具工以及机械制造工的要熟悉企业法、公司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未来准备当营销员、从事经济贸易等工作的要熟悉税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未来准备当计算机程序员的要熟悉信息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等。高职生的法律素质培养一方面可以通过在校学习进行培养,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在实际工作中接触法律事务学习提高法律水平,在高职院校就读期间培养法律素养尤为重要。“基础”课民法教育教学培养高职生职业法律素养主要侧重于培养高职生掌握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懂得保护自己、与人相处、谋求发展的技巧和方法,从而提高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二、“基础”课民法教育教学培养高职生职业法律素养的内容

在“基础”课中,民法是涉及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法律制度,而在民法里合同法是一个重要内容。高职生毕业后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接触劳动合同、经济合同等内容。就拿签订劳动合同来说,劳动者(员工)必须对公司(甲方)和员工(乙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一些规定非常清楚和了解。首先要看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否违背了国家法律规定和道德要求;其次要看公司(甲方)是否为员工(乙方)提供了必要的工作条件和人身安全条件以及基本的生活、学习保障条件;再次要看如果员工(乙方)违反了劳动合同所受的处罚程序如何。劳动合同既对公司(甲方)有约束力。也对员工(乙方)有约束力。如果劳动合同只对一方有约束力,那么该劳动合同就有失公允,是无效劳动合同。此外,如果公司强迫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也是无效的,劳动合同的签订必须双方自愿。签订经济合同也是一样的,员工常常代表公司与另外一家公司签订供输合同或者是租赁合同、产销合同等。因此,高职生必须熟悉供输合同、产销合同和租赁合同的相关法律法规,供输合同中供输双方对标的物的要求、数量与质量要求、价格和时间要求、货款支付要求,代表公司签订经济合同必须征得公司法人代表的同意,多听取法人代表的意见。员工违背公司法人代表意愿所签订的合同是无效合同,违反道德和法律规定的经济合同也是无效合同。高职生对民法的了解不限于合同法内容,还包括知识产权法中的著作权法、专利权法和商标权法。高职生对于著作权法,主要是了解不管是公开发表的论文还是未公开发表的文章都拥有著作权,都受法律保护,凡是引用别人的文章内容都要注明出处,不要照抄别人的文章或者作品等相关法律知识。高职生在就读期间一方面要充实知识、培养能力,特别是写作能力和创作设计能力,另一方面要了解学习、模仿、创作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模仿和创作中不能侵犯别人的著作权。高职生成为员工之后对自己的创作设计作品要知道怎样保护,对别人创作设计的作品不能侵权。对专利权也一样要重视,专利权是指对创造、发明、外观设计、实用新型等拥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是别人不能享有的权利。专利必须申请保护,高职生在校期间进行的发明创造需要申请专利,对自己的权利进行保护,同时要知道使用别人的创造发明要购买专利,给予权利人经济上的补偿,不能侵权产生违法行为。同时对商标权也要重视,商标一旦注册就受法律保护,别人不能使用该商标,同样也不能使用别人的注册商标。总之,通过民法教学可以使高职生懂得职业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法律素养。高职生的法律素养不是天生就形成的,也不是其他课程能够培养的,必须通过专门的法律教育,特别是“基础”课来进行培养,在该课程中强化民法中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对培养高职生职业法律素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基础”课民法教育教学培养高职生法律素养的方法

高职生法律素养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基础”课教学来实现的,事实上“基础”课的法律教学时间特别是民法教学时间很少,并且在法律课教学中所讲案例大多带有普遍性而缺乏针对专业特点的内容,对学生毕业之后的工作指导意义不大,造成学生的学习与工作在内容上完全脱节,出现学生毕业之后面对工作感到十分陌生的难堪情形。因此,在“基础”课教学中需要特别重视民法的教学,那么如何通过民法内容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呢?

