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类型论文(精选25篇)

投稿:小范

建筑类型论文 第1篇

中国建筑风格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中国哲学思想、官方的统治思想以及建筑材料密切相关。中国的建筑形式则与社会各个阶层的需要密切相关。远古的原始社会中,劳动人民居住天然的岩洞,这是我国境内已经知道的最早的人类的居住形式。《韩非子》说:“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这句话提出了巢居的住所形式,有专家猜测这或许是地势低洼潮湿而多虫蛇的地区采用的一种原始居住形式,而一些地势很高的地区,人民则可以直接开凿洞穴进行居住。这是由于生产力底下的前提下,人民改造自然的能力极其有限,因此只能因地制宜去发挥智慧创造安全的居住空间。距今六千到七千年前,当我国进入氏族社会的时候,开始有人造房屋的出现,其代表样式主要为两种:一种是长江流域河流密集地区由巢居发展而来的干阑式建筑,比较典型的代表是河姆渡村发掘出土的河姆渡房屋;第二种是北方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来的木骨泥墙建筑。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房屋已经出现相对精细的建筑结构,木构件遗物有柱、梁、枋、板等,而且很多构件上都有榫卯,有的有一处,有的有多处,榫卯结构大大增强了建筑的耐风性和抗震性,使其居住起来更加安全。这些榫卯由当时的石器工具加工,可见当时的手工艺技术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木材从这一时期开始在古代建筑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且由于地势低洼的原因,为了防止潮湿,很多建筑有木架的台基。同一时期里,北方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的龙山文化中,广泛采用木骨架上扎结枝条后涂以泥浆的做法来制作房屋,房屋的室内为了安全期间,使用数量不等的木柱子作为支撑,为了巩固房屋,立面和地面会采用细腻的泥土涂抹或者烧烤,使之陶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潮湿,室内地面上出现了防水层,材料为木材或者植物,由于在室内生活,因此,这些房屋设计的有烧火的坑穴和相关的排烟口。

在这些建筑的建设中,木材和泥土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由于这些材料的限制,当时应该不会有多层的房屋和建筑,值得注意的是,这时期北方的建筑也爱选择地势相对高的地方选址搭建,而这些高的地势也具有台基的雏形。台基是中国古典建筑的一大特色,有人俗称中国古代建筑为“三段”式建筑,即一间中国古典建筑通常由屋顶,屋身和台基组成,西方古典建筑也有台基或者类似于台基的结构,如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也出现了几阶的踏步,相对于西方古典建筑,中国建筑更加强调台基,早期的中国建筑台基还是由夯土制作,最早的目的是为了防潮防水,加上建筑本身有一定的重量,为了保证建筑物完工之后不会出现塌陷的安全问题,也需要一个坚实有力的台基,台基后来逐渐用来代表封建等级制度,据说西周时期出现的高台建筑就可以看作是台基的顶峰表现。早期的台基主要用夯土筑成,后来则在建造过程中在夯土的表面包砌砖石,有的甚至还有压阑石、角柱和间柱。还有一大类的台基由佛教中的座演变过来,称为须弥座,其形体的表面有复杂的装饰纹样,广泛用于高级的建筑中,如宫殿、寺庙,塔的基座等,目前最早记录的须弥座见北朝时期的石窟艺术中,发展至唐代其样式到巅峰,非常华丽,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宋辽等时期继承了这种风格,须弥座至元代开始简化,明清时期的须弥座则主张上下的对称形式。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主要结构部分称为“大木作”,也就是建筑的主体,通常由“柱、梁、枋、檩”组成,把木艺在建筑学上推向了一个淋漓尽致的高潮,宋代的李诫根据实际经验著有《营造法式》一书,系统地论述了建筑的设计与施工工艺,大木作如图4所示。大木作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其正面相邻的两个檐柱间的水平距离称为“开间”,也叫“面阔”,开间这一叫法一直沿用到当代的建筑,我们通常称室内空间的水平横向距离为“开间”。由于中国古法和哲学的作用,建筑的开间数在汉朝之后大多采用十一以下的奇数(也有少量的偶数开间建筑)。一般来说,民间的建筑用三至五开间,官方的宫殿建筑、宗教的庙宇建筑、政府的署衙建筑用五到七开间,如果用到九开间以上,说明这个建筑是非常正式非常隆重的,例如唐代长安大明宫含元殿和清代北京故宫太和殿则采用了十一开间的规格。由于建筑屋顶的重量,因此,建筑的柱子就要起到承重的作用,把屋顶的重量传达给台基。柱子同样采用木材来制作,有的在建筑的四周,有的在建筑的室内,但几乎没有纯粹用来装饰的柱子而都是有一定的承重任务的。中国古代柱子大多使用圆形的剖面,秦朝出现过方形的柱子,汉代的柱子样子更多,增加了八角、束竹、凹楞、人像等新的式样。在上千年的建筑建造中,柱子的位置出现过所有调整的时候,宋代的一些建筑将室内的柱子向内移动,称为“移柱造”,还有一些建筑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减少了柱子,称为“减柱造”。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特有的一个结构,同样由木材制成,其作用在于在横梁和立柱之间挑出以承重,将屋檐的荷载经过斗拱专递到立柱,在周朝的青铜器中,斗拱的形象第一次出现,发展到后来出现各种样式,也有单层斗拱和多层斗拱之分,唐朝时候斗拱形式达到一个大的发展阶段,宋朝时候发展到成熟阶段,在北宋的《营造法式》中将斗拱用材分为八等。到明清之后斗拱的尺寸也越来越小,其实用性也有所降低,最后主要是用来进行建筑立面的装饰。中国古代建筑的屋架则是封建等级的直接体现,常见的屋架都是山形的顶,常见的屋顶有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等,其等级不同,分别用于不同的建筑类型。

最高等级的建筑如故宫太和殿,则使用了庑殿顶,一般来说,只有皇家建筑和孔庙才可以使用这类屋顶。歇山顶的样式则结合了直线和斜线的样式,在侧面山墙上保持了一个小的三角形立面,视觉效果感觉棱角分明,结构清晰,这种类型的屋顶在宋元时期最为流行,在封建等级最严格的时代,只有五品官吏家的正堂才可以使用歇山顶。相对于庑殿顶和歇山顶,悬山顶和硬山顶则为广大中下层人民所使用,这两种屋顶的样式看起来更加轻松,气质更加随和,结构更加简单。有了整体的木构架,古代建筑墙体常见的有夯土墙和土坯墙,其中夯土墙则是最古老的形式,后来出现了砖墙,最早见于一些墓室中。明代是我国砖结构大发展的时期,大量的建筑、城墙使用到了砖,有的建筑因为砖的使用而减少了柱子的使用。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也经历了材料和式样的变化,从早起的茅草、泥土到后来的陶筒、琉璃瓦,从形式上越来越美观,从结构上越来越坚固,尤其是琉璃瓦具有很好的抗水性,同时把建筑装饰的金碧辉煌。近代中国建筑形式变化很大,主要是西方折中主义风格的到来,年_战争后的一些开放口岸城市率先出现了西方样式的建筑,这是一个承上启下,新旧交接,中西融合的建筑过渡时期。建筑结构科学的发展是建筑发展的重要成就,西方的力学、结构学传入中国后,使我国改变了过去建筑沿用传统法式的做法,而采用了能够科学分析和定量计算的建筑结构科学。1863年,上海法租界承建公董局大楼,中国工匠魏荣昌中标,这一个事件开创了中国建筑工匠由传统水木业走向近代承包营造业的时代。如下图所示是一个新型建筑的例子,即北京北洋军阀政府陆军部的大楼。西方新的建筑材料传入了中国,催生了新的建筑形式,近代建筑的主体结构有砖木混合结构、砖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钢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19世纪中期就出现了砖木混合结构,当时建造的外国古典样式的大楼普遍采用这种结构。虽然采用的仍是传统建筑材料,但其结构相对于传统结构有很大改进之处,使得当时的建筑可以做到更高的层数,如1891年建成的上海中期江海关可以达到5层。砖和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约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在中国开始普及,这类建筑的立面用很厚的砖石进行承重,楼层间用工字钢固定,建造这样的建筑会使用大量的钢材,如1903年建成的哈尔滨中东铁路管理局办公楼就是砖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总体来说,中国近代的建筑技术在建材种类、结构计算、施工工艺、设备水平等方面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发展,但由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情,建筑材料工业基础的薄弱,近代中国的建筑行业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体现了建筑发展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局限性。

2建筑材料和建筑样式的关系

建筑类型论文 第2篇

我们目前的建筑装饰设计教学一般是这样的:在学生具有一定建筑材料、建筑美术基础知识之后,进入专业设计课的学习,同期也学习其他专业知识,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往往并不能灵活运用在其他学科中学习到的相关专业知识。总体来说,学生的设计效率较低。无论是学校的学习,还是实际的工作,都存在设计方法上的改良空间。教师可利用SketchUp软件的功能特点将其运用于建筑装饰设计教学中,能起到师生充分互动的效果,寓教于乐,且制作出来的文件与其他软件有很好的交互性,能提高设计教学的效率。

一、目前建筑装饰设计教学与工作

我们目前的建筑装饰设计教学一般是这样的:在学生具有一定建筑材料、建筑美术基础知识之后,进入专业设计课的学习,同期也学习其他专业知识。专业设计课先是学习装饰设计史,从中汲取营养,然后是讲解各类建筑装饰的设计要点――元素设计、案例学习,查规范,作平面图、立面图,画效果图。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往往并不能灵活运用在其他学科中学习到的相关专业知识,比如会忘记建筑装饰材料的性质,在满足规范的同时却不知如何营造艺术空间,缺乏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也不知道如何基于成本考虑设计方案。总体来说,学生的设计效率较低。

较传统的建筑装饰设计的流程是:客户根据描述、图片、实体空间提出设计风格意向――设计师结合现场格局手绘草图与客户交流尽量达成一致――设计师不断推敲平面立面――Autodesk CAD成图――用3ds Max出三维效果图。其过程有以下缺点:手绘草图对设计师的美术功底要求较高,速度较慢,且对现代建筑装饰设计表现力欠佳;手绘草图修改较麻烦;最终得到的与真实接近的3dsmax效果图与之前看到的草图及平立面图具有一定的差距。

总体来说,无论是学校的学习,还是实际的工作,都存在设计方法上的改良空间。

二、SketchUp软件的特点

三、将SketchUp应用于建筑装饰设计教学

下面根据SketchUp软件的特点、基于SketchUp软件讨论如何改良建筑装饰设计教学。

1、尺寸分析基础知识

(1)家具、电器、洁具

建筑装饰设计中会遇到很多尺寸相对固定的物件,如桌子、椅子、沙发、等家具,空调、吊灯、洗衣机等电器,洗手池、坐便器等卫生洁具,我们可直接利用别人制作的模型或在此基础上作尺寸调整,然后存入模型库。SketchUp模型有预览功能,且可注明物件的相关说明,比如尺寸、价格、适用人数等,这样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就可根据讲解的内容方便调出相应的模型。SketchUp有非常方便的测量功能,可直观地标注,提高学生对其尺寸的感知。

(2)定制家具

建筑装饰设计中并非所有的家具都是有固定的尺寸,如固定于墙体的陈列柜、橱柜、书柜、衣柜等各类柜子,为了满足视觉及功能上的要求,其尺寸需要配合建筑体。在讲解这一部分的时候,则可建好建筑空间,在此基础上借助一些定位辅助线条快速建模,讲解实用的设计方法。

(3)各类通道、竖向空间

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结合事先建好的室内模型,结合人物模型直观地展示通道尺寸、竖向空间与人们行为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合理设计空间尺寸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

(1)各风格的案例

建筑装饰除了尺寸之外,其设计元素的风格也是直接决定着设计的质量。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前建立好整体的各种风格的建筑装饰模型,上课时可结合相关风格的理论知识,全方面立体地对风格特点进行讲解,让学生能真正的理解与掌握风格元素。

(2)各种色调搭配

将配色较优良的方案进行提炼,忽略掉设计元素具体的形,建出建筑空间整体的色块式的模型,上课时可对其色彩的明度、纯度及色相对比运用进行审美分析。

(2)案例改良分析

对有明显设计缺点的方案进行展示分析,引导学生对一些常见的设计问题进行纠正,在软件上直接展示进行修改。

3、设计教学

(1)建立建筑空间模型

建筑空间模型的建立可教学生,其思路为导入简化处理过的CAD平面图形,再结合软件的建模工具快速建模,教学时可直接展示建好的空间模型。

(2)标量出房间的主要尺寸,根据特点构思设计元素

与学生根据房间的尺寸特点讨论设计方案,根据讨论的结果在空间模型中进行设计元素的塑造,体现为简易的体块,将其分别制作成组件(组件可替换为复杂的组件,为后期的方案效果图制作打下基础)。

(3)进行方案修订,对设计元素营造的各空间尺寸进行优化调整

根据设计原理,对空间的私密性、功能性以及艺术性进行进行优化设计。

(4)对尺寸相对固定的家具、电器、洁具进行试块替换,对尺寸相对灵活的元素可进行分割、赋材质处理,对一些较为复杂的细节可利用已有模型进行修改,如有必要可借助插件及CAD自行建模。

(5)最后的方案修整,讨论

任何方案都有其优缺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建议,可根据需要对方案进行现场调整,从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设计的快乐。

4、应用扩展

(1)估算造价

SketchUp软件可方便地统计出模型中的组件名称及数量,对于较大较独立的部分我们可根据统计出的结果再结合EXCEL软件(表中已列出名称及计量单价)算出它们的价格。对于墙面、地面这种面块,我们可以借助其显示块面积的功能,同样借助EXCEL软件(列出名称及计量单价)算出它们的粗略价格。对于一些订制的部分也可根据计价方式灵活进行估算。

(2)二维图纸的制作

设计一般需要绘制平、立、剖面,我们可利用SketchUp软件的各方向视图功能,多角度地导出CAD文件进行修改,即为相应二维图纸。

(3)效果图的制作

优化场景模型,利用相关渲染插件渲染出最终效果图,或导出为能在3ds Max、Atlantis等软件中打开的文件,如在3ds Max中经过合并场景素材、创建场景摄像机、调节布光测试参数、添加灯光系统、赋材、渲染等程序渲染出最终效果图。此过程由于较耗时,教师可简单介绍,有兴趣的学生可自行学习。

四、总结

教师可利用SketchUp软件的功能特点将其运用于建筑装饰设计教学中,能起到师生充分互动的效果,寓教于乐,且制作出来的文件与其他软件有很好的交互性,能提高设计教学的效率。

建筑类型论文 第3篇

摘 要:由于我国的经济水平和技术创新高速发展,工程造价也处在一个亟需完善和发展的阶段。预算从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它对于工程造价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在此情形下,预算的发展与完善影响整个工程造价的质量和效率。预概算在工程造价中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作用,这对于工程的建设也是十分有利的。

关键词:土建工程;预算;工程造价

在目前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仍为建筑工程造价的主要计算依据的情况下,企业就必须不断提高预算员对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和费用定额的理解及提高工程造价编制能力,减少和杜绝建筑工程预算编制工作的误差,严格执行工程量计算规则,按系统,按平面一一统计准确,根据工程的各个项目合理套用定额子目内容,换算正确,正确运用现行有关规定。这样才能做到工程造价的准确和及时,给领导最终决策报价提供有效的数据,有利于提高中标率,提高企业的效益和信誉。这也就达到了预算准确性的根本目的所在。

1.建筑土建工程决算中存在的理由

我国一些施工单位在进行工程决算的时候,常常会出现高套定额的理由,高套定额就是在进行项目工程决算的时候降低工程标准,但是却套用了高标准的定额,从而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例如,许多施工单位在进行项目施工的时候,一般是使用人工挖土方的定额来套用人工挖基坑的定额,人工挖土方的定额单价一般为每 100立方米 元,但是人工挖基坑的定额单价却为每100立方米 元,两者定额单价差距很大,如果在进行工程决算的时候,采取高套定额的话,无疑将会提高了工程造价。虚增工程量。虚增工程量是一些施工企业为了增加施工成本的一种重要策略,虽然有的时候,这种虚增工程量并不是施工企业人为因素所造成的。例如,一些施工单位在时候,把一些在定额项目中已经列入决算的项目在其它定额项目中又列入其中,造成同样一项工程因为两次在定额在计算而被重复计费的理由。

2.制约建筑土建工程预算理由的策略

建筑土建工程预算完善措施

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可以根据建筑土建工程的地域差异和实际施工水平,按照定额进行灵活调整,即在工程预算基础定额基础上,根据工程的施工难易程度,设置难易系数,从而最大提套施工的经济效益,创造更多的固定资产,而且也要对技术发展和工艺进步所带来的定额变化进行及时调整,不断进行补充,制约部分工程造价失控理由。如前所述,在进行工程造价预算的时候,常常会因为计算策略的失误,导致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的实际价格因为市场需求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而和工程预算价格不符合,最终造成工程造价失控。针对这种状况,首先需要施工单位在进行工程造价预算的时候,尽可能增加预算的材料种类,减少材料费,另外一方面。需要施工单位能够利用行业协会或者管理部门的作用,更广泛手机材料的市场价格信息,针对不同的时间和区域,发布材料价格变动的周期性信息,制定出建筑土建工程调价系数。准确计算施工期的人员数量。由于建安投资和临时房屋建筑土建工程投资之间很难通过一个简单公式就把二者联系起来,因此,在进行施工项目预算编制的时候,应该尽可能按照实际施工状况去计算施工期的人员数量,然后计算临时性房屋的建筑面积和室外的工程量,最后再以相应的定额标准计算出较为准确的工程造价,从而避开由于公式的错误而导致的工程预算计算误差。

建筑土建工程决算完善措施

针对建筑土建工程在决算中存在的理由,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对于建筑土建工程决算中存在的高套定额的现象,要根据高套定额的不同,实施分类审核的策略,审核人员不仅要能够熟练掌握工程组计算的规则,而且也要掌握建筑项目施工的要求和竣工图纸,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知己知彼。严格制约决算,避开重复计算。对于一些建筑土建工程在决算中重复计算的理由,最为根本的制约策略就是要严格制约决算中的计算策略。例如,首先要加强审计人员的工程量计算技能,并且要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并且也要项目主管部门有严格的隐蔽工程现场签到和记录制度,达到有证可查。基建工程的一个分项工程中,往往会存在人为重复计算工程量的理由,这种情况在一些隐蔽的工程中经常会出现;还有一种重复计算工程量的办法就是施工单位在进行工程决算的。