1.“基础”教学中改变民法教学理念

一般来说,高职生到实际岗位上工作必须具有三种能力:一种是专业能力,另一种是合作能力,第三种是运用法律能力。学生的专业能力必须通过学校专业课教学才能实现;学生的合作能力必须通过文化教育和典型事例教育才能实现;学生的运用法律能力必须通过法律专业课或“基础”课教学才能实现。学生的法律能力培养方法包括熏陶法、渗透法以及课堂讲授。过去对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较多地重视熏陶法和渗透法,而轻视课堂教学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熏陶法和渗透法对形成学生法律素养有一定的作用。所谓熏陶法就是指学生通过向同学、社会和自己的父母亲戚朋友学习,接受影响和相互学习;所谓渗透法就是指一些文化课或社会的宣传教育活动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是由于受这两种方法的影响而具有简单的法律运用能力,这两种方法能自发地培养人的法律素养。但在市场经济十分发达的今天,光靠自发培养法律意识已远远不够,因为经济活动、民事活动、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保护等法律问题经常发生,如果没有经过专门的法律课教育,就很难具有一定的法律运用能力,对有关具体的法律权利保护问题就很难弄清楚,甚至无法真正行使保护自己的权利,法律课正好能弥补这个不足。而传统的法律课侧重于法律基本知识的传授,对公民在经济活动中特别是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等法律知识和运用这些法律的能力强调得较少。同时在法律课中教师对法律原理讲授得较多,而对生活中的一些事例讲得很少,学生参与教学较少,对职业岗位中法律的运用接触得太少,因此造成一些学生毕业后对法律略知一二,要真正在经济活动和生活中运用法律就成为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据调查,有80%的学生在毕业后对经济活动和生活中的法律掌握得较少,特别是熟练运用法律的能力较低。因此,改变高职“基础”课中法律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尤其重要。

2.在“基础”课中构建民法教学的新模块

“基础”课中民法部分涉及的内容主要有:民法基本知识、合同法、知识产权法。在民法基本知识部分应突出民法的基本原则、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在民法基本原则中对平等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和等价有偿原则要进行详细分析阐述;其次要对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进行分析阐述;再次就是合同法中合同的签订、违反合同需要承担的责任;最后就是知识产权法中的著作权法、专利法和商标法。

3.在“基础”课中讲授民法要突出高职生职业法律要求

教师在“基础”课中教授民法知识时要考虑到学生今后工作的需要,重点突出对学生职业法律素养的培养。例如,讲民法基本原则的平等原则时不讲授平等原则的科学含义、为什么要坚持平等原则等内容,而主要讲授高职生在职业活动中如何践行平等原则,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如何践行平等原则,在民事活动中公民如何践行平等原则。又如在讲合同法时,不要纠缠合同法的具体条款,而应更多地提醒学生注意哪些是无效合同,违反合同应承担什么责任。在讲授知识产权法时不要过细讲述什么叫著作权法、什么叫专利法、什么叫商标法等,而应重点讲述哪些行为违反著作权法、哪些行为违反专利法、哪些行为违反商标法,以及违反上述法律需要承担什么责任等。

4.教师在“基础”课授课中要巧妙地运用有关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悟到作为职业人所必需的法律素养

比如,教师在讲授合同法时可以设置现场合同签订,由学生在课前做准备,教师在课前对学生进行指导,在课堂上让学生代表作为甲、乙双方签订合同,然后给学生布置一个签订合同的课外作业,合同内容由两个同学互相讨论拟定,双方签字后交给任课教师备查。教师在讲授著作权法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作为一个职业人对撰写论文、设计作品、绘画书法以及发明创造等应该持什么样的心态,特别是借鉴别人的成果时应该如何处理,对少数人在网络上全盘抄袭别人成果或在书上窃取别人成果的行为应如何看待,并要求学生把社会上存在的问题列举出来。教师在讲授商标法时要求学生讨论商标的重要性,特别是注册商标的法律效力,课后组织学生到超市、市场、商店对商品商标进行考察、调查,撰写《关于市场商品商标存在问题及原因》《我国公民商标意识调查》等文章。教师在教授民法有关内容时可以列举与学生专业接近的职业领域常常出现的一些现象和法律问题,让学生去领悟其中的道理并吸取其中的教训。当学生毕业之后进入职业队伍时就会熟练地运用法律处理与职业活动相关的法律问题,不会出现法律盲区。

总之,高职生具备一定的法律素养非常重要,在校期间接受法律教育更是必要的。教师在“基础”课中突出学生职业法律素质培养是关键,同时需要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从而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职人才。

思想道德修养社会实践论文 第17篇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体系

_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实施,揭开了高校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又一轮序幕。改革的最大目标是:以人为本,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实践教学则是实现改革目标的有效措施之一。应当说,新方案实施以来,许多高校更加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效果也有明显提高。然而,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所面临的共同主题,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如,一些学校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重形式、轻效果”的现象;实践教学随意性强,活动缺乏计划性等。要真正使实践教学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环节,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管理者和实施者就必须从思想到行动对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对实践教学的计划和实施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索,努力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

一、深刻理解实践教学的意义,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投入和支持

实践教学是相对于课堂理论教学而言的,两者都是为实现教育目标和教学目的而开展的教学活动。但实践教学所要完成的任务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传播,而是着重学生内在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以亲身的体验来发现知识、获得知识,不断完善和修正已有的知识结构,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最终达到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加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理论的认识,从而坚定学生政治立场,提高品行修养。要实现这一目的,就要求从根本上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旧教育教学观念,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实践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使学生置身于广阔的社会课堂之中,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体验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在理论指导下丰富实践,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强化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基本原理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实践性,其内在要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和深化理论。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与传播不能只是单纯的理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来源是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动力也来源于社会实践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跟不上社会实践的发展,是目前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强化实践性教学也是破解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困境的重要途径。所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直面现实实践,不能回避现实。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也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规律,符合青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于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的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实践教学是培养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基本方式和途径。当代大学生有着很强的主体性、探索性、怀疑性、自我选择性,对从外面灌输的思想政治理论有逆反心理。要让学生对理论有更深刻、具体的认识,就必须跳出纯理论的怪圈,教学活动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所拥有的生活实践经验,多让他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感受社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社会现实问题,只有当自己遇到想不通的事时学生才会真正寻找并学习理论,进而去相信、运用理论。只有得到学生认同的东西,才能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实效影响,才能将灰色理论和道德教条内化为学生的人生信念和道德情操。

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比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虽不像专业实践教学那样需要很大的投入,但也需要一定的人力和物力支持。应当说,由于国家财力有限和迅速扩招等原因,我国高校开展实践教学的条件普遍不足,和专业实践教学相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投入更少,这也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羁绊之一。绝大部分高校未给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设置专项活动经费,少数院校虽有专项经费,但数量有限,教师只能组织小范围的社会实践教学,且申请手续繁琐。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问题:开发实践教学资源的数量较少,品种丰富性较差;活动次数少,参与的学生人数少,尤其是学生兴趣浓厚的课外实践教学活动,次数更少,参与人数比例更小。这一切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学校应转变观念,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经费投入,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践教学专项经费,使其教学经费投入经常化、制度化,列入学校财务预算的年度经费。学校要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场所与设备,不断改善条件,优化手段,为开发利用实践教学资源提供必要的支持。

二、不断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的丰富内涵,并加以合理地开发和利用

一个学校开发的实践教学资源的多少,教学活动过程的资源管理与利用情况,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效果,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而实际情况却是不少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的丰富内涵缺乏必要认识,导致一些学校开发实践教学资源思路受到局限,相同的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在不同届学生中重复运用,很难深入学生内心深处,致使活动的效果往往流于形式。高校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关管理者和实施者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需要,深入研究实践教学资源的内涵与外延,这是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主要是指在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将学生所学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影响和改变学生认知结构或能够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一系列支持条件的总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其实践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这些资源:(1)按空间分,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校内的资源不仅包括学校图书馆、资料室、教材科、校史室和电教室等提供的书籍报刊资料、教材、教参等文本资源以及各种多媒体、互联网和影视音像信息资源等,也包括课堂师生互动、课堂讨论、演讲、专题讲座、心理咨询、社团活动等校内实践活动。校外的资源包括各种历史文化传统遗迹、蕴涵着丰富内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以及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等,其实践活动方式有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勤工助学、社会实习、志愿服务等。(2)按资源的性质分,有正面的、积极向上的,也有反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客观地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因此在设计和组织学生参观考察、调查访问、志愿者行动等实践活动中,不仅要充分利用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革命老区的资源、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成就,从正面引导学生,同时,也要利用法院、戒毒所、_等场所提供的反面教材教育学生。(3)按资源的状态分,既有文本资源、实物资源,也有人力资源、信息化资源;既有静态资源,也有动态资源等。