对施工中造价的制约策略

加强对施工进行时造价预算的制约,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制定合理的施工组织及了解工程要素的价格情况。土建工程中,施工方对施工现场情况制约的内部规范,是对施工进行时期一定指导性作用的技术型文件。施工方要因实际出现的理由及未发生的隐患理由及时的作出相应的调整及防治,避开出现影响工程造价的不良理由。土建工程预算中,材料费用以及人工花销占工程总预算中相当大的比重,最多可以占到总预算造价的80%,由此可见,不管是人工花销还是材料价格的变动都会直接影响到总工程造价预算,是合同风险极为重要的因素,所以施工方要极力避开因其波动幅度过大从而影响总预算的情况发生。由此也证明,对材料费用及人工花销的科学计算是必定的,把价格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点。工程造价预算繁琐,技术要求比较高,对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一定的要求。要使其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及个人素质。很多造价人员能够熟悉图纸的设计、所需材料的价格波动周期,甚至对地方的文件法规以及风土人情都做过细微了解。投身施工现场的第一线,及时掌握实际情况,把造价偏差做到最低。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造价对工程来说有重要作用,在现阶段建筑工程的造价还是由建筑工程的定额所决定的,预算员的能力对工程预算、费用定额以及造价编制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尽量减少工程预算编制的误差,严格按照工程量标准来计算,依据工程各项目合理按套用定额精准换算,按现有文件规定正确执行。有效的数据做依托才能保证决算的确定性,也更有利于工程的施工质量。建筑工作做好对造价的规划以及管理的基础,才能更有效的保证人力、物力等综合因素的最大优化,以此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_.浅谈土建工程造价预算制约[J].中国科技博览,2012

[2]张小燕,工程造价预算的合理性规划管理[J].赤子,2013

建筑类型论文 第4篇

【关键字】徽州;传统建筑;保护;利用;评价

1.背景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徽州传统建筑的保护。虽然徽州传统建筑的保护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应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仍存在明显的不足: 我国徽州传统建筑无论是保护数量还是保护覆盖面仍偏少。徽州传统建筑师由居住者从先人那里继承下来的,这样分散的属于个人的财产的保护在整体上是一个比较严峻的挑战。

本文从基础评价、历史评价和居民意向等对传统徽派建筑进行价值评价,得出建筑的价值评判,主要是为了对建筑进行保护和利用。

通过价值评价发现不同建筑的不同的价值,针对不同的建筑就可以分别进行保护,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使徽州传统建筑能够得以源远流长。在对于利用方面主要是,进行平面改造,空间拓展还有就是功能的置换。现有的改造利用中已有很好的例子,比如将传统民居建筑改造成展览馆或者是茶馆等等,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使得徽派传统民居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2.徽州传统建筑的评价体系的理论依据

所谓传统建筑,就是历史沿传而来的思想、道德、风俗、艺术、制度等具有特色的社会因素。传统建筑含有中性意义,表明了传递意义,经常是口头上将活动模式、信仰、价值或者是品味等世代相传,因此,传统是不间断的连续和稳定。【1】

由以上我们可以知道,传统建筑使用的时传统的建筑体系的材料所建成的,它具有传统的形式,反映了人的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和满足风俗习惯的装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的文化色彩,因此我们应给予研究和利用。

建筑遗产保护进程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步探索阶段(19世纪40年代-20世纪30年代)

第二阶段:现论的形成阶段(20世纪30年代)

第三阶段:现论的发展与成熟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今)

初步探索阶段(19世纪40年代-20世纪30年代)

法国学派 “风格修复”理论

勒·杜克提出的“风格修复”理论,形成了遗产保护的法国学派。风格修复很快传遍了欧洲,成为当时欧洲各国修复文物建筑的主导理论思想。

1)科学性:注重建筑物的整体性,从外观到内部结构,表里如一;对文物建筑保护的目的有了较明确的认识,那就是要“传给将来” ;勒·杜克还说“经过了建筑师的手之后,建筑物不应该比修复之前更不便于使用。保护文物建筑的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它找一个合适的用途”。

2)缺陷:恢复文物建筑在某个特定历史时间里的艺术特色为其基本目标,过分追求建筑物在艺术风格上的完整性。为了这种风格上的统一与完整 ,对建筑物进行改动也在所不惜。

这种风格修复理论完全忽视或者说在那个历史时期里还根本没有意识到尊重和保持文物建筑的“原真性”这一问题,对文物建筑的“完整性”的理解也是片面的。

英国学派

拉斯金激烈地抨击风格修复,认为“修复意味着一幢建筑物所能遭到的最彻底的破坏”。认为文物建筑的物质结构的逐渐老化并最后坍塌是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所以对文物建筑只需要进行经常性的维护和保养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去修复它。

1)进步:与“风格修复”较多的人为干预相比,英国学派主张,不要以过多的人为手段与措施改变文物建筑自身的自然发展与衰亡,只需要以日常的维护、管理使文物建筑保持健康的状态就可以了。强调加固措施的可识别性和真实的表达,表明英国学派对文物建筑的原真性的理解和重视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

2)局限:过于绝对地否定修复,使英国学派的理论与做法显得有些脱离实际,因为构成建筑物的各种材料的寿命都是有限的,在文物建筑处在即将破坏的危急时候,仍反对一切修复,只会使文物建筑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而最终衰亡。

意大利学派

1880年,意大利的两位文物建筑保护专家L·贝尔特拉米和C·博伊托提出了关于保护的新观念。

主要观点:

1)文物建筑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所以保护工作不能只着眼于构图的完整或风格的纯正,而是要保存它所携带的全部历史信息。

2)要保护全部的历史信息,并使其清晰可读。历史上添加、改动的部分是文物建筑的原真性的重要部分,是其生命中的积极因素。

3)为必需所补足的部分必需与原来所用的材料不同,特点不同,容易识别也容易去掉。

4)反对片面追求恢复文物建筑的初始风格。修缮者要客观地、无个性地研究文物建筑。

5)保持文物建筑的原有环境。

现论的形成阶段(20世纪30年代)

标志:《雅典》(1933,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第4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城市功能分区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其中一节专门论述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指出了保护的意义和基本原则。

该指出,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均应妥为保存,不可加以破坏。

1)真能代表某一时期的建筑物,可引起普遍兴趣,可以教育人民者。

2)保留其不妨害居民健康者。

3)在所有可能条件下,将所有干路避免穿行古建筑区,并使交通不增加拥挤,亦不使妨碍城市有转机的新发展。

现论的发展与成熟阶段(20世纪中期,至今)

建筑类型论文 第5篇

为了延续中国传统历史文脉,保护好现存的传统中式建筑是远远不够的。不斩断根只是最基本的做法,如何给予根营养,使之开枝散叶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人们已经清晰的看到传统中式建筑在现代社会中的种种弊端,怎样扬长避短就是设计者接下来应当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平面布局

传统中式建筑擅长用外廊来连接各个空间,用房间的外墙围合成一个三合院或四合院。当代人口数量众多,大规模的推行这种平面布局是不可行的。我们可以将三至四幢楼房进行拼接,形成一个半围合状态的小院落,在小区规划中形成一个个的组团,既可以成为景观节点,又可以让住户享受具有半私密性特点的灰空间;至于户型平面布局则应采用现代建筑的贯通方式,方便住户使用,主要房间可以依旧秉承坐北朝南的传统,避免冬季西伯利亚的寒流,亦引入夏季来自太平洋的凉风。

立面风格

现代建筑设计要求形式追随功能,这就决定了现代建筑不可能每一幢都像传统中式建筑一样讲求立面的完全中轴对称。我们可以从中截取一些片段和符号来制造传统建筑韵味,例如坡屋顶、窗棂、栏杆式样;而由于古代没有窗帘,开窗面积虽大,却用木条将其分隔,使得自然采光不佳,视野不够开阔。我们可以把木格条面阔减小,移至窗户上端,根据室内空间功能进行合理重构,将古典主义和现代生活相互融合。整体风格应该尽量简洁大方,不要有过多的转角,当开窗过于凹进(如卫生间高窗)影响立面效果时,可以齐墙设置一道镂空的窗格,既不影响通风效果,还可以作为传统元素的局部表现增加艺术美感。

细部装饰

传统中式建筑中,屋顶角部的蚳兽、屋檐下方的斗拱、大门两旁的抱鼓石、引导贵宾的垂花门等等,都是具有独特风韵的细节布置,也是提升传统中式建筑内涵的精华所在。它们大多不仅仅作为装饰物,还包含着深厚的寓意征兆。在小区规划设计中,适时加入细部装饰,营造传统园林氛围的同时也可以加强该区域的文化底蕴;而在单体建筑设计中,这些细部装饰不但使建筑变得生动有趣味,更作为文化符号提醒每一个到访者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内涵。

材料色彩

现代社会的高层建筑中,框架结构是最受欢迎的结构方式,它与传统中式建筑中的抬梁式、穿斗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梁柱作为承重结构,墙体仅起维护作用。由于木材的易损性,我们应当把钢材作为其替代品。如若环境要求必须使用木柱样式,则可以采用外包的形式,在钢柱外包裹一层木材,既结构稳固、节省材料,又不影响美观。而在色调配搭上,可以直接采用江南民居的“黑白灰”组合或是北方民居的朱漆配灰墙,在局部穿插少许亮色元素,从典雅古朴中显露现代亲和感。

外部景观

中国古代园林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与传统中式建筑不分伯仲,讲求相得益彰。在新中式风格的小区规划中,绝不是单纯的有山、有水、有树,单纯的将古典元素堆砌到每一个角落。中国古典园林讲究主与次、藏与露、疏与密、虚与实,如何将景观分布、整合、再串联是设计的难点;而如何营造充满诗情画意的空间氛围,并让到访者从心底产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共鸣就是设计者进行创作的突破口。

模型初探

为了更加清晰的说明新中式风格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笔者拟建了一座博物馆模型,从图例中探索和印证新中式建筑的些许法则。该模型选取的是一进四合院的布局方式和江南民居的色彩搭配,正房位置为展览正厅,厢房位置为展览偏厅,耳房位置为办公用房。展览正厅严格中轴对称,屋顶挑高很高,彰显庄严磅礴的气势;两坡顶,却在屋脊处增添了现代元素,用玻璃幕墙将两片屋顶连接;增加了现代建筑中的悬挑阳台,结合了带有传统元素的挡墙后并不显得突兀。两座偏厅则采用了相互镜像的单坡顶形式与正厅呼应,在窗花的选择上也与正厅保持一致。在正厅两侧的办公用房样式非常简朴,仅在色彩和细部装饰上体现中式风格;联接办公用房和偏厅的是一条具有现代风格的半开放式连廊,但它的木料材质和坡顶式样能完全融入整体古朴的气氛。而入口处的连廊是全封闭式,造型上同样选择两坡顶、圆窗花;但在屋顶顶端使用玻璃盖板,在刻板的建筑原型中注入活泼的血液。整个模型使用了大面积的玻璃材质,然而现代的元素并没有使我们将其定义为新中式以外的风格。模型的形制大量使用了方和圆,而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意识当中,“方圆”就是一种成功之道。中国博大精深的五千年文化,都应该成为设计者找寻传统中式建筑与现代风格结合之路的切入点。

2结束语

建筑类型论文 第6篇

摘要:雨季会给建筑工程施工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同时也会给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等多方面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在雨季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在遵循一般原则的前提下,做好对技术的分析工作,降低雨季对建筑的危害,同时降低对工程施工的影响。本文对雨季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以及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雨季;施工技术;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会遇到不可避免的恶劣的气候和环境,尤其是在雨季施工,会给建筑工程带来诸多的问题,从而影响到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因为雨水的冲刷对正在施工中的建筑物及建筑物周围或者地基造成严重的损坏,所以提高建筑企业在雨季的施工技术以及安全管理是势在必行的。运用雨季特殊的施工技术能够在有效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的基础之上,能够适当加快施工的速度、缩短工期、避免出现安全事故、提高建筑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雨季的建筑施工技术能够为施工提供有效可靠的方案,从而节约企业成本促进企业进步,维护企业信誉,促进建筑施工技术发展。

1建筑工程在雨季施工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在夏季施工的过程中,经常可能遇到大雨、特大暴雨等非常恶劣的天气,因为天气是具有突发性以及不确定性的,所以对施工的影响是不易预测的。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和单位对此引起重视,同时加强对天气和气象信息的预测,以便可以因地制宜的、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防范。在对施工计划进行编制和设计的时候,需要将雨期这个重要的因素考虑进去,而且要结合施工场地的气象情况对工程室内外各工作进行科学合理安排,确保工作人员依据施工的工序逐步完成工作,保证正常的施工水平和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如果在施工阶段遇到较大暴风雨必须立即停下工作,导致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所需的工具例如:防护棚、脚手架、仓库、物料提升机等等,都需要做好相应的防汛救灾的应急准备,若是遇到突发情况就能够立即采取预备的应急方案来进行补救,防止因某一工具的损坏或者是缺失从而延误施工的进度。

2在雨季建筑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

天气情况对建筑施工有直接影响,雨季则可能导致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在工程进行深基础的施工时,槽内有大量的积水,不能够及时的将水排出,导致塌方,会造成巨大损失,与此同时,桩基有很多,例如护壁混凝土不达标;人工挖孔桩护壁不合格,在雨水冲刷下,就容易发生塌孔,影响工程施工进度。以下从几方面具体进行了分析。

基础坍塌的问题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大多会涉及到许多基础开挖工作,然而基础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中重要的一个内容,若是遇到大雨大气的情况一定会造成基础灌水问题,一些还未进行浇筑的地方就可能因为雨水的浇灌导致出现塌孔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之下,建筑项目就不得不停下施工。

塔吊倾斜的问题

塔吊可以说是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最常见的工具之一,但是在塔吊处于埋设阶段时若是遭遇突发的暴雨,就会容易导致塔吊出现倾斜甚至坍塌等问题。

墙板倒塌的问题

目前,在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高层建筑的施工相对来说是比较多的,受到大雨的冲刷,建筑墙板由于受到比较大的外力导致出现倾斜的现象,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墙板倒塌等问题,导致墙板碎裂,威胁施工工作人员生命安全,而这些问题可能造成无法估量的后果。

人防通道灌水的问题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一般都会涉及地下室的基础挖掘,如果在地下室进行基础施工阶段时遭遇大雨,雨水流进人防通道,然而人防通道是和城市地下的铁道相互连接的,在出现渗水等事故的时候,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3在雨季建筑项目施工的关键技术

抹灰工程的施工技术

在抹灰工程进行施工之前,应该先依据气象预报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抹灰工程在雨天进行施工。针对已抹灰但未进行干燥的墙面,要采取遮盖、覆盖等措施防止雨水冲击墙面从而造成污染。对于室内的抹灰工程来说需要在找平阶段工作完成后再进行,且在雨天要禁止罩面油漆施工,有效提高抹灰作业的质量,防止二次返工。

砌体工程的施工技术

在建筑项目中砌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物对强度的要求,合理地对粘结剂进行配比,采取干湿砖配合使用的方法来提高砌体强度,不能够在砖浇水后就直接用来砌筑。再雨季施工的过程中若是遭遇大雨等突发的恶劣的天气情况,必须立即停止施工,且在现存砌体上部铺设干砖,防止雨水冲刷墙体从而造成灰浆的流失。在墙体砌筑的过程中,需要同时开展外墙与内墙的施工作业,尤其是在建筑物转角的部分更加需要引起注意。

脚手架搭建施工技术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脚手架这一工具,其稳固性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以及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雨季进行施工的时候,必须对脚手架的基础底面进行硬化,防止因底面松软从而导致脚手架发生塌陷。因为雨水的冲刷,脚手架的摩擦系数降低,所以在雨天要严禁需要脚手架上进行的作业,防止工作人员因为湿滑而跌落。同时,在施工场地脚手架与拉设的临时电源相距较近的时候,必须要做好接地措施,努力通过绝缘、隔离等方法防止脚手架带电从而给工作人员带来伤害。

基础土方的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基础土方施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进行基础挖掘的时候,必须尽可能的避免降雨造成的不利影响。为了保证在雨季施工的过程中基础土方的质量,应该从以下这两个方面考虑:①必须对基础侧方斜坡进行稳定,防止基础坑因雨水冲刷而出现坍塌等现象,且在斜坡处用钢丝网加固,还能够在斜坡边缘用塑料布遮盖,总之,为了最大可能的减少雨季对基础土方的影响,能够采取分期开挖,坚决禁止大面积开挖。②必须做好回填工作,由于雨水长时间浸泡,就会导致基础下沉,甚至会影响到地下铁路以及地下室等城市建筑。同时,在基础土方的施工过程中若是遇到暴雨、特大暴雨等天气情况,要在雨停后及时的对基础部分检查,抽出存留的雨水。

吊装工程的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若是需要吊装装置,就应该首先保证吊装装置的安置地面有比较好的坚实性,而且地面的排水系统良好,防止在雨季的施工过程中,因雨水浸泡从而导致吊装的基础下沉。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一般使用塔式起重机,确保其基础部分位于地面10m之上,以确保吊装基础不被雨水浸泡。在雨天做吊装施工作业时,装置的表面会因为雨水淋湿而造成摩擦力降低,这就很容易造成绳索滑脱各种安全事故,所以吊装作业需要尽可能的避免在雨天进行施工。在吊装作业完成之后,要及时的对吊钩、吊索等进行清理,避免物品发生脱落,从而给地面工作人员造成一定危害。

4在雨季进行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

在雨季进行施工给工程带来很多安全隐患,所以加强对建筑工程在雨季施工时的安全管理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结合雨季的实际施工情况,认为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安全管理:(1)由于雨季的道路相对来说比较湿滑,所以在建筑材料和设备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防止运输车辆因为转弯时半径过小而导致侧翻等各种问题,保证运输人员的安全。(2)雨季是雷电天气的多发季节,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对现场的架空线路、电线杆以及以及其他易被雷电击中的区域做好相应的防雷措施,例如架设避雷针等防雷装置,同时做好接地设施等都是十分必要的。(3)在雨季建筑工程的高空作业同样也存在比较大的隐患,在施工的过程中能够通过配备专用设备、加固脚手架等措施防止大雨大风导致设备掉落、人员跌落等各种问题,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4)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大多是不同专业的交叉作业,在施工现场的环境比较复杂,机械设备也存在各种安全隐患。电源的绝缘措施不合格、设备的绝缘性能差等对施工现场的都人员造成伤害,甚至会可能发生触电等事故,所以需要定期的对线路和设备等进行检查和维修,防止发生危险事故。

5结束语

雨季施工是一项非常危险的工作。这就对参与雨季施工的工作人员。例如: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进行严格的培训教育。提高工作人员自我防范的能力及反应能力,从而保证工程施工进度及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宝珊。建筑工程雨季施工技术与安全管理[J]。河南科技,2015.

[2]王静。浅谈建筑工程雨季施工技术及安全管理措施[J]。华章,2014.