面对如此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如何开发和利用也是一个重要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从实际出发,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我们国家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各高校所处的地域环境都有所不同,所以在开发和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资源的时候,要从本地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利用本地独特的人文、历史资源和本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同背景,理论联系实际地运用好各种资源。同时还要根据各校不同的文化传统、专业特色来综合考虑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利用国庆、校庆和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等特殊的日子,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和学校的感情;利用国际、国内、校内每天发生的事情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思想政治教育,等等。相对校内实践资源而言,校外社会实践资源更丰富,空间广阔,社会性、现实性强,更能体现实践教学的主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高,效果更好。因此,要不断利用社会资源,开发以社会实践基地为基点、以广阔社会背景为舞台的点面结合的校外实践教学资源体系。社会实践基地主要开展在教师主导下的集中实践教学活动,是保证实践教学持久开展的基础;广阔的社会舞台则是开展在教师指导下的分散灵活的学生自主实践活动。但是,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所需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资金成本均较高,且风险较大,因此,我们也必须重视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学校应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政策,把实践资源的建设、开发和利用纳入课程发展计划,确定各种实践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责任主体。在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要有课程成本观念,如提供必要的教师、时间、经费和设备,适当而安全的场所,还应充分考虑资源的消耗、补充、维护和更新所需要的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资源来源非常广泛,变动性也很大,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课程资源利用和开发的意识,随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调整思路,积极开发,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教学水平和效率。要有关于资源的正确概念,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资源不仅仅在校外、课外,也在我们每天的学习、生活之中,不能忽略眼前的、身边的东西。有些教师由于对实践教学资源的概念不清,一谈到开发和利用实践教学资源,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投入多少经费,似乎只有物质的东西才是资源,这是对资源概念认识上的误区。的确,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要保证有资金的投入,但也不要把资金投入看做是唯一途径。

三、构建多层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平台,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

要有效地开展实践性教学,就必须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目的,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对大量的实践教学活动进行分解和整合,构建一个多层次实践教学平台,层层深入,使学生实现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指导实践的认知过程。首先,建立一个以了解理论、提高学生思辨能力为主的认知实践平台。任何一种思想、理论,如果一开始就不加怀疑地全部接受,必然会失之肤浅,所以应允许学生带着批判的、怀疑的眼光来学习。在这个平台上,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讲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思想进入怀疑和探索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利用大量文本资源、信息资源,通过听讲、阅读和浏览占有足够的资料;还要求学生通过演讲、辩论、论文等形式对自己的思想和所学的理论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总结。其次,在认知实践平台的基础上,建立以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现实问题,不断加深对理论理解的运用实践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工作实习等,使学生了解民情,了解社会生活,通过直观的实践教学,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增强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现实感和认同感。最后,在理解和运用的基础上,学生坚信所学的理论知识,并用它指导自己今后的生活实际和工作实际,建立一个长期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互动实践平台。这三个平台层层递进,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学生的成长成才、就业求职、专业发展、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使远离学生生活学习实际的较高道德规范、理想信念等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再空洞,不再高高在上。

实践教学主要是在课外或校外进行的教学活动,与课堂教学相比要复杂得多,必须要有细致周密的安排和组织,否则难免会流于形式,难以取得预想的效果。虽然也有不少学校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纳入了教学计划,但总体上说还比较笼统,缺乏统一的实践教学大纲,内容安排上存在着随意性和实用主义现象。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教学环节,必须和课堂理论教学一样规范组织。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提出明确、规范的工作要求,建立恰当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单独设立实践教学考核标准,使考核工作成为控制教学过程、检验课程教学效果、检验学生能力与素质提高程度的有效手段。一方面要制定针对任课教师的评价标准,要求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计划,每次实践教学都要有详细的实践教学方案,应包括本次实践教学的任务、主题、要求、运作方式等;教师要亲自参加,认真组织,保证每次活动都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每次实践教学结束要及时加以总结,为以后开展实践教学提供借鉴。另一方面对学生也要有严格要求,要求学生重视实践课的学习,实践学习前要在教师指导下选定自己的任务,并做好准备工作;积极主动地参加实践学习,每次实践学习结束时独立完成一份调查报告,或者提交一份对所学理论加深理解的心得体会。同时,不论实践教学环节长短,均应纳入考核范围,采用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纳入平时成绩或期末成绩。

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长期任务。在国家政策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基础上,学校应充分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制定并完善相应的制度和政策,为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和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的有效形式和方法,尽快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科学考核实践教学的水平,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韩毅,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5(1).