建筑类型论文 第7篇

建筑艺术是技术和艺术的综合体现形式。建筑艺术属于建筑建设的一种意识形态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对建筑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有时甚至具有一定的反作用。随着建筑艺术的不断发展,要求有更高的技术水平对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进行满足,这就促使人们在技术上不断革新发展。很多时候,艺术性的追求往往使人们在思想意识形态及物质技艺上不断提高,而新的艺术需求也将会带来巨大的技术革新。总之,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协调关系。建筑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总是对建筑艺术的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作用。一般意义上来说,技术越是先进,越是能够解决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矛盾,就越是能够达到一定的自由形式和艺术美学境界。而建筑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现代化的艺术形式,建筑艺术离不开一定的技术手段,同样也需要一定的艺术表现。所以建筑界上一直有这样一种定论,在技术上趋于完美的建筑,在艺术效果上很可能差强人意,但是在艺术上达到一定美学价值的建筑在技术上一定是卓越的。当然,由于受到审美观念的制约,建筑结构只有在逻辑关系上体现出艺术美,才能够实现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创作的完美契合。⑤

二、处理好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协调关系的有效途径

建筑是一门物化了的艺术,通过视觉效果给人以美感,它既要满足建筑学、科学技艺以及人体工程学等方面的客观规律,还要满足人们的文化物质需求,能够给人以最大化的功能享受与美学体验。因此,在处理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协调关系时,应以建筑技术为基础,对艺术进行考究,使艺术性更加符合人们的生活需求和审美要求。而且在处理两者关系时,要因时因地而异,对建筑所在的历史时期、民族文化、地理气候及生活进行深入考据。只有在发展我国建筑艺术过程中,不断引进先进的建筑技术,将传统的中华文化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断推动我国建筑文化的承袭与创新,才能创造出更多具有历史意义的经典建筑。

(一)提高建筑师的综合素质能力,促进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协调发展

高技术性和高艺术性的建筑不是通过人们的意识想象凭空产生的,而是物质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在处理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两者的协调关系时,要注意对物质文化的考量,要根据现有的技术水平,对建筑物进行艺术设计。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新技术实现建筑艺术的超前性,使其既根植于现代文化土壤,又高于现代审美,进一步促进审美观念的革新与发展。因此,建筑师不但要具有过硬的技术水平,还要有一定的艺术创作能力,能够将建筑技术与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二)不断强化建筑的艺术性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及审美观往往受经济文化的影响较深,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审美上也日益发生着改变,而这些变化在很大程度上都在建筑艺术上得以呈现,所以每个时期的建筑物都是当时文化意识形态的物化形式。当前,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人们在建筑上更加注重其功能性和美感。所以,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建筑技术的管理监督,还要保证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协调统一,强化建筑的艺术特质。

(三)提高建筑技术,促进建筑艺术的发展

建筑类型论文 第8篇

【关键词】公共建筑;外立面改造;建筑风格

城市公共建筑作为一个城市的形象,更作为人类的精神、物资文明产物,丰富了当时的文化内涵,为城市的发展做出过较为重要的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公共建筑就显得越来越难以适应这个时代。因此就应该对其进行改造,让其更新,使之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审美习惯、文化环境、时代特征,让其泛发出新的生命力。对其进行改造时,由于其地位的特殊性,不能直接重建,所以就只能从其外立面着手,外立面的改造会影响建筑物的风格,所以改造建筑物的外立面时就需要分析建筑物的风格,根据分析再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

一、城市公共建筑

城市公共建筑作为城市的地方特色建筑物,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还为城市形象的构建做出了突出贡献,所以就需要对城市公共建筑进行分析,笔者根据大量调查分析发现,城市公共建筑主要有以下两类:

1、历史建筑物

这类建筑物建造年代比较久远,通常是受国家保护的文物建筑,这种建筑物通常代表了某一个历史阶段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因其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还是城市的一个地标性建筑。所以对这类建筑物进行改造时,就应该最大程度保持原建筑物的完整性,保证其建筑风格不受影响,对其进行改造时通常只是更新其建筑材料,修复其受损的部分。

2、旧建筑物

这类建筑物指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到现在的建筑物,这类建筑物已经存在数十年,建筑风格比较陈旧,而且由于其并不是文物建筑,所以未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从而导致这类建筑物的风格一直没有得到更新。但是这类建筑物的数量巨大,在城市建筑物中的地位非同一般,所以本文也着重研究对这种建筑物的更新与改造。

二、城市公共建筑外立面改造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我国的经济实力越来越雄厚,对旧建筑的改造也越来越频繁,从而使得既有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更丰富,外观越来越适应人们的审美习惯,使得建筑物也越来越环保,因此不论是相关政府部门,还是改造承建方都十分注意建筑物的更新工作。所以笔者在这种形势的基础下,就总结出以下两个方面的建筑物更新的重要意义。

(一)丰富当地文化内涵

通常旧建造物所具有的建筑风格、艺术形式都是当地特有的文化特征,代表了当地的地方特色,对旧建筑的更新可以使旧建造物已经破损的部分得到有效修理,还能提高其防火、防水的能力,使其所代表的文化内涵能得以保存的同时还给旧建筑物增加新的文化内涵。

(二)增加改造的经济效益

在对建筑物进行更新时可以采用新的技术和新的材料,让更新效率得到提高的同时,还减少对建筑物更新的投入,新材料还能增加建筑物的使用周期,建筑物使用周期长就使得建筑物提供更久的使用期限,从而增加其经济效益。

三、城市公共建筑外立面改造风格

任何一个建筑物的风格,都主要从其外观显现出来。外观就是整个建筑物的外立面,其中包括建筑物的屋顶、墙面、地面等外部结构。外立面的整体特征就是建筑物的风格,这种风格通常受到当时的经济、文化、政治、设计师的创作思路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就有多种建筑外立面风格。因此对建筑物的外立面进行改造时,就要根据其风格,采取相应的改造措施。

(一)古典风格

古典建筑的外立面主要由台基和屋顶以及屋身组成。台基是地基加上一定高度的台阶体,整体用石料和砖块构建,其中地基主要给整个建筑和台阶体提供支撑,而台阶体主要用于提高建筑物高度,扩大建筑的宽度。屋身建于台基之上,主要由木柱、木制斗拱、墙体、门、窗等构建构成。屋顶是古典建筑物的一大特色,屋顶有悬山顶、十字脊等许多形式。

古典建筑多使用木材料,所以建筑外立面整体结构宽大但较矮,宫廷建筑物通常借助石料地基提高建筑物的高度,整个建筑物呈现出精致而宽大的风格。在许多城市中古典风格的建筑主要是文物建筑和一些仿古建筑,对其进行更新时就必须保持其古典风格。

(二)现代建筑风格

现代建筑物的建筑风格通常借鉴于西方建筑物风格,如借鉴哥特式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风格。现代建筑的建筑风格形式多样,所以需要针对其特点进行外立面改造。改造时主要有两种思路:一是保持原有风格不变,只对其破损的部分进行修理,增加其防火的功能,即对其进行翻新;二是在其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形成新的建筑风格,使其更适应新时代的风格。

四、结束语

本文由对城市公共建筑物的外立面改造,主要从建筑物的种类、建筑外立面改造的意义、建筑外立面风格三方面对建筑的外立面改造进行了研究。文章得讨论已经结束,更多的研究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进行。

参考文献:

[1]胡北勋.公共建筑外立面装修审批依据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4)

[2]孙伯航.公共建筑的立面识别浅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55

[3]孙雷.对现代建筑立面装饰设计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4)

[4]王忠毅.非历史保护性公共建筑的立面改造[D].天津大学,2009

建筑类型论文 第9篇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包含雕刻、绘画、园艺、山池等要素,有着意境之美、形式之美、和谐之美等特征。我国现存古典园林中保存了很多建筑,象征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要求,功用价值非常高。本文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主要形式,并探讨了其风格特征。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形式;风格

建筑艺术时人类历史的积淀,能够呈现出特定时期人们的思维方式与想象能力。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自然山水式园林,以追求天然之趣为主,由画家、文人、造园匠师们共同打造而成。在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构图中,主体是不规则平面里面的自然山水,为了营造文化氛围,提高古典园林观赏性,会设置很多形态各异的建筑,并合理布置植物,道路曲折迂回,与自然环境充分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达到美的境界。

一、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形式

(一)廊

通畅、狭长、空透、弯曲是廊的主要特征,可以将景区与景点连接起来,有着组合景物、分割空间的功能。通畅而狭长能够诱发人一种盼望与寻求的欲望,实现“引人入胜”的目的;空透而弯曲能够欣赏到风格各异的景色,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同时,走廊柱头具有框景的作用。当我们散布于颐和园长廊中,能够欣赏到昆明湖全部景色;而苏州怡园的走廊被花墙所分割,墙上设计有各种风格的漏窗,使得园中有界非界,似隔非隔,景中有景,小中见大,变化多端。

(二)亭

休息观景是亭子的主要作用,也可以作为景点。不管是路边桥头,还是山岭都可以设计建设亭子。亭子的形式各样,根据平面形状可分为圆亭、方亭、八角亭、矩形亭和三角亭;根据屋顶形状可分为歇山亭、掂尖亭;根据所处位置分为廊亭、井亭、路亭、桥亭等。同时,园林设计人员可以凭借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得亭子造型多变,为园林增添一抹亮点[1]。如北京北海公园的五龙亭、拙政园的别有洞天半亭、苏州西湖的湖心亭等。

(三)其他

主要包括阁、堂、榭。一般建造在花畔和水面,成为园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榭是一种精致敞亮、小巧玲珑的建筑,室内装饰清新淡雅,近可观鱼赏花,远可远观风景,是园林景点游览的最佳点,也是最打动人心的建筑。阁是私家园林中最高处的建筑物,是用来休息品茗的。阁楼一般有两层以上的房屋,形体空透,可观赏四面的风景。堂常常是一种封闭形式,只有正面设有门窗,一般都是主人的的起居之地。堂具有各种功能,例如会客、宴请、书房。

二、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风格

(一)表现含蓄

含蓄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风格,曲折多变,含蓄莫测是其明显特征。我们可以从如下方面去品味其含蓄:一是意境含蓄;二是分析园林布局得知在,中国园林一般都不是开门见山的,而是含蓄、曲折,一般都是采用风景形象的曲直、虚实、藏露来达到含蓄的效果[2]。例如,游客先被门外桥、荷花池等景色所吸引,但是远看围墙高筑,那些园内漏出的建筑屋顶、树木等使人浮想翩翩。北京颐和园便是这样的,进园口利用大殿,具有掩饰主景的作用,走过大殿后便可以欣赏到昆明湖、万寿山等美不胜收的景色。江南苑里常常采用漏窗的方法来达到含蓄的效果,窗外景观透过漏窗隐隐约约,这比一览无余更震撼。如苏州留园东区以建筑庭院为特色,其东南角设有常常的走量,临池面设计有各种形式的敞窗、漏窗,将园林优美景色藏匿于窗洞中,游客左右逢源,应接不暇,妙不可言。

(二)强调意境

“意境”也是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风格,大多数都是自然山水诗式园林。一般而言,自然山水是园林景色的主题,虽然大多数山水都是人工构造,但是依然具有自然天成之感。在园林中,即便是成片集中的建筑,都应该具有自然趣味。为了打造可游、可观、可望、可行的园林,必须设计构造相关建筑,但是建筑物却不能抢夺了主体的风光,而是应该衬托山水主体,与其融为一体,并逐渐升华为一件独特的艺术品。利用中间建筑来表现意境的方法,例如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是一个典型的意境建筑。这座雅致、古朴的高楼,当风雨来临时,真像“山色空蒙雨亦奇”之意境,令人叹为观止。

(三)突出宗教迷信和封建礼教

中国古典建筑中封建礼数和宗教迷信尤为突出,在园林建筑上随处可见。早期园林建筑大多数都是自然之作,就有求仙神秘之感。例如汉代时期的“楼观”,就是那时的人们盲目地认为神仙一般居住在高出[3]。同时,皇家建筑的雕塑装饰物上随处可见吻兽,代表了皇家的无上权力。汉代后期造园一般以大自然师法对象。梁静南北朝是一种重大的转折点,文人大夫为了摆脱政治枷锁,受到道家、佛教思想的感染,大多数寄情于山水,从中寻找寄托、超脱,自然山水便成为了他们休息、观赏、居住、休息的形体环境,出现了大量诗文山水画。

(四)平面布局简明有规律

在平面布局方面,中国古代建筑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换言之,就是任何一个寺庙、宫殿、住宅都是由各种单个弹珠和围墙、围廊等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成。一般来讲,大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联而建,通过前院达到后院,这主要是受中国“长幼有序、内外有备”传统思想的影响。家中重要任务,或者应该同外界隔绝的人(贵族小姐),就必须居住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中,长期以来,便形成了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同时,一般采用均衡堆成方法布局和组群这种庭院,顺着横轴线和纵轴线进行设计。在中轴线上安置比较重要的建筑物,在其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安置次要房屋,北方四合院便是这种组群布局方式的典型例子。中国封建社会礼教和宗法制度深刻影响了这一布局方式,其充分体现了尊卑、长幼、主仆、男女等观念。

三、结语

纵观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表现在古典园林中的这种具有古代中国人审美特征的园林观,绝不仅仅限于造型和色彩上的视觉感受以及一般意义上的对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心理描述,而更重要的还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即通过园林艺术对人的生活环境的调节,来把握人本身的存在特征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琦,韩波.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继承与发展[J].中国园艺文摘,2014,(12):107转123.

[2]孙勇.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比较研究[J].大众文艺,2012,(12):61-62.

[3]姚伟军.浅谈古典建筑与现代建筑互相结合的特点[J].门窗,2012,(05):208-209.

建筑类型论文 第10篇

摘要:

高层建筑中给水排水高层项目可以说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给水排水系统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确保其相关设计工作的落实能够较为合理可靠,促使后续整体应用效能较为突出,避免出现给排水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文章就重点围绕着高层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

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方法

高层建筑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虽然实际效益较为突出,有效缓解了城市发展中建筑用地面积不足的问题,但是同时也提升了建筑施工的难度,尤其是对于相应高层建筑中各个系统结构的布置,更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其中给水排水系统方面的有效设计处理就是比较重要的一环,其难度同样也比较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较为理想的措施和手段,逐步提升其设计水平,保障整体运行能够较为流畅合理。

1、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特点分析

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项目相对于普通建筑给排水工程项目的建设具备着较为典型特点,其最为突出的表现如下:

静水压力大

对于高层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有效设计以及运行而言,其静水压力相对而言比较大。无论是对于给水系统,还是排水系统,甚至是消防系统,其静水压力一般都是比较大的,进而促使相应给水排水系统的构建能够较为理想。尤其是对于相关管道以及具体设备的选择应用,必须要促使其能够具备较强的质量效果,避免因为这种静水压力过大而影响其运行可靠性。

消防系统要求较高

因为高层建筑的自身特点,其在消防安全方面提出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进而也就必然需要消防供水系统能够具备理想的作用表现。相应构建压力及具体水量都需要得到较好控制,进而也就能够逐步提升其整个高层建筑消防系统运行效果,促使其扑救能够较为及时有效。

管道错综复杂

对于高层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有效运行而言,相应管道方面的应用较为混乱,错综复杂,很容易导致相应整体施工建设的难度加大,如此也就必然有可能会导致相应问题和故障的产生。尤其是对于相关管道冲突问题,其对于后续给排水系统的运行威胁是比较大的,对于人们的生活也会带来极大困扰。此外,这些管道一般也都比较长,进而也就更有可能会导致各类问题的产生,威胁同样也是比较突出的。

2、高层建筑给水系统设计方法

对于高层建筑中给水系统的有效设计处理而言,相应设计难度是比较大的,为了充分提升其整体设计可靠性效果,必须要切实围绕着相应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设计布局,其中比较核心的内容如下:

合理设计变频泵无水箱

对于给水系统的有效设计而言,给水方式的恰当选择可以说是比较重要的一环,变频泵无水箱的应用就是当前比较有效的一种基本类型,其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促使相应给水处理较为理想。对于高层建筑的供水能够较为流畅,也不至于出现较大的缺陷故障,自身占地面积相对较小,安装应用的需求条件不高。

减压给水方式的设计

在给水系统的具体设计处理中,相应减压方式的运用同样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环。这种减压给水方式主要就是为了促使其水泵能够较好实现对于高层建筑各个楼层的有效分区供水,并且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设置较为恰当的减压阀,保障相关供水能够较为合理,避免了可能出现的一些供水损耗缺陷。

合理设计高位水箱

对于给水系统中高位水箱的有效设计而言,其同样需要结合整个给水系统的需求进行匹配性布置,切实保障相应供水效果能够满足于整个高层建筑的基本要求,并且能够有效降低可能出现的一些压力不到缺陷。从高位水箱的有效布置中来看,其位置的选择可以说是比较核心的一环,应该促使该设备的运用能够较为合理,水箱的运行也不会影响到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

规范给水管道布置

对于给水系统中各个管道的有效布置而言,其同样也需要围绕着相关实际用水需求进行规范化布置。对于管道材质的选择应该较为合理,并且能够切实把握好对于管道自身尺寸的有效明确,对于给水管道的横管以及立管,必须要进行详细分析,避免相互之间出现冲突和矛盾,保障整个给水系统的运行都能够较为流畅可靠。此外,相关给水管道还需要和具体设备构建理想的协调性关系,促使其用水设备同样能够运行可靠。

3、高层建筑排水系统设计方法

具体到高层建筑排水系统的设计处理中,其需注意到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做好排水口的合理设置

对于高层建筑排水系统的运行而言,相应排水口的合理设置可以说是比较重要的一环,这种排水口的设置需要促使其能够运行较为流畅高效,尤其是对于具体排水管道的布置需求来看,同样也需要结合这一排水口进行处理,促使其整体运用能够较为合理便捷,进而也就能够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各类缺陷故障。在排水口的处理中,还需要考虑到高层建筑的压力问题,避免其设置的位置承受不住相应压力而导致整个高层建筑排水系统的运行受损,需要进行逐一排查和优化。在排水口的设置环保性以及清洁性方面,同样也需要审查把关,避免其影响到周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做好排水管道设计工作

对于排水系统中各个排水管道的有效布置而言,其同样也需要结合不同楼层进行有效布置,促使其相应排水管道能够将人员生活中出现的污水及时排除,避免任何污水滞留问题的出现。在排水管道的具体设计处理过程中,相应厨房和卫生间的有效布置可以说是比较核心的环节所在,应该促使厨房和卫生间中的积水能够及时排除,避免影响到这些区域的正常应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工作的有效落实而言,其设计难度比较大,相应处理和构建也就需要围绕着各个基本内容和环节进行把关,保障相应给排水系统都能运行较为流畅,为高层建筑的正常运行提供理想的基础条件,降低可能出现的各类偏差问题。

参考文献:

[1]王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优化[J].住宅与房地产,2016,(18):53.

[2]颜正惠.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3]曾雪华.论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在水工业学科体系中的位置[J].给水排水,1998,(3):61-63.

建筑类型论文 第11篇

一、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一)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工程施工质量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其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整体发展,只有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才能够为工程的后期发展实施有力的保障,避免工程在实际的使用中出现质量上以及安全上的问题。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施工现场的管理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加强对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能够有效的提升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避免工程质量问题的发展。通过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能够有效的对工程施工的关键环节进行技术上以及质量上的管理与控制,最大程度上确保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

(二)确保施工安全性

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除了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外还要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避免施工人员的伤亡。而要想有效的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必须要重视对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应当针对一些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施工环节以及施工区域进行重点管控,工程现场的管理人员应当重点对这些区域环节进行管理,在施工之前要求施工人员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并且严格的按照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最大程度上确保工程的整体施工安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展。此外,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加强对工程施工的现场管理还能够实现有效的安全控制,将一些安全隐患消灭掉,最大程度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三)提高建筑工程施工利润

对于工程施工企业而言,建筑工程施工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而要想确保工程的经济效益,必须要做好对工程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加强对工程施工环节的管理与控制能够有效的降低工程的施工成本,通过对工程施工人员、设备、材料以及工序等各方面的细节管理与控制,实现工程施工中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资源损耗与浪费。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显得极为重要,通过工程的现场管理能够有效的实现对整个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对于各项施工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有效的降低工程的施工成本,提升建筑工程施工項目的经济效益。

二、建筑施工工程的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不注重安全的问题

建筑的安全问题是施工现场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可以影响工程施工的速度和企业的发展,还可以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问题。在很多建筑工程施工中,现场管理人员有的认识不到安全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对现场施工工作的安全管理意识没有得到重视,影响了现场施工人员对安全工作的认识也不了解,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管理好建筑施工现场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有很大的联系,对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力度要不断的加强,使现场管理人员更加有素质和有能力。

(二)施工准备不充分

施工单位接到中标通知之后,一方面需要和业主签订施工合同,另一方面着手开始展开施工现场准备工作,首先,应对施工现场进行了解与复查,了解施工现场地质、气象及交通运输等情况;其次,确定工地范围,清除施工现场障碍:第三,将占地、移民等相关手续办好:最后,做好施工现场规划。以上施工现场准备工作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对于建筑施工管理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是目前我国很多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并不能将以上施工准备工作进行得细致、全面,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受到了忽略,都会带来严重的质量问题,进而对整个建筑工程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

(三)施工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有的施工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没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对工程施工很多细节都不熟悉,施工生产效率低下,会使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和事故的发生,从而会导致建筑行业缺乏创新,新的技术难以得到推广。

三、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有效措施分析

(一)对于施工单位,要提高现场管理意识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很多的施工安全问题及质量问题都是施工单位缺乏施工现场管理意识造成的,所以应通过提高施工单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意识,来实现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加强,具体措施如下:加强对整体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认知和管理知识技能的培训;增强施工单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及质量标准认知;通过对小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积累施工现场管理经验。例如,管理经验的吸取,应进行大量的施工安全问题及解决措施、施工工程质量问题及解决措施等经验积累。

(二)做好建筑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每项建筑工程施工前都会进行相应的施工规划、施工管理控制规划、施工质量检测规划等,所以为实了现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有效管理,建箭施工单位要在建筑工程施工前做好施工准备工作: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实际,结合相关施工标准,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方案,并由监理单位进行审核,待审核通过后方能执行管理方案;建筑工程施工前,要与建筑工程项目设计人员及重要的施工人员、管理人员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以此深入了解建筑工程施工具体要求,为以后施工现场管理打下良好基础:选取最佳施工方案,然后根据方案组织相关施工工程参与人员,拟定相应的施工现场管理计划,并进行讨论和论证,规划出施工及施工管理中应注意事项,以此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有效管理。

(三)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现场管理体系和控制体系要进行完善

施工单位要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常出现的问题,结合相关施工人员管理标准、施工材料管理标准及施工设备管理标准,制定针对性较高、系统性较高和专业性较高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体系和控制体系,以此规范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行为、施工材料的质检流程及施工设备的维护流程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各项具体工作十分复杂而且繁琐,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本身必须加强施工管理,利用合理的、科学的施工管理将工程质量问题抓好,也只有将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做好,才能使工程质量得到保证,进而使企业的效益最大化,最终使企业得以在现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建筑类型论文 第12篇

摘要: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相关企业需要面对一定的合约风险。合约风险所涉及到的主体有业主与承包商,各自所承担的风险不同。相关主体必须意识到合约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采取多种措施规避风险。在本文中,笔者从合同风险存在的原因入手,重点阐述承包商所面对的合约风险,进而提出应对合约风险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合约风险

当前,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诚信与信用环境较以往有很大改观。对于建筑承包商而言,合约风险管理是其当前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

1合约风险的概述

人们普遍认为风险是在特殊状况下存在的一种产生经济损失的变化,其具有不确定性。在建筑工程施工领域中,风险管理是根据风险环境及既定的目标,而针对工程风险展开分析与处置的过程,具体包括辨识、估计、评价与处理等内容。合约一旦达成就具有法律效力,只有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才能够变更合约的效力。合约双方应该依据具体条款而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利。倘若合约的有关内容不够清晰或存在争议,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就容易出现纠纷,产生合约风险。

2承包商面对的合约风险

从现实状况看,尽管合约的双方都要面对一定的合约风险,但承包商多面对的合约风险更大。

政治经济方面产生的风险

合约要想顺利履行必须拥有稳定的政治环境,不稳定的政治环境会导致合约终止、延期等。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汇率、通货膨胀与材料价格变动都有可能导致合约难以顺利履行。因为物价存在波动性,倘若合约内未涉及到调价条款,则将会产生价格风险。当前,我国经济稳步发展,政治环境良好,由政治经济原因产生的风险非常小。

合约签订与履行方面的风险

倘若承包商没有充分了解业主的状况,盲目签订合约,很有可能在合约履行的过程中遇到业主资金不足的状况,如以各种理由拖欠工程款的状况。

合约内容不严谨导致的合约风险

倘若施工合约使用的非示范文本,合约的条款不够严谨,甚至出现了前后矛盾、模糊与清晰、有歧义等情况。业务和承包商对于合约内容的理解程度不同,从而产生纠纷。在承包商与分包商之间,由于承包商未对分包商进行全面的考察,也容易遭遇分包商违约的情况,进而蒙受损失。

3应对合约风险的有效策略

在合约签订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在合约签订之前,承包商应全面了解与分析投标文件,对工程项目、业主、竞争对手等进行详细调查,从而做出科学的决策。在现实中,承包商往往无法全面掌握业主与竞争对手的状况,基于此,承包商必须提高信息收集能力。承包商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应严格依法行事,保守相关商业机密。在签订合约的过程中,承包商应尽可能体签订开口合约,能够依据未来材料的价格变化而调整价格。

实现合约签订的规范化

在签订合约的过程中,应尽可能运用示范文本,借助专业术语而使得合约内容更加清晰。在合约内应约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并注明违约成本。合约双方在谈判的过程中,确定计价方式,承包商应尽可能满足自身的需求,从而有效地降低风险。针对工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确定的风险,可以在合约内引入固定价格合同,在专用条款内约定价款所承担的风险费用计量方式,在风险约定内的合同价款将不予调整,此时承包商面对的风险非常大,具体有:①价格方面的风险,涵盖报价计算失误、漏报的项目等;②来自工程量方面的风险,具体有工程量的计算失误、项目描述错误或项目遗漏等。这两方面的风险往往给承包商造成严重的损失。尽管依照相关规定业主承担工程量清单量,但是很多情况下业主会将此转移给承包商。近些年来,建筑市场相对平稳,大宗物资材料价格稳定,且部分材料价格有所下降。这种状况下,承包商对价格的预估更为准确,能够在投标过程中选择更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在工程量方面,承包商应反复核对清单工程量,避免因工程量误差而导致巨大损失。在合约签订的过程中,承包商可以从多方面规避合约风险,如投保与风险自留等。

加强合约履行方面的管理

在合约履行之前,应做好合约的交底工作,使得所有项目成员都能够明确合约履行方面的风险,从而更好地履行义务与行使权利。合约履行中常见的风险有索赔风险与工程变更风险等。在审计力度不断加大的过程中,高额索赔与非法变更的现象不再存在。在施工中,承包商应做好合约文件的收集工作,包括合同范本、招标文件、履约材料、合约补充协议、来往函件与会议纪要等。工程变更方面的风险是因为施工过程中各种不可控因素所导致的。从现实状况来看,工程变更非常频繁,一方面是由业主的变更指令所导致的,另一方面是由不可抗力因素所导致的。工程变更往往会导致工期延误、工程造价增加等。索赔这一情况在施工中也非常常见。一般来说,只有满足合约内的索赔约定才可以进行索赔的,并且必须依照相关程序进行索赔,否则索赔是不可能成功的。

分包合约产生的风险

目前,建筑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个工程往往需要多个承包商协作完成。很多情况下,承包商会将风险非常大的工程分包给专业公司,实现风险转移。如此一来,很多分包商会参与到施工中,进而产生分包风险。所以,在签订分包合约的时候,应明确相关主体的义务与权利,减少分包合约所产生的风险。

4结束语

在建筑施工中,承包商应引入风险承担原则,组建专业的合约管理团队,构建科学的预警机制,尤其是大型工程,其有必要组织专业的合约人员参与到合约谈判与签订的过程中。这些专业人员应熟知法律、工程技术、管理、造价、财务等多方面的知识,有效地维护承包商的利益,规避合约风险。

参考文献

[1]何德洪。关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与防范研究[J]。江西建材,2017(20)。

[2]林结湖。项目风险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20)。

建筑类型论文 第13篇

引言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高职教学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国外教育中,德国“双元制”“三元制”、新加坡的CDIO模式、英国的ICT、美国的NETP2010、澳大利亚的“国家资格认证体系”等模式均取得了显著成绩。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封闭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绝大多数课程仍以教师为中心,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1-3]。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落后的教育模式将带来多代人的落后,为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本文以《水利工程经济》课程为基础,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良。

1、《水利工程经济》课程的定位及性质水利工程经济

是水利工程学科体系中起重要支撑作用的专业必修课,在设计、建设、生产、管理等过程中均涉及经济问题。该课程应用经济学中的经济效果理论及其指标体系等方法对工程进行评价、论证,从而确定技术、政策的方向、措施的优劣,以及解决工程建设、生产、管理中的有关经济问题。该课程不但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更重要的是用理论解决水利工程投资决策、生产、管理中的实际经济问题。

2、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内容

本课程融合经济的相关知识,许多概念对水工类专业学生较为陌生,且含大量计算,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理论性太强,抽象难懂,实际应用困难,学了不会用,特别是面对一些具体的问题时,抽象不出数学模型,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无法判断工程的可行与否,学习兴趣明显下降。

教学模式

目前,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虽然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引入PPT、音视频的多媒体教学,但其模式仍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学习,依然是知识的消极接受者。本课程涉及大量概念、算法,其理论性强且抽象,在学习过程中若不加思考的消极接受,一旦存在不理解的地方,将使学习进程中断。

实践能力

水利专业的学生初次接触经济类相关概念,因此,首先要对概念进行多角度的、与实际相结合的阐述,进一步对资金时间价值等公式进行高强度讲解,并多次以复习、提问、默写等方式重复,而综合应用于工程实例分析时要从思路上引导,最终使学生掌握经济评价方式,但学生最终成绩中综合运用能力考核并不理想。两个班共70人2015年的分项考试成绩,其中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的得分率都在75%以上,表明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较为到位,而计算题中,基础计算得分率为,表明在直接套用、简单运用公式方面学生基本掌握,而综合利用方面,即对一个工程自主选用经济评价方案、以及多方案比较等综合性问题时,学生得分率仅,综合利用能力较差,多数学生并未真正掌握相关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率将会非常高。

3、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是教师在讲台上演示,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听与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学生接受、掌握知识情况并不理想,特别是随着高职院校生源质量的下降,灌输式教学效果更为堪忧。国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早在20世纪60年代已经提出,目前发展了多种模式,取得卓越成就[5]。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就是要让学生积极地接受知识,能够真正掌握并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

导入阶段

导入阶段以教师为主,教师将介绍本节课的任务、以及知识点的概况。就水利工程经济课程而言,数学的掌握水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课程前,让学生复习前导课程:水工建筑物、工程造价等,这对学好这门课起到重要作用。水利工程经济课程学习的主体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国际工程方向)、水电站动力设备与管理、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工程造价方向)、工程监理等专业的学生,多数学生对经济中诸如影子价格、期指、现值等概念认识不清,因此,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中需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使每个知识点与具体应用联系起来,促进理解,提高实践应用能力。主要有几个与实际相关的引例:

1)高职院校中,从农村来的学生占多数,以灌溉用水量与农产品价格的关系为例引入经济的基本概念;

2)以三峡工程穿插南水北调工程阐述各类工程效益的概念;

3)以银行存款利息的计算、购房还贷等阐述资金时间价值的相关概念;

4)以节水灌溉为核心,阐述工程经济中方案比选的基本概念及评价指标的含义等。这些实例与学生息息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实践阶段

实践阶段是最重要的环节,以学生为中心,积极而有序地开展一系列活动,在实践中掌握知识。以“项目驱动”为主要形式的项目化学习是实践阶段的一个代表方法,将实践项目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学习,并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项目的成功制作,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学生主动学会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水利工程经济学习中,设计教学模式如下:

1)以5-6人为一组,1人领队并组织汇报,1负责材料总结,3-4人负责资料搜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的制作是教学模式的核心;

2)通过导入阶段的讲解,引出项目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3)对各小组设立与导入阶段相类似的项目,分组讨论,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提出各自方案,自行分析,最终解决问题;

4)各小组领队汇报,其余小组进行评价,从而形成竞争机制。实践阶段中,项目的设定,即教学模式内容的设定,需要教师掌握更为全面的知识,对教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总结阶段

最后阶段可以教师为主也可以学生为主,主要是总结本堂课的学习重点加深学生对重点的。在项目总结时,各小组以ppt演讲进行汇报,其余小组进行评分,教师做最终陈述,并指出主要问题,评分最终计入考试成绩,以此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动力的手段。

教师和学生的角色

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mooc、翻转课堂、微课等大量教育资源的引入,学生学习渠道的日渐丰富,随着网络资源质量的提升,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其角色定位发生深刻变化。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多节甚至在同一节课上充当不同的角色,以保证课堂能够活跃有序进行,在新的模式中,教师既要担任导入阶段的组织者、传授者,也要担任实践阶段的纪律维护者,以及最后阶段的评委等角色。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化为方式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引导,教师的工作除了进行正常的教学、引导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大量辅导,这种教学模式给教师的工作提出了多方面的挑战。

4、结论

本文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化教学模式设计《水利工程经济》课程,该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使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知识,为学习《水利工程经济》这门课提供可靠保障,也能够锻炼学生组织、协调的团队能力,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等。水利工程经济课程是水利工程相关专业的重要理论基础课程,该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课程的特殊地位以及它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广大教师要不断思索、创新。如何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是我们努力探索的方向。

建筑类型论文 第14篇

单坊在我国比较常见,但单坊就好比一个点,难以形成领域性较强的空间。而多座牌坊沿纵向轴线排列就能形成一个有序列性、引导性的围合空间,能集中表现我国古时“忠、孝、节、义”等道德观念和人们的精神诉求,衬托出牌坊建筑造型的严肃庄重和华美壮观。这种纵轴线排列有笔直排列的,如山东曲阜孔庙及孔林的牌坊;有曲折排列的,如安徽的棠樾牌坊群和四川的隆昌金鹅镇牌坊群,如此多的牌坊按纵轴线近距离有序排列,这在我国牌坊建筑史上实属罕见。隆昌县牌坊群有13座牌坊,呈念珠状分布在隆昌城南、城北的巴蜀古驿道上,系清代牌坊建筑鼎盛时期的典型作品,坊间距离最近处仅10余米,远远望去,鳞次栉比,俨然成群。牌坊从北关到南关分别是:郭陈氏节孝坊、禹王宫山门坊(锄莠安良碑)、牛树梅德政坊、孝子总坊、刘光第德政坊、肃庆德政坊、郭玉峦功德坊、舒承百岁坊、节孝总坊双坊、李吉寿德政坊、觉罗国欢德政坊、郭王氏功德坊等,不仅包含了忠、孝、节、义四类,而且有百寿坊、山门坊、镇山坊、观赏坊多种类型,可谓种类繁多。棠樾牌坊的建坊方式皆为家族筹资自建,而隆昌牌坊群的建坊方式不仅有一般规律的“官建”,还有“官准民建”(如郭玉峦功德坊)、士民公建(如刘光第德政坊)、“民建公助”(如节孝总坊)、“民建”(如舒承百岁坊)等。棠樾牌坊群四柱冲天,正侧匾顶无帽檐,素面弧形石板为护坊,四柱三匾的造型比较简单。隆昌牌坊群除舒承百岁坊外均为四柱三间三重檐五楼,顶冠“品”字三重檐帽,鸱吻鳌尖冲天,四大柱辅以八面抱鼓石,圆雕青狮白象雄踞踏座,各级楼檐层层收缩向上,具有强烈的动感。因此,从整体的布局效果来看,如果说棠樾牌坊群是以清丽俊秀著称,那么隆昌牌坊群则以浑厚雄伟见长。

二、隆昌石牌坊的建筑形制和建筑材料

隆昌县境内现存17座石牌坊,全为非冲天式石牌坊。其中仅有一座建于明弘治九年(1496),其余皆为清代牌坊。大多数为四柱三门三重檐五楼仿木牌坊,此外还有四柱三门二重檐斗拱式镇山坊及六柱五门三重檐五楼青砖彩塑嵌瓷镶花牌坊。四柱三门五楼仿木牌坊在明朝的南方地区比较常见,安徽的徽州地区,广东的潮州地区,以及江西、湖北的明朝石牌坊大多是这一形制。到了清朝,这种建筑形制相对复杂的石牌坊在南方一些地区得以简化,以便于推广和建造。如现存的石牌坊数量最为集中的徽州地区,自清朝以后就没有再出现过四柱三间五楼的石牌坊,取而代之的主要是四柱三间三楼石牌坊和双柱单间三楼石牌坊。相同形制的石牌坊由于建筑材料不同,其外观的整体效果也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这一点,隆昌石牌坊表现得尤为突出。我国不同地方的石牌坊大多用多种建筑材料制成,如徽州的石牌坊常用的石料有麻石、黟青石、茶园石、砂岩石和灰凝石等,江西的石牌坊常用石质有砂岩石、花岗岩、灰凝石和豆绿石等。有的石牌坊全部用一种石材制成,如许国大牌坊就是全部采用青色茶园石,石料质地坚硬,粗壮厚重,有的一块就达四五吨。隆昌县在历史上被誉为“青石之城”,其资源颇为丰富。隆昌青石硬度仅次于花岗岩,外观青色,纹理稠密,光洁细腻,防滑吸水,被雨水润湿后更显碧澄透绿,清洁秀丽,是雕凿古建构件及工艺品的上好石材。隆昌石牌坊全部用青石建成,石与石之间巧妙结合,使石牌坊的骨架与三层檐楼、匾额及空花板等部分浑然一体,以一个整体的几何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给人以高大轻盈之感。