思想道德修养社会实践论文 第18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溧的实践教学的论文

论文摘要: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旨在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深入实际,达到知行统一。文章结合“基础”课的实践教学,就遵循的原则、运行的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论文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探索;实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是一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课程,既要向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课程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的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基于此,学院“基础”课实践教学从遵循的原则、运行的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一、“基础”课开展实践教学遵循的原则

1.坚持“三贴近”

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1)贴近实际。就是要从社会现实出发,紧紧围绕社会上的热点、焦点等问题,如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公民道德素质、公民法律意识等,引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提高他们对现实生活的认知能力以及认识和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2)贴近生活。就是指要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如把自觉遵守大学生行为准则、创建文明宿舍、诚信考试、诚信还贷等纳入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把道德要求由外在的要求变成内在的追求,不断完善人格。(3)贴近学生。就是要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心灵。如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生的婚恋观、感恩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等纳入实践教学中。

2.紧扣教材内容

“基础”课教材内容有其知识的系统性、理论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因此,在设计和组织实践教学时应紧扣教材的主要内容,突出重点。

(1)绪论部分,可围绕“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明确成才目标”这一主题开展。如开展走近名师、参观校史陈列馆等活动。

(2)人生观、价值观部分,可以围绕一个主题三个方面开展:一个主题是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二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三是坚持为人民服务,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如参观当地的革命史纪念馆、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和感动中国等录像、请本校的优秀毕业生返校作报告等。

(3)道德观部分,可以诚信教育为重点,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公共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家庭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和职业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如开展校园文明调查、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等。

(4)法制观部分,则应重点帮助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掌握正确的法律思维方法以及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开展法律在身边、法律知多少的宣传活动。

3.具有现实可行性

在实践教学中,为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参加,都能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在实践计划的制定、实践时间、实践地点、实践内容、实践人员组织、实践指导教师等方面的操作和安排上都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切实可行。

4.注重实效性

实践教学切忌走过场,流于形式,必须结合理论课教学中的重点、疑点和大学生普遍关心的、有利于解决学生思想实际的问题进行有计划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能自觉理解、认同、接受科学理论,实现理论从“入耳入眼”到“入心入脑”的转变,实现从外部的理论灌输到内化为他们自身品行的转变。

二、“基础”课实践教学的运行模式

1.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

学校小课堂主要是指课堂实践和校园实践

(1)课堂讨论、演讲。

要求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关于社会生活、校园生活中的热点、疑点等问题,查阅相关资料,运用所学的理论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思考,把一些看起来浅显、说起来空洞的内容通过讨论的形式,在轻松的氛围中让学生们不同的思想、观点产生碰撞,然后再由老师加以引导,得出一个为多数人认同的结论。如大学生理性爱国、大学生的诚信、社会公德、大学生婚恋等问题,这些是学生普遍关注的话题。在进行课堂讨论时,课代表担任主持,学生自由发言,课堂讨论结束,任课教师对课堂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胆识,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还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还使学生提高了思想认识。

(2)观看电影、录像。

结合“基础”课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观看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和录像,如《南京南京》、《我的l919》、《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道德观察》、《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等,并要求学生写一篇观后感,把书本上的抽象理论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现实社会、现实生活及现实人物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并把它内化成为自身的认知、情感和信念,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

(3)校园调查。

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调查主题,如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校园不文明行为等,拟定调查方案,设计调查内容,制作调查问卷。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指定一名小组长,在校园里、教学楼、食堂、图书馆、宿舍等对同学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然后由各小组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写出调查报告,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

(4)走访。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拜访本校或本系的学科带头人、系主任等,聆听名师做人做学问的心得体会、如何珍惜大学生活和规划大学生活的建议以及学好本专业的方法等,使学生感受到大学的学术氛围和名~Jili的'人格魅力。