三、隆昌石牌坊的雕刻装饰艺术与工艺

建筑类型论文 第15篇

近几年世界各地地震所引发的建筑工程倒塌造成大量人员严重伤亡,引起人们对于各种建筑抗震质量的高度关注。作为地震中最直接威胁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建筑物而言,其抗震标准如何? 国家对抗震管理如何?结构形式怎样?我们现有的建筑物抗震效果如何?下面笔者就国家相关标准作简要分析:

一、我国现行国家标准

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后,我国对城市建筑的抗震标准进行了严格规范。针对不同类型建筑规定了严格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比如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场地和地基的选择、规划、防震结构方案、结构的整体性、减轻建筑物自重等方面,都做了系统的规范。因此,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的新建房基本上都具有防震、抗震等能力。后来国家又颁布了新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根据上述规定,每一个建筑都有了两种抗震等级要求,即依据所在地区地震发生强度和概率划定的抗震设防烈度要求和依据建筑用途设定的甲乙丙丁四类抗震设防类别要求。有抗震要求的每一个建筑都要符合上述两种标准才可称为合法。以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目标,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的_按本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其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_。同时《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等国家标准对建筑物抗震设防分类、责任划归、防灾规划等均有具体划分。

二、地震烈度和震极

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发生时,在波及范围内一定地点地面振动的激烈程度。烈度在同一次地震中是因地而异的。抗震烈度是一个地区受到一次地震冲击力的客观衡量标准,抗震标准之一就是抗击多少地震烈度冲击的要求,所以建筑抗震设防是以‘烈度’作为基本单位,我国把地震烈度分为12度来表示。我县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震级代表地震本身的大小强弱,它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能量来决定,对于同一次地震只应有一个数值。

从概念上讲,地震烈度同地震震级有严格的区别,不可互相混淆。但两者又是相关的,震极越高,一般来讲对应地区的地震烈度也会越大。地震有震缘、震中,发生地震的部位地表的部位就是震中,震中的震级跟烈度是相对应的。

三、建筑物结构形式及抗震效果

建筑物的结构类型主要是以其承重结构所用材料来划分的,目前常见的结构形式有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砖混结构的主要承重结构是黏土砖和小部分钢筋混凝土构件,它适用于多层建筑,优点是造价低,保温、隔热性能好,便于施工。缺点是房屋开间、进深受限制,室内格局一般不能改变,墙体结构占据空间过多。钢筋混凝土结构适用于中高层建筑,其中高层建筑以全现浇剪力墙结构为主,多层或小高层、高层建筑常用的有框架结构、大模结构、大板结构等。钢结构在大跨度的建筑物上用的较多,为什么不同的建筑物要用不同的结构类型,实际上这是结构体系问题。应该说不同结构体系的抗震程度是不同的,正因为是不同的,我们抗震规范对他们不同结构的适用高度是有严格高度的。比如说我们宿迁要求的八度抗震设防的建筑物如果是砖混结构就要控制在7层21米以下,就是说不可以再更高了。再高的话,抗震各方面就可能会有问题,很难达到八度这样的设防。对于框架结构要求建筑物高度不超过55米。如果是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要求建筑物高度不超过120米。因此我们说一个建筑物能否抗震,主要看是不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抗震设防标准设计的,只要符合设防抗震标准的应该都是一样的,就是说我们本地抗震设防烈度是多少,我们当地的建筑都是按照这个来设计,就是能抗的多少级地震,所以从一般意义来讲,砖混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抵抗地震的能力都应该是满足这样的一个抗震设防烈度的。

四、汶川地震的思考

虽然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几年,根据当时各大电视台播放的电视画面以及我们了解到的情况,那次四川主要受灾地区要求抗震设防烈度是7度,加速度值(此为抗震烈度的另一组成参数),但地震震级是8级,震中地震烈度相当于11度左右,毫无疑问,四川汶川8级大地震造成的巨大冲击,即使是建筑质量还不错的新建建筑也有可能在强震中受到破坏或者倒塌,但从结构上却不会像普通建筑一样在遭遇极端情况时在顷刻间轰然倒塌。这应该是个问号,这次地震,倒塌的中小学校舍及医院比较多,造成的人员伤亡现象也比较严重。当然,这么多学校和医院倒塌,是不是因为这些建筑都是,还有待调查和技术论证。但我们从技术层面上讲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均属于乙类抗震设防建筑。对于乙类建筑,国家标准要求按照地区抗震烈度要求提高一度的标准进行设计施工,也就是按照8度抗震烈度建设。

需要明确的是,尽管国家制订了各地方的建筑防震级别规范,但很多建筑是在此规范出台之前建成的;我们国家的抗震设防要求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尽管国家的建筑法已经制订出来,但建筑法本身还有着自身不完善及法律体系不配套等等问题,建筑物相关的抗震设防规定要求我们在国家规划设计标准、建筑立面布置、建筑造型、建筑质量等各个方面得到落实,近年来,我国开始陆续在各地设立施工图审查机构,开展工程施工图纸抗震专项审查工作。从源头开始把关,工程施工图纸未经抗震专项审查通过不得开工。

五、应吸取的教训

1、如何从提高公共建筑抗震要求入手,制定更合理的抗震标准,大震不倒是我们开展抗震工作的目标,抗震标准的设定肯定是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但这里面存在一个价值选择的问题。生存权当然是第一位的。出于建设成本的限制,对于学校、医院、商场等公共建筑的建筑质量标准、防震标准应比普通民用建筑的质量标准及防震标准更高。

2、对于一幢完整的建筑,其选址、设计、结构、材料、功能设置、施工管理、质量监管等各个环节都会对该建筑的抗震性产生重大影响,从理论上讲,工程制图和建筑作业都要通过单独的抗震检查。但那仅仅是理论上,这里面的漏洞很多,具体的审查效果需要时间来检验。

3、如何改革建筑行业的监管体制,着重加强对公共建筑质量的监管。建筑质量差的原因存在于建设行业的各个方面。 施工单位无资质的挂靠、有资质的随意分包发包、招投标中恶意竞争、压低必要成本,而换取各方利益的风险都由使用建筑物的人承受; 工程监理属于社会中介咨询机构,吃的是建设单位同时也是被监理人的饭。试想,监理公司如何能正确的履行自己的职责? 质监部门原本履行的是政府监管的行政职责,但却是自收自支性质的事业单位。虽然凭的是国家强制力,却仍然要依靠从被监管人处收取的费用来活下去。 可以看出,建筑市场的利益命脉全部掌握在建设单位手中。制度的严重漏洞给了建设单位翻云覆雨的能量,因此,体制上的进步才是最重要.

天灾的发生无可避免,“人祸”的推手却理应斩除。 尽管我国已经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建筑抗震标准,但在现实中对它们的审核还常常流于形式。建筑质量是牵涉每个人的生命安危的大事。规划师、建筑师、政府官员、开发商……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严格把关。我们应如何加强建筑抗震质量监管?如何确保建筑条例的实施?如何推广相关专业培训?以及如何从生产环节杜绝劣质建筑材料的问世?如何杜绝违规工程的出现?我想,面对四川的那次地震将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反思,通过反思将建筑质量管理彻底纳入法制轨道。

建筑类型论文 第16篇

关键词: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关系

Abstract: In the face of the upcoming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whole of China ushered in a period of prosperity with highly developed econom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lture, societ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design in th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life will be referred to a new height, corresponding to the people on the quality of their life, the production activities on the environment, will also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on safety, health, comfort, beauty and other aspects. Therefore, the design to create a scientific, and artistry, which can meet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but also cultural connotations, people-oriented, also the modern indoor environment is reasonable, we will be the interior designer's task.

Key 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style and architectural culture; relationship

中图分类号: TU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古代传统建筑装饰美学有着明显的民族个性,它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崇尚自然、追求意境,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人性伦理哲学。建筑的艺术感染力取决于它综合运用建筑的艺术语言(空间组合、比例、尺度、色彩、质感、体型等)构成的意境,以引起人们的共鸣。装饰是建筑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建筑的风格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建筑装饰,而建筑装饰是附加于构件上的一种艺术处理,它依附于建筑实体。所以,我们要从建筑装饰风格浅析建筑文化。

1风格与文化的探索

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说到“每一个建筑都得个别设计,不仅和气候、地点有关,而同时当地的历史、人民及文化背景也都需要考虑。这也是为什么世界各地建筑仍各有独特风格的原因。”室内设计风格的形式,是不同时代思潮和地区特点,通过创伤构思和表现,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室内设计形式。一种典型风格的形式,通常是和当地的人文因素和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又需有创作中的构思和造型特点。

2建筑装饰设计与文化

建筑装饰中材料的文化体现

我们国家传统的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中常用的竹来说。千百年来,竹在中国的建筑装饰设计中随处可见,可以堪称为经典的装饰材料。凭借着其本身强壮的韧性和高强度的支撑能力,它被运用到了生活中从厨具到家具的方方面面。比如我们日常使用的竹制的筷子,北京郊区特有的用竹木搭建的别墅区等。在装饰中,通过竹子与竹子间时疏时密的交错感,可以形成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之间一种非常通透别致的感觉。这种设计如果用到建筑设计上,将会使得空间显现的尤其敞亮。在这种曲径通幽的竹香中,常常会使得建筑设计一定程度上萦绕有我国佛教独有禅味气息。加之自古以来,竹子就是一种积极向上,勇攀高峰的代表,曾是历代迁客骚人笔下炙手可热的焦点。伴随着绿意盎然,加工方便的美好形象,近几年来,环保的人文内涵在竹子的应用上得到集中的体现,在世界各地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这种对于环境损害极小的材料无疑会更加受到消费者的热爱。

建筑装饰中设计的文化体现

抛开建筑设计的用料,在建筑装饰设计本身的结构上,也常体现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例如深受我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在建筑的设计布局上往往表现出对称分明,主次有别,尊卑有序的独树一帜的局面,而以老子为代表的无为的思想,则讲究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氛围,具体的外化表现在建筑装饰设计风格的讲求自然和谐,保留缺憾,不刻意的追求与自然循规蹈矩的一面上,尤其是在京城独有的民居四合院中,在建筑设计中表现出具体构架与抽象思想空间变换,内外交融,物我合一的精神境界。伴随着印度佛教的传入,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上常偏向于简约的设计手法,将禅宗的思维纳入其中,强调简约而不简单,在色彩的表象上以沉静色彩为主,让人们在平时建筑设计的影响下,吸收了以往佛教诸派思想以及玄学思想之所长,接受中国文化中有关人生冥想的思想精髓,通过悟境达到精神上的一种解脱与释放。

建筑装饰中图文的文化体现

在现代的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中常看到的门窗设计中,传统的图案占据了相当醒目的位置,仔细观察其中的图案不难发现,这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实质上是传统文化元素中的变化,只不过为了与现代的建筑装饰设计风格相匹配,才特意简化表达而已。这些被演绎过无数次的符号,虽然经过简化,但其在含义的表达上却没有丝毫的缺失。比如,门窗上遍布的莲、鱼和梅花鹿、蝙蝠造型,在充分运用象征意义的假借的同时,含蓄的表达了年年有余,福禄丰登的含义。这些象征性的符号都寄托了我国劳动人民对于平安幸福的美好祝愿,这也是现代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中在特殊环境下赋予建筑于灵魂的重要手段。

建筑装饰中配色的文化体现

在现代的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中,颜色的搭配也是彰显出人文内涵的重要表现方式。比如,2010年在我国上海世博会的中国场馆的建设,就选择了中国人心中传统的红色作为主色调。红色向来是中国人喜爱的颜色,它不仅代表着为了新中国的诞生而牺牲的无数先烈,也显示出中国人心中那份红红火火,更深层次的文化寓意,相信每一个莅临过世博会中国馆的顾客都会感受到东道主那一份浓浓的欢迎气息。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红之外,通过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中其他颜色的搭配组合,也时时刻刻的对外传播着中国的文化,就拿装饰中的青花瓷来讲,白色与靛青的完美融合,给人一种朴素,静美的感觉。优雅巧妙的表达出中国文化中谦虚,内敛的内涵。

3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关系

风格虽然表现于形式,但风格具有艺术、文化、社会发展等深刻内涵,从这一深层含义来说,风格又不停留或等同于形式。装饰设计的风格往往是和建筑以至家具的风格流派的紧密结合,有时也以相应时期的绘画、造型艺术、甚至文学、音乐等的风格流派为其渊源和相互影响。

风格与文化的探索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说到“每一个建筑都得个别设计,不仅和气候、地点有关,而同时当地的历史、人民及文化背景也都需要考虑。这也是为什么世界各地建筑仍各有独特风格的原因”。室内设计风格的形式,是不同时代思潮和地区特点,通过创伤构思和表现,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室内设计形式。一种典型风格的形式,通常是和当地的人文因素和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又需有创作中的构思和造型特点。

建筑类型论文 第17篇

摘 要:企业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就应该不断提高自身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的意识;同时,制定有效的成本管理的措施,并将建筑经济的成本管理落到实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和长久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建筑经济的成本管理是一项科学管理工作,是对建筑工程活动中发生的一切费用和支出,进行系统的计划、控制和分析等,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文中针对建筑经济成本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适当的建议。

关键词:建筑经济 成本管理 企业

一、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由于企业的建筑工程项目是否有收益直接影响着其生存,而一个建筑项目收益的大小是由该工程项目管理之一成本管理所决定的,成本控制作为成本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它的主要任务是在规范项目操作的基础之上,将项目成本控制在一个要求的目标之内,贯穿整个项目的始终。对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九大管理系统之一,对整个工程的质量也起着重要的影响。企业想要长久发展就需要盈利,也就是要使企业的投入和产出的差额达到最大。在实际的工作中,一般都会在工程开始之前制定一个预期的成本投入,从而在工程实施中通过各个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协调和配合,将整个项目的成本控制在计划的范围之内,这也是成本控制的主要目的。在对一家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进行评价和衡量时,成本的控制好坏是评价的指标之一。

二、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成本管理意识不强

目前,多数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对事前和事中的控制不够重视,甚至直接忽视,一般采取实施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对项目工程中的工作重揽轻干。成本管理部门本身对成本的管理意识就不是很强,从而导致整个项目从管理者到施工人员,每个阶层的人员对成本的管理就不够重视。有些管理人员缺乏成本管理的意识,对法律上规定的其应承担的责任不清楚;同时,自身的思想还处于传统思想的理解范畴内,认为业主和总包得关系不是合同和经济的关系,而属于友好的建设和施工单位的合作关系。现在有好多施工单位在工程完工后还一直得不到工程款,那是因为有些必要的程序和手续还没有办理完善。这种情况的发生多数是由于建设单位有意的不签手续,虽然这些情况施工单位也了解,但也许是因为与自己切身利益关系不大,可也能是法律意识不够完善,才导致类似情况屡次发生。

2.材料的管理问题

材料的管理在建筑经济的成本管理中占到很大的比重,材料费用的多少对该工程项目的利益有着重大的影响。首先在材料的采购方面,有好多施工单位经常是通过别人介绍或其他的有关系的供应商那里采购原材料,而没有对材料采购成本上进行控制,这是导致成本偏高的原因之一。另外,在施工现场对材料的进场、保存和使用上的管理不足,最终导致成本的再次提高。比如通过某种关系进场的原材料,在进行进场的检查时,部分工人检查不严格,造成原材料的型号或质量不符合标准,导致浪费;还有在施工现场对材料的管理也缺乏管理制度或管理不严谨,出现过量的消耗物资或材料的丢失。诸如此类的现象,在建筑施工的现场屡见不鲜。

3.成本核算问题

建筑经济的成本管理经常出现的还有成本核算问题,像工程结算中收入和成本不匹配等。虽然每个工程项目都有配套的预结算员,但其工作对项目没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大部分的预结算员在进行成本预算和核算时,没有将两者结合起来,且缺乏对阶段成本的分析,更不用说对实际、预算以及计划成本的比较了。他们只是依照图纸和现场指令来计算,为结算提供一个依据。另外,很多管理人员觉得工程的成本的高低与自己本身的利益没有什么关系,再加上企业也没有任何奖罚机制,所以管理人员觉得只要工期按照计划完成就可以了,对实际的成本与计划和预算成本是否相符毫不关心。从而造成不能及时对成本进行控制,导致到最后才知道项目是否盈利。

三、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建议

1.投标阶段的成本管理

投标阶段是施工企业获得工程项目,获取经济利润的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进行成本管理,主要是为了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编制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投标报价,也就是说施工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经济实力、工程的概况以及招标文件的要求,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然后制定出合理的投标报价。具体来说,就是施工企业要依据施工图纸的具体情况来把整个大工程分解成为具体的小工程,然后再结合施工现场的情况以及工程的特点,对投标的'成本做出准确的预测,进而对整个工程的成本有一个相对准确的计划。接下来就要综合考虑竞争对手的情况,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各项风险以及有利于自身的合理的利润,最后确定投标报价。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谈判的时候心中有数,才能取得明显优势,从而为以后企业取得利润打下坚实的基础。

2.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管理

企业在工程项目中标之后,就要马上进行成本计划工作,以此作为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成本管理的重要依据。成本管理在这一阶段表现的更加的具体、细化。在工程项目的施工准备阶段,首先,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它是工程项目施工的主要依据;然后,再根据当地的市场情况以及工程本身的特点,合理的确定工程项目的目标责任成本,而且要编制出明细而具体的成本计划,并且在必要的时候及时的对其进行修正和调整,做到对工程项目成本的事前控制。一个好的目标成本计划,能够很好地反映出施工企业的先进行;同时,根据这种计划进行成本管理还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

3.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

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作为一个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费用的控制以及成本的分析。如果一个工程的项目管理混乱不堪,而且生产效率十分低下,那么即使有科学、合理的成本预算,有丰厚的预期利润,也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所以说,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对工程成本费用的有效控制是全面实现成本预算的目标的有力保证。对于项目施工期间的成本控制要具体到所有的对成本有影响的各个因素上面,并且制定相应的有效措施,使得实际发生的成本能够在目标计划成本的范围内活动。

4.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管理

实际中往往忽视竣工验收阶段的成本控制。工程一旦进入竣工收尾阶段,就把管理精力投入到其他在建工程,致使收尾工作一等二拖,继续发生包括管理费在内的各种费用。因此在竣工验收阶段成本控制工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工程完工后及时清退冗余人员,清理现场的机械和剩余材料,结算未付款项,防止继续发生不必要的各种费用;(2)及时做好工程验收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分析工作,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并把这些资料提交给预算部门复核;(3)完成决算后,应与目标成本进行对比,对于各分部工程重新核算,对于超过目标成本控制的部分,进行剖析,找出原因,进行经验总结,以提高今后成本管理的水平,对项目经理及有关人员进行奖罚;(4)重视工程后续保修费用支出,指定具体的保修工作责任者,要求其提出保修计划和费用计划,作为控制保修费用支出的依据。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筑业也不例外,所以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对其成本进行控制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建筑企业必须要充分的认识到成本管理的紧迫性的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方案,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实现成本的控制,提高企业的利润,还应该依据整个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具体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 1 ] 王继旺. 建筑经济的成本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J ] . 门窗,2013(12):368.

[2]李建明.基于价值工程的建设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2.

[3]张丽丽.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12.

[4]李明智.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外资,2011(21):107.

[5]周石林.浅谈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J].中国城市经济,2011(26):91-92.

[6]徐静,叶美英,刘燕.浅谈建筑工程中的成本管理[J].价值工程,2012(7):67.

建筑类型论文 第18篇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建筑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普通的建筑形式施工周期比较长,其安全性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以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所以,这就需要对于建筑结构体系进行创新。这样就使得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优化预制和装配两个过程优化预制和装配两个过程,实现了建筑构建方式的创新,很好地保证了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其优点主要是缩短了施工的周期,符合现代社会对于建筑结构的实际要求。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设计

1、引言

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人们对于尘世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对于尘世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就体现在建筑结构上建筑结构上。所以,为了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建筑行业应该注重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和形式注重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和形式,对于建筑体系不断创新。只有加强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推广工作只有加强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推广工作,在能够加快建筑工程施工的速度工程施工的速度,实现对于传统施工技术的有效突破,从而更好地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好地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2、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发展

建筑结构的来源

在我国在我国,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研究时间不长。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重视始于出于对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等方面的考虑资源等方面的考虑,从而实现对于工业化更加有效的管理。因为因为,提出各个建筑施工单位推广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从而使建筑施工的技术得到更加有效的更新和换代使建筑施工的技术得到更加有效的更新和换代。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建筑结构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分别为预制和装配。预制也就是应该预先制作是应该预先制作,在结合具体建筑结构的基础上,对于原材料进行更加有效的加工进行更加有效的加工。我们可以把预制装配式建筑理解成为把施工建设的过程分为两个部分把施工建设的过程分为两个部分,主要通过对于预先对于构件进行生产件进行生产,然后在现场完成简单的组装工作。这样的结构实现了对于传统施工模式的有效突破实现了对于传统施工模式的有效突破,大大改善了传统施工建设周期比较长的弊端建设周期比较长的弊端,很好地保证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全,从而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更加安全的保障。

建筑结构的实际应用

在我国在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个世纪八十年代,当时主要是应用其进行大板建造。但是,由于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于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该结构并没有得到更加有效的发展效的发展,其应用也就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广。但是,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21世纪世纪,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就目前来讲,在北京和上海对于该结构的研究处于领先的地位和上海对于该结构的研究处于领先的地位。在上海城建置业发展公司建设的浦江大型居住社区率先使用预制混凝土结构的构件的构件。可以说,这很好地实现了对于传统建筑工程施工模式的突破式的突破,并且在实际的运行中,可以使我们积累更加丰富的应用经验应用经验,可以为以后更加高质量和高水平地应用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奠定良好的基础式建筑结构奠定良好的基础。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

当前当前,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运用主要分为两种情况,分别为专用型的结构体系和通用型的结构体系别为专用型的结构体系和通用型的结构体系。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当属通用型较广泛的当属通用型,其在结构的组成上与现浇结构比较相似似。而专用结构体系则是建立在通用型体系基础上,为了满足建筑物在功能上的需求足建筑物在功能上的需求。当前,专用型结构应用比较少。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的开发水平不断提升开发水平不断提升,并且不断地在实际的工程中得到更加有效的试用效的试用。从发展的角度上来讲,不同结构体系的创新是推动预制装配建筑结构发展的重要动力动预制装配建筑结构发展的重要动力。从现场施工的角度来看看,以主体结构竖向构件的预制技术比较难。同时采用各种建筑技术有机组合的方式建筑技术有机组合的方式,从而使得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优势得到了更加有效的体现优势得到了更加有效的体现,其中就包括降减震技术结合的预制装配整体式结构等预制技术预制装配整体式结构等预制技术。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优点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对于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高工程施工的质量,具有诸多的优势。首先,相对于普通的工程施工来说程施工来说,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中轻质墙板施工的比例比较大较大,这样就会导致施工过程变得更加简单和快捷,从而有效节约了人力和物力节约了人力和物力,能够有效控制施工的成本,更好地保证建筑施工的灵活性筑施工的灵活性。最后,应用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开展建筑工程施工工程施工,对于施工人员的数量和技术要求比较低,对于控制工程施工的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工程施工的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3、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核心关键

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架构相对来说使用上比较简单单,在运输过程中质量较轻。在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一些高层建筑上尤其在一些高层建筑上,符合建筑发展的趋势。首先,结构整体应该保证平整和规则体应该保证平整和规则,对于内部支撑体系具有很好的强度和韧性和韧性,从而更好地满足结构良好承载力的要求。同时,不同梁柱的中轴线应该维持在同一个水平上梁柱的中轴线应该维持在同一个水平上。其次,应该对于钢接点和柱间的交接部位进行有效的处理接点和柱间的交接部位进行有效的处理,使框架的基础能够满足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满足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保证使用混凝土的强度。最后,应该在内部构件之间选择更加科学合理的焊接方式该在内部构件之间选择更加科学合理的焊接方式,保证构件所处环境和承载力所处环境和承载力,优化施焊方式。

剪力墙结构体系

在设计剪力墙的时候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在设计剪力墙的时候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先,应该注重结合具体的使用环境和条件,优化纵横墙结构的选择选择,充分考虑到各种影响因素,从而满足正常的需求。其次次,应该在布置横墙的时候,合理安置承重墙板。最后,在确定剪力墙间的连接部分的时候定剪力墙间的连接部分的时候,应该注重结合承受点的特点进行构造设计进行构造设计。

4、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发展的分析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作为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作为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于不同施工区域抗震烈度进行考量量,使其可以更好地满足建筑节能的需求,开发更强使用性的预制装配式结构预制装配式结构。在提升预制率的时候,应该注重不断提升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水平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水平,保证其专业化发展水平。只有逐步推动其构件的发展推动其构件的发展,使其各方面的特点得到更加有效的发挥,才能够实现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才能够实现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改变传统建设方法的目的。在完善设计理念的过程中在完善设计理念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实现预制构件的自动化生产生产。

5、结语

综上所述综上所述,当前,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是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主要趋势,也是更好地满足人们需求的一种方法,对于提高建筑工程整体的质量和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筑工程整体的质量和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对其设计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行不断优化和完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注重鼓励不同的建设单位能够积极地运用该体系同的建设单位能够积极地运用该体系,才能够使其不断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建筑行业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建筑行业,为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们的生活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建筑类型论文 第19篇

摘要:建筑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和社会需求, 利用自然中的可用资源和材料建造的构筑物, 例如, 房屋、桥梁、寺庙等等。而建筑的根本目的是为人类提供遮风避雨和生存发展的“空间”。在历史的不断发展过程中, 人们逐渐理解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应该相适相宜、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这种以生态学基本原理为出发点, 注重自然、建筑和人类三者之间关系的建筑理论为生态建筑学。而传统的风水理论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显现出其实用性, 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建筑物的`选址、朝向和内部布局在某些方面都讲究风水, 这里面虽然有一些迷信的成分, 但也是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本文通过对传统风水理论在生态建筑学中的具体应用和意义进行分析和探讨, 总结归纳出生态建筑学中传统风水理论的理性表达, 以供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参考[1]。

关键词:生态建筑学; 传统风水理论; 理性表达;

不容置疑的一点是, 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 传统风水理论被注入了一些迷信的内容, 这就导致很多人对传统风水理论有了一定的误解, 认为它只是一种没有科学依据的鬼神之说。但是, 这种观念是以偏概全的结果。不容忽视的是, 剔除迷信成分, 传统风水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国建筑。风水主要观察地势地貌, 主张将天道运行、地气流转和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这与生态建筑学的某些方面不谋而合, 更确切地说, 传统风水理论在生态建筑学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传统风水理论能够更好地使建筑与自然彼此适应。“因地制宜”在构造建筑物的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既要考虑建筑物的实用性、坚固程度和所用材料等内部因素, 又要考虑环境等外部因素。环境因素也决定着建筑物的质量和稳定性。这也说明了传统风水理论在建筑物的构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1 传统风水理论在生态建筑学中的具体应用

建筑物的选址

无论是古代皇帝选择陵墓, 还是平民百姓选择房屋, 都讲究要选择“风水宝地”。甚至在现代生活中, 人们也经常讲究“风水”。这说明, 风水从古至今都是建筑物选址的一个方面。但是, 讲究风水不全是迷信问题。抛去迷信的风水理论更加注重于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在选址的时候讲究风水, 能够更好地为人们提供居住环境。例如, 在选址的时候, 要尽量避开岩石突兀、植被稀疏、地势险峻的地方;不要选择四周都被山体环绕并且四周而封闭的地形;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带也不适合人们居住。

以上选址时要注意的风水问题并不是单纯的迷信, 而是有科学依据的生态理论。在人类不断地实践和探索过程中已经证实了其可靠性。地势险峻的地形不利于建筑物的稳固, 对人们自身安全也有一定的威胁。而四周封闭的地形一般不容易通气, 久住会损害呼吸系统。并且此类地形一般昼夜温差大, 不利于人们的居住。避免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带更是能够对人们的安全起到保障作用, 也有利于建筑物的持久[2]。

建筑物的朝向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社会, 人们都讲究“坐北朝南”, 就连古代的皇帝也是坐北朝南的。皇帝“坐北朝南”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风水中认为此举能够攘外安内, 国家富强。坐北朝南是汉族先民传统的房屋坐向, 风水论中认为, “北为阴, 南为阳”。而这种观念在人类发展过程中不断深入人心。这其中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我国处于北半球, 冬季, 窗户和门面对南方能够接受更多的阳光, 从而提高室内温度。而适量地摄入阳光能够促进维生素的合成, 避免小儿出现佝偻病, 并且还能够起到杀菌的作用, 提高人体免疫力。在夏季, 太阳高度角增大, 能够减少阳光的摄入, 保持室内凉爽。坐北朝南还能够避风, 这里主要是指避免西北风, 减少寒风对人体的危害。古代寺庙也大多是坐北朝南, 而且处于深山密林当中, 人们一直以为寺庙的所在地是“风水宝地”, 这跟上述家居房屋坐北朝南的原因相似, 同时, 因为在深山密林中, 依山傍水, 空气也相对比较滋润。

建筑物的细节设计

风水有各种各样的规律, 但这些规律从根本上来说是提醒人们根据实际情况来构筑建筑物, 例如, 安全问题、稳固性、持久性等等。风水中认为, 居室的进门不能对着厕所, 卧室的床也不能对着厕所, 房屋不能太矮, 否则就是大凶之兆。但这些都是有理论依据来支撑的, 不完全是迷信。比如, 回家的人打开门的时候, 假如厕所的门没有关严, 就会看见厕所里的人, 就会出现尴尬的局面。卧室也是一样, 没有人愿意守着厕所的异味睡觉。而房屋太矮就会给人的心理带来压迫感。

同时, 风水也认为家中布局、墙壁等等也能够影响人们的学习和工作的运气。就风水能够影响人们的学习运来说, 风水中认为墙壁应该隔音, 书桌应该面向窗户, 这是因为, 墙壁隔音能够避免学生受外界噪声的干扰, 从而能够专心学习和安心睡眠。而对于风水能够影响健康运来说, 风水中认为, 居室的光线不应该太暗, 床头不能朝冲房门。

这些都不完全是迷信, 也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书桌面对窗户是因为, 学生学习疲劳之后, 抬头就能看家窗外, 有利于缓解疲劳和烦躁, 提高学习效率。风水中的这些理论给人们带来了好处, 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 有利于人们居住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的改善。居室里光线太暗就不能让身体接受足够的阳光, 而阳光能够促进人骨骼发育, 还能够让人的身体焕发生机。床不能朝冲房门是因为能够避免人头部受风, 避免引起头痛[3]。

风水理论带来的心理影响

风水的出现为人们带来了心理上的安慰。确切来说, 风水满足了人们对安全感的心理需求。风水是人们长期观察自然环境之后得出的一些能够满足人们美好愿望的理论。例如, 风水一般认为在居室内悬挂吉祥物能够祛除疾病, 避开灾祸。风水能够改变人们财运的磁场。居室有好的风水, 人们住进去的时候就会感觉神清气爽, 做什么事情都会有好心情。这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 让人更加有精神去工作和学习, 事业运和学习运自然会上升。因此, 风水给予人们的心理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但是, 人们这些美好的愿望的渴求不应该过度依靠于风水, 自己的实际努力还是十分有必要的[4]。

2 传统风水理论应用于生态建筑学中的意义

人们构造的建筑物本就不是一个绝对独立的个体, 它的存在与自然环境、人类息息相关, 相互依存。剔除迷信的传统的风水理论为人类更好地生存发展做出了一份贡献。长期以来, 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 不断总结, 形成风水理论, 指导实践。在构造建筑物的过程中, 将更加理性的风水理论应用其中, 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 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条件, 促进人与自然、自然与建筑、建筑与人和谐发展, 形成良性循环, 做到可持续发展。风水还能够避免在构造建筑物时一些设计上的缺陷。同时, 传统的风水理论还能够在某些方面满足人们的内心需求, 提供安全感。传统的风水理论是一种值得传承的历史文化, 其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去发扬光大。

3 结束语

在传统的风水理论当中确实存在着一些迷信的内容, 但是我们不应该因为某一方面的缺点就排斥, 更不能用一种极端偏激的方式全盘否定。传统的风水理论能够从古代一直沿用至今就说明它在某一方面还是具有一定的利处的。我国在建筑方面一直讲究风水, 而且风水是我国独创并且独有的, 并且传承至今, 可见其生命力是鲜活有力的。我们作为新世纪的建设者, 应该用一种更加理性的方式来看待传统的风水理论, 并将其应用到时间和探索中去,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在构建建筑时, 不仅要不断改进技术, 还要意识到传统风水理论在构建生态建筑学中的重要性, 协调建筑与周围环境, 构造高质量的建筑物, 在不断探索中进步[5]。

参考文献

[1]李春妍, 罗帅伟, 梁亚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制图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高师理科学刊, 2016 (01) 。

[2]关长龙。中国礼数传统中的生态思考与实践[J]。中原文化研究, 2016 (01) 。

[3]钱畅, 王一方。中国传统风水理论与园林景观[J]。现代园艺, 2014 (22) 。

[4]一丁, 雨露, 洪涵。中国古代风水与建筑选址[M]。石家庄:河北科技技术出版社, 1995.

[5]翟振威。传统建筑中的风水文化与现代科学的联系[J]。建筑知识, 2006 (2) 。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4篇《建筑类毕业论文》,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建筑类型论文 第20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建筑风格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大力兴建水利工程,这类水利工程在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随着21世纪许多新问题的出现,传统水利工程的建筑设计已经无法满足时代需要,而为了较好应对新时代新挑战,正是本文围绕水利工程建筑设计问题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1水利工程建筑设计难点

资金偏紧、方案变更随意

虽然近年来水利工程建筑设计的受关注程度不断提升,但在我国专业水利水电设计单位中,建筑设计仍属于其中的次要专业,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建筑设计不属于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审查的重点,建筑设计所列概算往往会因此出现资金偏紧情况,资金偏紧会直接提升水利工程建筑设计难度,这种经济条件限制往往会进一步提升方案变更的随意性。在笔者的实际调研中发现,我国现阶段很多水利工程存在着重复开展建筑设计的情况,由此带来的大量重复劳动必须得到重视[1]。

存在空间限制

水利工程建筑设计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水工和机电等主导专业设计方案属于这类制约的主要来源,如水工使用要求会直接影响建筑设计的平面位置、尺寸范围,而水闸启闭机、水机等机电设备的运行高度和吊装高度则决定着建筑设计的高度范围,这类限制带来的设计制约同样需要得到关注。总的来说,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必须在尊重已有结构功能的基础上开展,这样建筑材料、造型设计、施工技术才能够真正赋予水利工程建筑功能美和形式美[2]。

2水利工程的建筑设计策略

加强沟通

为尽可能降低资金偏紧、方案变更随意对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带来的负面影响,设计人员需要采用以下两方面策略:①加强初步设计阶段沟通。水利工程建筑设计人员必须与各设计专业共同开展总平面设计,这不仅能够保证水利工程各类设施合理布置,同时还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将建筑设计纳入审查,资金偏紧带来的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制约将大幅降低。②深入了解业主需要。设计人员需要在建筑方案比选中真正了解业主需要,以此为业主推选美观、经济、安全、适用、环保的最优建筑设计方案。例如,近年来水利工程环境效益的受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设计人员可以基于此为业主提供有机结合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建筑设计方案,和谐宜人的治水环境创造将由此获得有力支持。

确定建筑风格

水利工程建筑风格直接关系厂房、拦河闸坝、船闸、配套生活管理区、乃至整个建筑群的设计,因此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应首先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当地人文景观、建筑特色确定建筑风格。具体来说,设计人员需要考虑水利工程建筑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此在关注个体建筑形式的同时兼顾整个建筑群的稳定与均衡,具体策略如下所示:①与自然环境融合。建筑设计应与水利工程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相融合,这就需要设计人员较好处理周围地形地貌与建筑之间的关系,由此可保证水利工程建筑真正融入自然环境之中。②与人文景观融合。我国各地多存在历史沉淀产物与独特的地方文化,为保证水利工程建筑能够真正带给当地人民归属感,人文情怀必须渗透到水利工程建筑设计之中[3].