(5)校内志愿者服务。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到食堂、宿舍、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参加义务劳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奉献、爱心、责任的真正含义,提高加强自身修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社会大课堂(校外)的实践教学

(1)参观、访问。

任课教师充分利用本地历史和现实的教育资源,选择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历史与革命纪念地、农村、企业和街道等,如_纪念馆、常州革命史纪念馆、横山桥五一村等,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参观访问。通过实践教学,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深化了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加强了对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他们为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2)社会调研。教师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确定社会调研的主题,如改革开放30年——我的家乡之变迁、公民的法律意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对学生提出要求,讲清目的和意义,利用双休El或节假日进行。通过实践教学,一方面使学生对我国的国情、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就、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等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同时增强学生对改革开放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另一方面还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综合运用于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调查与分析,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社区志愿者服务或公益劳动。

组织全班同学分小组深入学校周边的社区,结合课程内容,开展义务宣传、服务。如到社区敬老院帮助老人整理内务、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到儿童福利院与孤儿一起打球、做游戏,给他们讲故事,使学生在活动中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道德传统,培养责任心和爱心,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深入社区开展“我爱我的祖国”图片展,向社区居民进行食品卫生安全知识、社会公德、《消费者权益法》等宣传,一方面使社区的居民深受教育,另一方面使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实现自身的价值。

3.践行型实践与感知型实践相结合

(1)践行型(体验型)实践教学。

即学生亲身加入到现实社会生活中,直接通过看、听、行等体验来获得感受,使学生从中提高认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引导学生把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如在学习“绪论”时,安排学生开展走访名师、拜访师兄师姐的活动;在学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这一章时,安排学生参观常州革命史纪念馆或_纪念馆,开展改革开放30年家乡之变迁调查等;在学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这一章时,安排学生开展“奉献爱心、关爱孤老”志愿者服务或在校园里做义工等;在学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这一章时,安排学生进行公民道德状况调查和讨论;在学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这一章时,安排学生深入周边社区,开展普法宣传等等。

(2)感知型实践教学。

即学生并非亲身置于现实社会生活中,而是间接地通过听、说、看去感受现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如在学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这一章时,组织学生观看《恰同学少年》影片相关片断或开展主题演讲,引导学生思考理想信念与成长成才的关系;在学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这一章时,组织学生观看视频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并展开讨论或请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老师作讲座;在学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这一章时,请本校的优秀毕业生作报告或观看录像(如《全国道德模范的事迹》)等;在学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这一章时,组织学生观看《今日说法》、《法治中国》等相关录像。

三、“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安排

1.课时安排

根据教育部规定的“基础”课教学学分为3学分,所以我院(高职院校)即在总学时为48学时的基础上,安排课堂教学学时为32学时,实践学时为16学时,课堂教学学时与实践教学学时之比为2:1,以保证实践教学的真正落实。

2.组织安排

由于开展实践教学往往会遇到经费不足和学生人数较多等问题,在安排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分散实践教学与集中实践教学相结合。一是由任课教师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指定一小组长,利用双休日或国庆节、中秋节等进行实践活动(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等)。二是由任课教师统一组织班级学生参观访问、观看影视资料,听讲座或报告、开展课堂讨论、演讲等。由于每一位学生都参与了实践教学,因此,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思想道德修养社会实践论文 第19篇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研究论文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主要渠道和主要阵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主要对大学生在思想道德观以及法律基础知识上起到塑造与完善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体验式教学;策略

一、引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对大学生高尚人格的形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该课程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课程,显示出国家对培养人才的重视,以及高校在培养人才上的重视程度。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以及国家对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要求,高校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上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然而效果并不明显。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学生的塑造与影响。在发达的互联网时代,传统与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显得尤为迫切。

一是互联网的出现以及开放,给大学生了解更多的思想政治与法律内容知识提供了更加开拓的视野,从而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的权威地位带来了挑战。如大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公开参与话题,可以很快地了解世界以及国内发生的各种政治热点问题,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思想政治与法律知识唯一的渠道,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对各种事件进行正面的、反面的多方面的评价,从而给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如何给大学生树立正面的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提出了更高的、更严格的要求;