开展“水工建筑”设计而非“水工构筑物”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精神生活需求不断提升,以往仅考虑使用性能的“水工构筑物”早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因此本文建议设计人员在水利工程建筑设计中真正摆脱传统“水工构筑物”影响,具体策略建议如下所示:①保证建筑质量。虽然大众对水利工程建筑提出了多方面诉求,但水利工程建筑功能性所占据的首要地位不容质疑,因此设计人员需首先保证水利工程建筑质量安全,通过严格遵循国家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全面考察充分了解实际情况,即可真正制定科学的设计方案保证水利工程建筑质量。②正确处理材料、经济指标、建筑艺术关系。水利工程建筑必须首先确定合理的结构设计、材料性能设计,随后才能够真正开展建筑物美观性设计,因此材料、经济指标、建筑艺术关系的处理也必须得到设计人员重视。

3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实践

工程概述

为提升研究实践价值,本文选择了某地S水利枢纽工程作为研究对象,该工程主要建筑物包括12孔拦河水闸、装机5000kW发电机厂房、50t过船能力的船闸及其附属设备,总投资2亿元,该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当地灌溉条件与水环境,同时满足发电、航运需要,

设计实践

作为典型的综合水利枢纽工程,S水利枢纽工程包括主副厂房、船闸、启闭机室等水工建筑,以及配电房、机修房、变电站、综合管理楼等生产生活建筑。S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县总面积为3535km2,当地留有数量可观的岭南风格古建筑群,因此设计人员在水利工程建筑设计中不仅结合了业主需要和工程使用功能,更充分考虑了当地人文环境,S水利枢纽工程建筑设计采用了轻巧淡素、务实重利的现代岭南建筑风格,工程整体因此被赋予了造型变化多端、空间开畅明朗的建筑特色。例如,S水利枢纽工程拦河闸启闭机室设位于水中且闸底槛高程为、闸孔数为10孔、单孔净宽,采用平板钢制闸门、固定卷扬式启闭机垂直升降,由于旅游观光群众、附近交通公路上的司机与行人均能够轻松看到拦河坝,因此该拦河闸启闭机室的设计不仅需要结合水工和机电专业确定的启闭机房建筑范围与底座高程,还需要考虑该建筑物4个方向立面设计的美观程度,结合上述条件,设计人员开展了如下设计:①设计先期处理。拦河闸启闭机室设计首先需要满足水利工程的功能需要,因此设计人员实现考虑了水工和机电专业确定的范围、高程信息。②实现建筑与自然山水的融合。在满足水利工程功能需要后,设计人员需考虑如何将拦河闸启闭机室融入自然山水之中。综合分析S水利枢纽工程不难发现,拦河闸启闭机室左岸为山、右岸为同一工程的变电站和发电机房,该设计中的山墙按闸孔层层叠加,由此形成的虚灵形体、通透空间塑造了清新明快的建筑风格。同时,设计人员还采用了蓝色镀膜玻璃作为拦河闸启闭机室的玻璃窗设计,并同时选择白色铝合金作为外部维护结构。从远处看,整个拦河闸具备充足的形式美和功能美,长虹卧波般的拦河闸不仅具备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更较好体现了岭南建筑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利用能力。结合S水利工程枢纽工程建筑设计不难发现,该设计的核心在于新建筑与传统形式建筑风格的神似,S水利工程枢纽工程建筑设计对整体环境、文脉艺术的尊重具备较高借鉴价值。

相关建议

虽然S水利枢纽工程在建筑设计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该实例在尊重水工专业和机电专业主导、与业主及各专业沟通方面存在的一定不足也不应被忽视,因此本文提出了如下建议:①总平面设计。为满足建筑设计的多方面诉求,建筑设计人员必须参与到整体设计之中以此保证总平面设计能够满足水利工程的基本使用需求,以此保证工程内部交通流线简洁顺畅、建筑物之间联系方便、功能分区布局合理,才能够进一步提升水利工程建筑设计质量。②建筑平面设计。设计人员需要把握水利工程建筑物与交通的关系,建筑物的安全性、使用程度、防火需求也需要纳入设计考量。值得注意的是,建筑平面设计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必须设法与水利工程实现紧密结合,由此建筑物才能够真正降低工程投资并具备环境美化功能,创新设计思想的探索、尝试也应在这一过程中得到重视。③造型设计。上文中的部分内容涉及了水利工程建筑物的造型设计,但具体设计中必须保证建筑物造型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协调,这种对协调的追求应避免单纯附庸“时尚”,同时还需要保证各建筑物之间的风格统一和个体差异,设计人员必须到实地开展考察方可满足这类需求。

4结论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的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加强沟通、确定建筑风格、开展“水工建筑”设计而非“水工构筑物”等策略建议,则证明了研究的实践价值。因此,在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本文内容能够发挥不俗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超.水利工程建筑物结构设计与处理方式分析[J].南方农机,2017,48(08):77.

[2]王俊平.浅谈对水工建筑设计浅显认识[A].2016年3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6:2.

建筑类型论文 第21篇

关键词:近代;苏州;公共建筑;室内空间

“空间”一词最早源自于拉丁文“Spatium”。在现代汉语中“空间”通常指“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和伸展性的表现”[1]。中国传统建筑由“间”构成空间基本单位,台基以上、屋檐以下、墙柱以内,为室内空间范畴。西方建筑强调精神空间,用厚重的石壁将内、外空间截然地分开。歌德曾说:“我们的房屋不是覆盖在四根圆柱上的,它们是盖在四面四堵墙上的。”室内空间设计时需考虑室外空间环境。意大利著名建筑理论家布鲁诺·赛维在《建筑空间论》[2](ArchitectureasSpace)中强调“空间——空的部分——应当是建筑的主角”,建筑的目的是创造供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人为空间,因此空间在建筑中处于重要地位。作为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建筑是反映时代内容的一个重要载体。近代建筑吸收西方建筑文化思想,表现出中西交融的面貌。室内空间作为建筑的“主角”,客观记录了社会文化的演进历程,近代建筑空间的研究是苏州建筑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页。苏州建筑一直以高质量、巧工匠著称,相关著作与研究成果丰富。近代以降对苏州城市建筑的关注变少,随着改革开放到来,苏州近代建筑吸引大批学者关注并取得一定研究成果。为此,本文对现有资料进行梳理,探讨苏州建筑空间研究的现状及意义。从现有资料看,前人对本课题的研究有一个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对苏州近代建筑室内空间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1949年以前,清末至民国时期的书籍及刊物,这部分的资料记载是后世研究的依据,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但由于很多历史资料保存得不是很完整,这部分内容试图就资料详实程度进行讨论。第二,1949年后近代建筑的研究,这部分研究成果基于保存较好的近代建筑及史料,将以当代视角分析、归纳、整理苏州近代建筑。

1建筑室内空间史料记录(1840—1949年)

作为最完整的一组太平天国历史建筑物,1860年动工的苏州太平天国忠王府有重要研究意义,《苏台麋鹿记》记载,“忠逆首以复园吴宅,东拓于潘,西拓于汪,兼而并之,建伪王府,规模僭越。”[3]经过巧妙设计安排,使官署、住宅、花园三个部分各自独立又互相连系。官署是忠王府主体部分,自南向北依次为照壁、大门、仪门、正殿、后堂和后殿,前后贯穿在一条中轴线上。正殿与后堂以廊相连,使其成为一体,扩大体量,平面呈“工”字形,合称为工字殿①,系整个建筑群的精华部分。由此可以看出忠王府主体建筑按传统形制建造,并显示出中国工匠的巧妙技艺。姚承祖(1959年)[4]则系统地阐述了江南传统建筑的形制、构建、配料等内容,兼及江南园林建筑的布局和构造,内容十分丰富。第二章建筑的木构做法;第五章厅堂种类与构造;第七章殿庭的进深开间、结构、尺寸等章节描写建筑空间设计准则;第八章装折记录门窗、栏杆、挂落等项,即内檐装修。全文内容对研究传统形式建筑及布局构造有较大意义。“每日起床,我和朋友同往‘天厅’与忠王家庭相聚……天厅中男女分席,各居一方,由忠王的牧师主持礼拜……我跪在虔敬的会众之中,清晨的金色阳光透过雕刻精致的窗柩,映射在会众的向上仰起的脸上”[5]。在南京忠王府建筑中有一处“天厅”,专门为府内众人礼拜活动所在。姚颖(2006)发现苏州忠王府后殿进深比正殿浅,而其高度与正殿相等,庄重程度不减正殿,推测后殿这样特殊处理是因为“天厅”或“圣殿”[6]——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吸收基督教教义成立拜上帝教,这种基督宗教信仰一定程度上反映在了建筑设计上。《王韬评传》中引《蘅华馆日记》云:“咸丰四年(1854)八月三十日同(西人)麦、慕二牧师登洞庭山……是日礼拜,麦、慕二牧师登岸讲书。”是已知基督教士来苏境传道较早者[7],此后传教士先后在天赐庄、杨家桥、养育巷等地创建学校、医院、教堂以供宣讲传教之用。林乐知(1907年)综合考虑了交通、地价、周边建筑属性以及可附设藏书楼演说堂4个因素后选址苏州天赐庄建造大学堂(现钟楼)[8]。《东吴大学实录》则记录了东吴大学创办、学务等情况。“甲录建设之部”中对校舍建设的时间、造价、尺寸、功能有详细记录[9]。根据《FSoochowHospital(1883年)》所记载的博习医院、景海女校、圣约翰堂等可以与东吴大学堂形成联动关系,更好地宣讲科学思想。博习第一院“经蓝医生精密设计,建筑确适合当时之需要,更为昔日最完美之教会医院建筑也,且注意科学之治疗”②。最初计平屋八幢,其中一幢为门诊;三幢为内、外科病房;一幢为割症室(即手术室);其余三幢为宿舍、洗衣、厨房等辅助用房。房屋采用江南民居常见的人字形双坡屋面,覆盖以小黛瓦,山墙图饰精美,每幢均以走廊相连,四周筑有围墙。《蘇州博習醫院年報(1929年)》[10]中第二院拆除博习医院原有的中式平房,兴建2层门诊大楼和3层半住院大楼,室内增设热水汀、冷热水管、电灯电话等装置。两楼之间由走廊相连接,以便雨天行走、暑天遮阳。如萧默先生所说:“西方建筑比较重视单体建筑内部空间的创造,是三度的,更具立体感……中国建筑更着意于建筑沿着水平方向延展的群体组合和由群体所围合的空间(庭院)的经营……是二度的,只有长、宽两个尺度。”[11]苏州市志第十卷第五章公共建筑描写道:“晚清时,苏州的公共建筑大致为:各级各种衙门,商行货庄……建筑物均为传统法式……清光绪八年后,苏州开始出现教堂、学堂、住宅等砖木结构的洋式楼房建筑。”[12]公共建筑从中式传统建筑慢慢转向西洋式建筑,建造样式、建筑风格、空间设计也更具科学性、人性化和复杂化。

2建筑室内空间当代研究论题(1949年至今)

建筑风格研究

苏州近代产生众多造型独特、风格各异的优秀建筑。龚滢博士论文(2020年)探讨清末民国苏州近代建筑的源起、演变及与周边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推进近代建筑谱系结构研究[14]。黄隽茜(2010年)选取民国民居建筑中典型实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传统建筑构建中融入元素的不同,将民居建筑分成仿古典式、现代式、殖民地式、日式及西班牙式五类。认为苏州民国民居具有多样性、集中性、替代性、中西合璧等特征[15]。刘春羽(2016年)从立面构成、图底关系、构图法则及比例关系等方面对商店立面造型进行深度剖析。认为商店业态、商业氛围、建造方式的改变以及中西文化融合是影响立面造型的主要因素[16]。孙迎庆(2009年)认为欧美风格慢慢影响了苏州古城风貌,除了西方教会建筑外也孕育出一大批本土建筑,这些建筑与传统建筑相融合给城市留下深刻印记[17]。与苏州不同,西方建筑文化思想给开埠较早的城市留下了较大影响,相关研究成果较多。伍江(2008年)总结近代上海建筑设计中学院派、现代式与中国古典复兴三大思潮后认为“注重功利,追求时尚;中西合璧,兼容并蓄。是上海近代建筑最本质的特征”[18]。江似虹将尔冬强先生拍摄的几百幅老上海历史建筑的彩色照片与珍贵稀见的黑白历史原照加以对比,向西方打开了了解中国建筑的大门:“人们能看到上海有多美,上海的西式建筑有多美。”[19]过伟敏、罗晶(2015年)根据南通近代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认为中西合璧建筑有“西风东渐”—“洋体中用”—“中西融合”—“走向现代”四个发展时期。同时根据建筑的形态趋向总结南通近代中西合璧建筑存在洋门脸式样、石库门式样、外廊式样、大屋顶式样及集仿式样五种基本类型[20]。根据以上学者研究,近代建筑风格主要归纳为传统形式、中西合璧、殖民地式以及折中主义建筑几类。

室内空间设计研究

老子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建筑中空的地方——空间,为人们所使用,因此研究建筑室内空间有很重要的意义。吴永发等(2014年)测绘并整理了东吴大学内风格鲜明的百年建筑[21]。钟楼作为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楼,位于校园主轴线上。建筑平面呈“∏”形,承担教学、实验、阅览、办公、会议等用途。二层西端设有大讲堂,以供神学课程、师生祈祷、布道活动使用。苏州美术家颜文樑说,“希望我山明水秀之苏州,成为世界美术之中心,而光华灿烂之美术世界更从我美校微光中发现,此鄙人等所馨香祷祝者也。”[22]因此在沧浪亭旁筹建了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学校大楼按罗马建筑样式设计建造,校舍分上下三层,底层理论教室;中层办公室、石膏素描室、美术陈列室;上层中国画室、图书室、西画人体室。公共建筑室内空间复杂,其空间设计组合需要进行合理科学的安排。彭一刚(1983年)认为建筑设计是一种复杂的形式,“只有抓住本质的联系,并一层一层地进行剖析,才能最终地揭示出建筑发展的基本规律”[23]。他把“内部空间的处理”分为两个部分,“单一空间的形式处理”和“多空间组合的处理”,从空间组合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建筑构图的原理及应用。张绮曼、郑曙旸主编《室内设计资料集》中“室内空间设计”一章提到在空间设计时应考虑空间类型、空间分隔、界面处理、空间感等因素[24]。杨冬江(2007年)梳理近现代我国室内设计发展历程,以1840年中国进入近代为标志,到新中国成立后室内设计发展为一门专业,近现代室内设计历经两次高潮。中国传统室内设计在西方潮流影响下发生改变,中西两方文化相互融合构成发展主线,自此中国室内设计步入近现展历程[25]。近年来涉及近代室内设计研究的相关论文开始出现。如朱松伟在《“西风东渐”背景下近代上海室内设计研究》(2016年)中探讨了上海的室内设计发展,以当今视角解读室内设计改变所蕴含的文化现象。此外齐子轩在《重庆近代民居类历史建筑的空间解析》(2015年)总结山地台院式、天井式、近代城市型三种重庆民居建筑的空间布局、平面型制、形态尺度等特点。姜姗(2020年)《鼓浪屿近代洋楼平面研究》从平面布局、构成元素等方面梳理鼓浪屿近代洋楼的主要类型、空间布局、形式演变等特征。这类论文研究主要聚焦在地域建筑上,不同地域文化视角下解析室内空间的发展特征,为论文研究提供参照意义。室内空间装饰研究早在宋朝,我国就有了建筑装饰的概念。李诫在《营造法式》中用大段篇幅记录小木作工艺做法,将小木作分内檐装修和外檐装修两部分。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中将工程做法分为“大木”“斗科”“各项装修”等,更注重建筑的各项装饰工作。呤利所见南京忠王府:“极为雄伟美观……宽敞的庭院的两旁,绕有彩色缤纷的柱廊,一直伸到后面……整座王府显示了中国工匠的巧妙技艺,石刻、窗雕、木刻……”并感叹这“正是南京全城最好的所在”。近代建筑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下的产物,室内装饰也是多元化发展。过伟敏、罗晶(2015年)认为“装饰构件的变化是在面对外来文化时的历史调适,是传统与现代的过度形态”[26]。王馨怡、刘佳(2019年)以多元文化交融为起点,总结长三角地区苏锡常的近代建筑装饰中西几何纹样图案与结构流变特点。西式图案的本土化演变丰富了中国近代建筑的装饰表现。同样,受西方影响中国传统的回纹、灵芝纹、菱形纹等装饰图形结构呈现简洁、抽象化趋势[27]。陈曦(2017年)在论文第四章《工商文化微观层面的影响机制》中提出建筑装饰符号的拼贴概念,而装饰符号的表现载体就是山花、窗洞等建筑装饰[28]。赵丽君、鲍猛(2020年)研究发现从整体上看南京室内装饰流派众多,同时天花、地面、墙面、门窗软装等细节处理也非常到位[29]。此外,薛颖(2017年)的《近代岭南建筑装饰研究》认为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影响建筑特征,近代岭南西式建筑、民间建饰以及官方建筑装饰分别表现出国际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三类建筑装饰既遵循各自轨迹,又存在特征交叉融合,成为近代岭南建筑装饰的总体特征。张颖泉《西方设计流派对民国家具风格的影响》(2013年)、郭承波《民国建筑室内装饰中装饰性陈设的功能与布置手法》(2013年)两篇从室内家具、装饰陈设几方面入手,认为民国时期室内设计更注重个人审美情感寄托,空间陈设有更强的灵活性和精神感。

3研究结论与展望

建筑类型论文 第22篇

对称与均衡的造型美

花戏楼的建筑中体现了对称与均衡的造型美:一座简单而又古朴的三层牌坊架势结构组成了亳州花戏楼的大门,楼顶的琉璃塔与位于钟楼中部的“参天地”处于整个建筑的中轴线上,从中轴线向两边展开来是完全对称的砖塑;牌坊的左右两侧是对称的钟楼,钟楼与大门又以拱门相承,大门两侧分别立有一个铁旗杆,这也是花戏楼三绝中的第一绝.从花戏楼的正面看去山门、铁旗杆、钟楼以及楼顶的砖塑都体现了建筑中对称美的法则.

比例与稳定的结构美

亳州花戏楼建筑不仅具有对称的造型美,同样也体现了一种稳定的结构美.亳州花戏楼整体采用木构体系建筑,结构适应性强,上下层又能相互独立,楼上楼下互不影响,这在其它木构体系中是没有的.花戏楼下层梁柱选用上好的木材保证有足够的强度支撑整个戏台,上层穿坊的应用也增加了整个建筑的稳定性,梁柱间运用雕刻精美的撑拱既起到了支撑作用也增强了装饰效果.这种注重稳定性的观念在花戏楼的木雕艺术中也有体现,而且在注重稳定性的同时更是将比例的结构美发挥到了极致.例如4,戏台精美木雕中人物、动物、植物等等都是按一定比例对现实事物进行描绘.

对比调和的色彩美

亳州花戏楼通体施彩,其彩绘艺术不仅吸收了传统彩绘雕刻与绘画完美结合的精髓,还对木雕彩绘艺术有所发展和创新.花戏楼的建筑彩绘可以与皇家园林的和玺彩画与旋子彩画相媲美,画面浓厚富丽,但又比皇家彩绘艳丽脱俗,色彩搭配大胆,和谐统一.如图5,除彩画雕刻的人物、动物、高山流水,还在画面的最低空白处绘有与故事情节相呼应的景色如蓝天、白云、碧水清波、高深峡谷、娇艳桃花等,用来增添木雕的层次感和神秘感,咫尺之间给人千里之势、虚无相生的无限境界.施以彩绘的木雕,颜色上注重协调,暗与亮的对比,冷与暖的融合都映衬着整个画面和谐的景象,无不透露出独特的色彩美。

精雕细琢的装饰美

亳州花戏楼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色,既符合徽派建筑的风格特点,也涵盖了古典儒家、道家伦理道德精神风貌的文化特征.它将建筑中的极简和极繁、古朴和华丽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花戏楼古拙朴素的砖雕艺术、精巧极致的木雕艺术.

古朴的砖雕艺术安徽砖雕历史悠久、雕刻精致、独具一格、名闻中外.亳州花戏楼的砖雕艺术可谓是徽州砖雕中的佼佼者,题材多是反映生活习惯,风俗人情、伦理道德和审美情趣.亳州花戏楼砖雕创作的构思和构图分前景、中景和远景,雕刻一般采用高浮雕和镂空雕,“一块方不盈尺的砖面上,可以透雕出几个层次,砖面的布局常常如整幅立轴和手卷的画法那样严谨”.亳州花戏楼砖雕多为人物透雕,构图尤其复杂.皖南地区的砖雕普遍都是三透或者四透,而亳州花戏楼的砖雕最多可达七透,这在砖雕艺术中是极为罕见的.如图6,第一层是镂空雕刻的菊花;第二层是圆雕雕刻侃侃而谈的轿夫,人物雕刻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第三层是轿夫后面镂空雕法的官轿;官轿后面抽烟袋的轿夫以及轿夫旁边的灌木丛是砖雕的第四层;第五层是后面中景的植物、院落前的桌椅、院落大门;第六层是后景院中的树木直到最后一层的正堂大门一共是七透,整副砖雕布局合理、疏密有序、人物传神、雕工细腻.。亳州花戏楼内容虽多取材戏文故事,但工匠们更追求意象表达,以意象为前提,运用装饰手法将生活的愿望、理想与自然中所表现的物象进行主观再造.依照美学法则对各种物象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进行高度的提炼、夸张、修饰,充分利用雕刻艺术及制材加以表现,风格古朴细腻,雅致精巧,有极强的装饰性,呈现出亳州花戏楼砖雕的独特艺术魅力,给人以古朴的艺术享受.

华丽的木雕艺术亳州花戏楼木雕工艺分为大木透雕和普通的木雕工艺,其中艺术价值最高的当属大木透雕.人物形象雕刻的栩栩如生,搭配高超的彩绘技术,既表现了工匠们精湛的雕刻技巧,同时也从侧面说明当时的雕刻工匠拥有高超的绘画技巧.徽派砖雕木雕将戏文故事中的情节表达发挥到了极致,将戏台的建筑装饰和演出功能相结合,增加了亳州花戏楼的装饰性和娱乐性.木雕有“八仙图”、“长坂坡”、“铁拐李焚身”等12副作品,花戏楼的每幅木雕形式感都很强,人物惟妙惟肖其鬼斧神工、浑然天成的雕刻技巧无不让人惊叹.如图7,作品《长坂坡》,雕塑有3层,共雕刻人物达23人、战马13匹均属于镂空雕刻.作品中赵子龙左手持红缨长枪右手握金虹宝剑怀中抱有阿斗双目炯炯有神,木雕故事人物形象突出、夸张传神、造型复杂且具有写实性,让观之人如同身处战场.

2结语

建筑类型论文 第23篇

重庆的建筑设计开始注重将西方理念与地方特色紧密结合,着眼实用。对当时陪都的城市建设产生了极大影响。国难关头,经济凋敝,物资匮乏,城市建设必须尽可能缩短工期、节约成本,同时也必需满足基本的审美要求。为此,设计者在建筑选址、材料取舍、规划设计上将中国传统元素与西方现代建筑设计风格相结合,就地取材,因势就形,成功筑造了一大批优秀建筑。这些建筑既实现了技术上的重大突破,而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在建国后的学校、科研、政府办公楼的设计中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沿袭和发展。陪都建筑所具有的典型的中西结合或中西混合的风格,在目前现存的许多旧建筑中,仍可以切身感受到。这些建筑糅合中西,并加以发挥,呈现出多种品貌:政府办公楼多采用砖石材料,庄重典雅,简洁质朴,稳妥牢固;官邸别墅依山就势,砖木结构居多,突出实用和审美;民居建筑简而易行,竹木材料大量使用,滨江、山地吊脚楼相得益彰……各阶层的各种使用功能的建筑组合成了重庆的独特城市风貌,成为重庆自己的时代标志。长期以来,我们都没能重拾_时期建筑的这些历史文化元素,城市建筑无视传统的承继与发展,本土特色无以彰显,直至城市现代化设计日益陷入盲目的尴尬境地。为此,我们希望对前辈的优秀建筑文化元素加入吸收、利用和创新发展,探索出一条能够营造山城独特建筑气质的道路。

在对市委礼堂进行改造前,时任重庆市市委提出了三项原则:一是礼堂改造不搞现代设计,需要充分体现重庆特殊的文化内涵,结合市委大院风格,要有文物感、历史感,体现文化概念;二是要保持坡地特色,营造依山就势的韵味;三是要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只能做减法,不能做加法。看似简单的三项要求却为今后进行同类型建筑设计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引。这一改造项目于2008年完工。作为陪都风格建筑设计的比较成功的尝试,笔者在此将其作为一个例子进行探讨,希望对类似业界有所助益。

礼堂位于市委大院内,总建筑面积5700m2,基地呈矩形,所在地段为坡地,与原_办公楼相近。此区域内还有、_、李宗仁、张治中公馆。这些均是庄重内敛的_时期建筑,而市委礼堂则是上清寺片区具有典型的_陪都风格的建筑群落的代表。礼堂最初为_小礼堂,后在80年代拆除,经过重新设计,灰白色砖饰面平屋顶和生硬的轮廓线造型脱离了大院原有格调,造成了视觉上的割裂感,与机关大院内众多的_陪都时期风格的办公楼格格不入。由于此建筑在汶川大地震后产生大量裂缝,必须及时采取处理措施。经市委研究确定该建筑为排危加固改建工程,同时也对建筑外形的适当改造提出了要求。所以,在特殊的地理位置空间中处理好少拆除、维持依山就势的坡地建筑韵味,同时要做出历史文化感,成为项目设计的整体指导思想。

改造设计中的第一任务是对礼堂进行加固,并达到抗震要求。这需要在改造中改变以往的承重设计,对结构予以重新调整。第二任务是完善功能。重点是理顺关系:紧紧围绕礼堂主要使用区域,合理布局各个功能部分,从时间和空间上理顺其内部关系,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要求设计完成后要达到各功能区域既相互独立又联系方便,同时还必须有效地避免交叉和干扰,满足各种功能单独或同时使用时的不同要求。第三是处理好礼堂和市委大院之间的建筑风格协调问题。设计需要在“尊重历史、尊重环境”的前提下,采用地域主义建筑处理手法,以_陪都风格来打造礼堂形象,赋予其厚重的历史感和文化韵味。设计上通过对建筑形式,色彩,材料肌理,细部构造等方面的处理,使该建筑融入市委大院的建筑群中,并成为新亮点,提升环境品质。

改建后的礼堂对部分分区和功能进行了重新设置。负一层为配电房。一楼为礼堂大厅、舞台,并附设休息厅、宴会厅及艺术长廊。二楼夹区为办公区域。礼堂共设五个出入口,分别为主出入口、次出入口、休息厅出入口、办公出入口和舞台出入口,保证了使用功能的完善和分区明确。在建筑设计上,改造后的礼堂集中了本区域的建筑特点,即将礼堂视作有机整体,外立面前后对称,联系紧密,浑然一体。主出入口为欧式拱形门,顶上加传统的中式大屋顶,体现了中西合璧的典型陪都风格。外墙为白浆勾缝的深灰色墙面,中式歇山大屋顶采用陶瓷波纹瓦饰顶。

旧礼堂、楼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周围附属用房采用砖砌体承重结构,而两种大相径庭的结构体系不分彼此地结合在一起是抗震概念设计中的大忌。楼盖全部采用预制板,大跨度屋面采用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屋架和预制预应混凝土大型屋面板体系,整体性较差。在加固改造工程设计中,礼堂四周和后面的楼厢、两侧的双墙及前面的台口梁、台口柱、耳光房被保留下来,拆除了全部承重砖砌体及预制板楼盖、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屋架和大型屋面板。在周围已拆除的位置,根据改造后的建筑平面布置了新的框架结构体系。保留下来的原有框架结构通过植筋技术与新增的框架梁结合,通过现浇楼盖的整体作用连接成了一个新整体。

市委礼堂改造完成之后,坡屋顶、青水砖墙、拱门入口等典型的_陪都风格基本元素紧密呼应了市委大院的建筑气场,与桂园、周公馆、特园、张骧公馆等_陪都时期人文建筑景观相映衬,一扫旧礼堂对周边区域的割裂感,自然地融入了整体环境之中。

建筑类型论文 第24篇

一、建筑工程专业毕业实习的特点

由于建筑工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其专业实习比其它一些专业的实习难度要大,这里有许多主观和客观的因素,其特点主要体现在:

1、由于建筑施工本身具有流动性强、型体宠大、施工周期长、受外界条件因素影响大等特点,因此毕业实习特别是施工实习条件、实习内容甚至实习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受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的影响。

2、由于施工现场以露天作业为主,建筑材料多种多样,施工组织较为复杂,工作紧张,工作面有限,高空作业多,多工种交叉配合施工,如果管理工作不到位,就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3、随着建筑行业体制改革的深化,施工项目普遍实行了项目承包。项目经理部出于确保施工质量及安全管理等诸方面的考虑,担心接受实习生会对施工带来影响,一般只同意接受少量学生实习,这就使分散实习成为目前毕业实习的主要形式,这样给联系学生实习的工作带来困难。

4、由于分散实习的形式,学校安排的实习指导教师有限,一名教师同时指导多个实习点的学生,不可能完全到位,学生得到教师的指导有限,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必须加强与实习场所的工程技术人员联系,争取他们对学生进行指导。

二、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

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方面课题应能反映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应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这样才能较好的与就业相联系。因为学生某一方向的毕业实践具备了该方面的动手能力,通常就容易找到这方面的工作,这也是由高职教育的实践性、专业性决定的,否则就失去了高职生的优势。

建筑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课题方向,大致有设计类、施工实践类、管理类等。以上各类课题不是截然分开的,其中会有许多交叉的地方。方向确定后,接下来就是确定具体的题目,也就是选题。题目的选择一定要结合工程实际,尽量不用模拟题目,可以缩短同工作的距离,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这样一方面能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让签约的实习单位提供一些课题;另一方面能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广泛与相关企业联系,寻找课题;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假期走出校门,根据所选方向到企业、到现场联系,寻找课题。总之,搞好毕业设计课题的选择有多方面有好处:一是让学生充分接触社会实践参与实践;二是毕业设计课题反映了不同单位的情况,涉及本行业的许多方面,可以减少同一课题学生数太多的现象,有效地避免了雷同;三是加强了学校与生产企业的联系,很多课题反映了高新技术,学生毕业设计成果直接为生产单位所用,直接为单位创造经济效益,体现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直接为生产实践服务的思想。

三、毕业实践环节的组织与管理

(一)建立健全毕业实践指导组织

建立健全实践环节的管理组织,配备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队伍,是做好学生毕业实践的基本条件。几年来,为搞好学生毕业实践环节,我们将毕业实践工作与学生就业工作结合起来,成立以分管教学和就业工作的系(部)副主任为组长,各教研室主任、实训部主任为成员的组织机构。在毕业实习开展前的一学期就广泛征求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意见,深入到各企业了解学生需求状况,收集课题,并依此编制毕业实习指导书和毕业设计任务书。

同时,根据毕业实习的去向和毕业设计方向,选派指导教师。为解决学生实习分散指导教师不足的矛盾,便深入到企业和实习基地,协商聘请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必须由中级以上职称并且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老师担任,不论是校内的或是校外的,原则上由专业系(部)进行资格审查后聘用,也可由学生自己联系指导教师,但必须经过审查方能担任指导工作。不论是哪里的的指导教师,都要认真学习毕业环节教学大纲,明确毕业环节的意义和教学要求,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二)毕业实践环节的管理

毕业实践环节管理的难度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在现实条件下,很多学生往往利用这段时间找工作,参加各种考试、面试,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为搞好学生毕业实践环节的管理,我们把学生的就业与实习紧密的结合起来,在落实实习单位时,充分利用校园人才洽商交流会的机会,尽量与用人单位挂起钩,同时广泛征求学生本人意愿,有的放矢地向用人单位推荐实习学生。在实习学生的指派时,根据用人单位的初步意向进行,有效地解决了实习与就业的关系。

由于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实习是分散进行的,故对毕业实践环节的管理也必然是开放式的。为加强毕业实践环节的管理,在落实学生实习去向后,根据学生实习的区域情况,分片分区进行分组,指定实习组长和负责教师,从而便于实习的指导和管理。同时,为了尽可能地提高学生毕业实践环节的水平,在学生离校之前,编制毕业实习指导书和毕业设计任务书,将毕业实践环节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告之学生,并开好毕业实习动员会,要求学生必须定期与指导教师联系,主动汇报实习情况及设计进度情况;要求负责教师经常性与各位指导教师取得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实习状况。

为加强毕业实践环节的管理,系部建立了对毕业实践环节的检查制度,定期深入到学生实习场所进行巡视检查。检查组一方面检查学生实习情况和指导教师的教学状况,考核学生实习成果和指导教师的教学成果,这样使学生和教师都有紧张感,做到对实践教学的有效监控;另一方面协调指导教师处理与各实习单位的关系,协助指导教师解决实践教学的相关问题,使各生产单位与学院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共同搞好学生毕业实践的教学工作。

(三)毕业实践环节的考核

毕业实践环节的考核分实习考核和设计考核两个方面。

毕业实习的考核以指导教师平时考核为主,以学院指定的负责教师为辅。重点考核学生实习纪律、实践动手能力和实习成果(实习日志和实习综合报告)。实习纪律、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由指导教师进行,分别占30%和40%,实习成果的考核由负责教师进行,占30%。

毕业设计的考核分几个过程,首先是指导教师初评,大约占30%。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对学生应多次分阶段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情况及设计成果的评阅,给每位学生定出评语,并打出初评成绩。

其次是审核教师的审核,大约占30%。校内校外指导教师指导的设计成果,一般应交叉进行审核,审核结束后,打出审核成绩,并进行答辩资格审查。

最后是答辩小组答辩,大约占40%。答辩是毕业设计的重要环节,通过答辩可以综合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也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扩大知识眼界,是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毕业课题工作的过程。具体做法是成立答辩委员会及答辩小组,小组成员由教学经验丰富和专业水平较高的人员组成,也可以邀请企业界的指导教师或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参加,对答辩资格审查通过的学生进行答辩。答辩的提问,主要围绕毕业设计课题的内容展开,适当地联系与课题有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所提问题的深度、广度和分量要按教学要求,既坚持教学标准,又要有针对性。答辩成绩主要根据课题的难易情况、质量的好坏及答辩情况确定,根据百分比及多数人的意见确定最终成绩。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通过毕业实践环节,学生得到很大的锻炼,培养了学生不怕苦,不怕累,遵守纪律的品德,磨练了同学们的意志,提高了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好地解决了与企业的“零跨越”,体现了高职学生的特点。同时学院也向企业展示了自己的教学成果、教学质量,企业参与教学过程中,使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保持良好的结合。

建筑类型论文 第25篇

河北民居的正房,大多在整个宅院的北边,坐北朝南,堂堂正正,中间开门,这间房屋做的比较宽大,称为堂屋,此间一般不做卧室,是家庭聚会,接待客人的场所。(四)厨灶在堂屋门口两侧安锅灶,俗称“二虎把门”,从通风角度考虑,此处安灶也便于烟尘排出,有利于室内空气清洁。大门是居住者的出入口,是整个宅院的颜面,能体现宅主人的尊卑贵贱,具有一个家庭生活状态的标识性。河北地区平房院落除了坐向十分讲究外,大门的位置也有很多说法。根据传统东西四宅的理论,往往开门的位置要和房屋的布置相结合,东四宅的门多开在震(东)、巽(东南)、离(南)、坎(北);西四宅多开在坤(西南)、兑(西)、乾(西北)、艮(东北)。但由于地理气候和宅院坐向的原因,很少有大门开在乾、坎、艮方的。总之,大门开在向阳之处是多数人们选择的位置。

河北平房庭院的设计是增加生活空间和农耕操作场所的需求。河北平房的院落中有一相对较开阔的地带就是正房、左右厢房、倒房和围墙等围合出来的中间空地,它是农民生活不可缺少的生活劳作使用空间,家庭亲友的来往,农具的存放,粮食的打晒等都离不开这一块重要的地方。

在河北的广大农村,传统民居的火炕是人们特有的休息场所。火炕的制作称为“盘炕”,一般采用土坯垒砌,由横竖土坯的结合在炕中间留出空隙,形成烟道。灶与炕在山墙开口想通,使得做饭燃料产生的余热通过火炕烟道而被重新利用。寒冬季节,火炕散发出均匀的热量,宽敞平整的火炕上,一家老小,桌前桌后,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传统铺盖屋顶的选材主要是以圆木做檩、托、椽。捆扎高粱秸秆,编织苇席做铺盖,上层垫泥土,最后用麦糠泥抹平,屋顶厚度大约在25公分左右,屋顶一般是前沿稍低于后沿,以便雨水流下。这样的屋顶和土坯墙一样,除了易被雨水侵蚀外,具有较好的保温功能。在收获季节,家家户户在屋顶上晒满了粮食,使整个村庄装点出一片金黄。照壁是宅院大门内外的屏风墙。河北乡间多称“影壁”,多数修在门内,也有的修在门外,其作用主要是遮挡大门内外的视线,维护家庭生活的私密性。厕所的位置和建造处理不当会直接影响居住人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既要考虑使用方便,又要使其通风清洁。河北平房宅院的厕所多建在院落的东南角或西南角,主要是保持与居住和餐饮位置的一定距离。水口多数留在大门两侧,传统民居忌讳水从大门直接流出,讲究曲水绕行,有留水润宅之意。在阴雨连绵的时日,出水有序,导流有方。河北平房民居在我国北方民居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多样化的建筑模式都遵循着自然的规律,顺应着自身地理气候特征,在营造和装饰居室过程中,具有独特的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