二是,互联网上丰富的内容给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带来了挑战,原有的教学内容显得捉襟见肘,互联网上多元化的信息资源,更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传递方式给传统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已经完全不能够适应互联网时代学生发展的需求,教师应该开展多元化、多种方式的教学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体验式教学是一种能够让学生参与课堂,并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产生兴趣的情感,学生进行情感共鸣,他能够积极调动学生在道德情感以及道德行为上的塑造。

因此,体验式教学是实现学生知行统一的有效渠道,它也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以及情感互动,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当前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应对互联网对该课程提出挑战的主要解决办法。

二、网络对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产生的影响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学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方式,它既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有消极和不足的一面。互联网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互联网丰富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资源。由于互联网中蕴含了大量的资源信息,包括动画、声音、图片、文字以及传输技术等,在当前高校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同时,这些资料大部分可以作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辅助资料,让该课程拥有更加丰富、更加广泛的资料来源,从而充盈了传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比如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主要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并且让大学生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然而,传统的课程教学主要依靠课本知识以及教师单方面查资料进行授课,重复性的资料弱化了对课堂的吸引力,缺乏时代性,也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因此大大的限制了教学的质量;

二是互联网的出现,拓展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空间,网络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使教学不再局限于室内的某一间教室和某一个时间点,这种课堂教学方法不仅效率低,而且也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互联网的出现正在迅速拓展着教学的空间,它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自主的获取信息,提高自学能力,增强与教师的互动交流,还可以打破传统的说教方式,让教学从静态变为动态,实现更加立体化的学习。因此互联网环境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具有超越时空性;

三是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更加凸显了学生的地位。网络的出现,使得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地位趋向平等,从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的共享,可以自由平等的获取,学生可以拥有主动权,教师不再是权威者,而与学生的地位趋向于平等。同时,网络互动性的特点,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塑造自我学习,提供了更加开阔的空间与平台,教师的地位从讲授转换到了引导。

然而,互联网的出现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学生过于依赖网络。据调查,我国大学生是互联网使用的主体,这给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各种事情和信息,而教师的讲授则难以起到太大的知识传递的作用。但是,网络上的信息不仅有积极向上的,还有消极扭曲的,如果大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则很容易将一些鱼龙混杂的信息深入自己的道德观念中,这不仅会削弱大学生对道德思考的问题,还会给大学生的人格形成带来阻碍,很容易让大学生对自身现实生活与网络的虚拟性形成混淆,充满误解,从而形成不健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是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师缺乏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主要是由于部分教师对于互联网以及互联网环境下体验式教学存在一定的偏见,对其不完全了解,忽视了课堂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只是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没有将学生所需要得到的东西融入课堂之中,因此起不到道德教育的作用。

三、利用网络环境提升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的教学策略

第一,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师,应该加强学习和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本,运用体验式教学的理念,在互联网日益发展的今天,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让互联网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让体验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真正了解感受,并且塑造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修养。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学习和提高运用网络信息的技能,为了更好的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高校教师首先应该整合提高自己的互联网修养,能够敏锐地接受互联网信息,并且形成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将这种能力完全融入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将网络优势与体验教学的优势整合发挥,取长补短,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丰富的体验教学模式。比如,课堂讨论、讲座、演讲、案例教学等等,都是有效的体验教学模式。课堂讨论可以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具有较强的互动性以及合作性,而且具有互补性,通过课堂讨论,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并且升华师生的情感,达到体验教学的目的。演讲是一种更为真切的体验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个人对思想道德修养与的见解敞开心扉的演讲出来,应该会更加具有吸引力,更加具有情感。

参考文献:

[1]徐雁.基于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12).

[2]佘双好.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教学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2(04).

[3]萨日娜,原丽红.网络普及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挑战[J].中国成人教育.2012(05).

[4]邱靖.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挑战及对策思考[J].教育探索.(11).

思想道德修养社会实践论文 第20篇

关键词:中华女子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大学生;实践周;育人;三步曲

一、实践理念三步曲:理论———实践———理论

针对“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承轻能力培养”的传统教育观念的不足,文化产业管理教研室提出本次实践周活动理念三步曲:理论———实践———理论,即实践周前期师生共同进行相关理论学习。实践周结束,大学生以实践报告的形式进行理论总结,把实践中遇到的人际沟通问题进行提炼汇总。以理论为起点,实践为过程,最终回到理论的终点,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大学生做到了知行合一。

二、实践类型三步曲:专业型实践———服务型实践———活动型实践

“专业型实践”是指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活动。“服务型实践”是指奉献社会,回报社会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活动型实践”是指突出大学生课外文化生活,弘扬当地文化为目的的实践活动。中华女子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定位在于培养社区文化管理人才,实践周活动集专业实践、社会服务实践、活动实践为一体,以首期社区舞蹈骨干培训———“舞蹈进万家”活动的形式,大学生综合运用专业舞蹈、活动组织与策划、文化推广等知识,服务于社区舞蹈,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繁荣社区群众文化,使大学生专业能力、社会服务能力、活动能力均得到提升。

三、实践指导教师三步曲:行业专家———社区居民———学校老师

中华女子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秉承“产学研六共同”办专业的理念,实践中实行”双师”型教学,即学校教师和社会行业人员共同指导大学生实践。指导大学生实践的教师有来自社会行业的专家,如北京市妇女儿童社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有来自其他高校的老师;还有来自50个社区的文艺骨干。高校教师与社会行业人士共同指导大学生实践弥补校内育人的不足,使大学生获得了校内学不到的社会经验和社会能力。

四、大学生实践三步曲:大四就业实践———大三体验性

实践———大二参与性实践实践育人精神贯穿大学四年,大学生实践呈阶梯式递进三步。通过实践周活动,大四即将走向社会的毕业生进行就业实践,大四大学生担任各小组负责人,根据社会需求,结合自己的就业规划、创业计划,完成活动的策划、推广工作;大三大学生做主力进行体验式实践,完成实践周的具体组织工作;大二、大一大学生进行参与性实践,辅助完成活动的其他任务。大学生实践三步曲,层层帮扶,步步递进,互相学习,分工明确,各取所需。

五、实践管理三步曲:时间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

为期5天的教学实践周活动参与人数多,时间相对集中。面对如何管理这一问题,中华女子学院文化产业管理教研室提出了实践管理三步曲:时间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时间管理指严格执行考勤制度,每天大学生和老师进行早、中、晚三次签到,并严格执行艺术学院的“例拍”制度;目标管理指大学生团队分为五个执行小组,分别是策划组、会务组、宣传组、课程组、后勤组,各小组预定目标,严格完成任务,实现目标管理;过程管理指各小组给出三个奖项名额,活动结束后,小组成员根据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实行民主投票选出“实践周突出表现”大学生。

六、实践考核三部曲:时间考勤———实践日志———实践报告

考核评价体系在教育中发挥着导向性作用,是评价实践活动效果的唯一试金石。根据实践周动态复杂的特性,中华女子学院文化产业管理教研室提出了实践考核三步曲:第一,知识考核和能力考核相结合;第二,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并重;第三,普遍性和个性相统一。实践周结束后,对大学生进行认真的考核,除了严格的考勤制度外,每天要求大学生写实践日志,把实践当天的心得体会及时记录;5天的实践周结束后,要求大学生进行实践周的总结,书写实践报告。最后召开专业实践总结会,把评选出的优秀实践日志、报告互相传阅学习,并对实践周突出表现的大学生进行表彰。

七、实践效果三步曲:大学生———老师———社会

通过实践周活动,大学生、老师、社会均受益匪浅。对于大学生来说,从活动的角度提升了大家的活动组织、策划与推广的能力;从专业的角度锻炼了大家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把平时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很好的运用到了实践;从就业的角度使大学生能了解社会,对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明晰自己的就业方向。对于老师来说,在实践中能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对于社会来说,首期社区舞蹈骨干培训———“舞蹈进万家”活动,提升了社区居民的舞蹈专业水平,提高了社区居民的艺术审美能力,丰富了社区文化,繁荣了群众文艺生活。

参考文献:

[1]唐晓娜,应莉,冯笑河.中华女子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产学研教育模式的探索[J].艺术教育,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