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必备4篇)

投稿:小范

数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第1篇

摘要: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主要途径。因此,课堂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就严重影响着孩子的未来。初中教学课程教学如何才能做到优质教育?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课题。当今社会,初中生大多时间都要在课堂学习知识。因此,很大程度上课堂教学的质量好坏将影响孩子们的一生。如何才能做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优质教育呢?这需要孩子、父母、老师共同努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程;优质教育;教与学

一、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今社会的应试教育的弊端越来越凸显,越来越跟不上现代社会高速发的进程。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分析。

1. 教师

(1)备课不充分,照本宣科。有些老师自认为初中的知识对于他来说,是易如反掌的事,备课与否,对于课堂教学不会有多大影响。因此,导致课堂上的时间安排不合理,自己的思路不清晰,逻辑不严谨。成绩好的学生能理解,成绩差的就只能云里雾里。有些老师甚至还无法回答上学生提出的问题,真是贻笑大方。

(2)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方式粗糙,教学循规蹈矩,没有任何创新,致使学生不懂变通。

(3)教学毫无新意,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老师的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对于老师所教的东西没有任何兴趣,注意力完全不在老师这里,学生与老师貌合神离。

(4)不能一视同仁对待每一位学生。有些老师凭着自己的喜好,只关心哪些成绩好的学生,对于差生置之不理,从而导致学生两极分化严重。

2. 学生

初中生,虽不再像小学生那么懵懂、贪玩好耍,但是他们并未完全脱离孩子贪玩的天性。因此,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自制力不强,好奇心强,逆反心理强。没有尝到数学对自己的好处,自然无法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 家长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往往对孩子有着很大的影响。现在社会,社会节奏加快,父母肩上的压力比较大,因此,大多父母为了养家糊口,忙于赚钱,往往对孩子的关心也只限于物质方面的给予,精神和心理方面的便有所忽略。对于自己的孩子的学习,往往忽视了在学习过程中的关心和帮助,而父母关心的也就是成绩这个结果而已。

二、优质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

1. 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的价值

当今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人要想在这个社会有所建树,必须掌握充足的科学技术知识。如今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需要用到信息化、科技化的电子产品,要想操作这些高科技设备,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

老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已经渗透于社会各个领域中,初中数学知识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基本知识技能了。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已经认识到掌握数学知识必要性,学生才会刻苦努力学习并保持持久的动力。

2. 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才能让学生自主的去了解学习他。

有很多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一般都是觉得数学知识像大道理般抽象难懂,初中知识再生活中一般都很难运用得到,因此,觉得初中数学无用,从而也无法对它产生兴趣。老师在教学中应该认识到学生的这种心理。先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然后慢慢培养学生的兴趣。

首先,教师应该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把握好教学中的难易程度,45分钟的课堂教学节奏。让课堂教学中形成良好互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营造一生数学环境,将一些数学知识引入日常生活之中。让学生们认识到其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多地方可以用到数学知识的。从而让学生慢慢抛开初中数学无用的偏见。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把握好教学的难度,难度要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内逐步增加,让学生们认识到数学也不是想象中的高山那样高不可攀,从而树立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最后,教师应该丰富教学方法和方式。比如教师可以将整个班级分钟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混杂成绩好的和差的,让小组内相互帮助,各小组之间竞争。每个孩子都有争强好胜之心,老师只要调控适当,就可以让学生们的这种心理,应用在数学教学之中。从而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形成一种良性竞争。

3.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人们都有着自己的喜好的,对于自己喜欢的事物,就会有着浓郁的兴趣,反之亦然。

教师和学生之间也一样,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因此,教师也可以是学生的朋友,与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成心底里接受之间,喜欢自己。正所谓爱屋及乌。老师让学生喜欢,相应老师所教授的学科也相应的会被学生所喜欢,从而产生极大的兴趣爱好。

老师和学生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才会更加自然和谐,课堂的学习气氛也会更见轻松愉悦,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也都会变得更加容易。

4. 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老师的教学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有时适当的点拨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学生好奇心特别强,并且好动、好表现。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适时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引导他们自主研究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形成这样一个积极学习,主动思考,并且将自己的想法及时的运用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去。让他们养成这样一种“学习、思考、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必将在以后的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总结

进入21世纪,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初中阶段处于人才的转型期,如何做好这一时段的优质教育将是我们未来将要长期面临的课题。只有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协调配合,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益[J].数理化学习,陈林

[2]新课程理念下重构有效数学课堂的探索与尝试[A].江苏省教育学会

[3]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杨祥明,甘庆军

数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第2篇

【摘要】中职教育是我国人才输出的重要渠道,特别是为专业型的岗位培养人才。但是目前,中职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是数学教学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并不是很好。一方面,学校和教师不重视这方面的融合教育;另一方面,缺乏科学方法引导和实践。通过对目前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融合的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做到中职数学教学和专业教学更好地融合。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专业教学;融合

中职学校是专业型人才输出的重要途径之一,社会各界对中职教育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如何将数学教学和专业教学有效融合更是重中之重。很多学者提出:在中职教育中,必须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找到数学教学与专业教学的有效结合点,用不同的形式在课堂中呈现,让学生有兴趣听讲,而且容易理解吸收。

一、将中职数学和专业课教学相融合的必要性

我们几乎是从小就开始学习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率也非常高,可见它的重要性。数学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而中职教育主要是根据市场的需求,培养能够服务社会,企业欢迎,基本素质合格,专业技能过硬的实用型人才,必须要求是那种毕业就能上岗的劳动者,所以,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这一点,制定出符合中职教学特点的课程内容,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遵守中职数学教学基础性和为专业课服务的宗旨。中职数学教师要谨记这个宗旨,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教学,把本来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用科学有趣的方法呈现出来,把数学和专业课有效地结合起来,能让课堂更加的生动有趣,这样学生也会更有兴趣学习。

二、目前我国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课程相融合的现状

(一)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

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一些文化课程较差,没能被普通高中录取,或者是对某一项专业技能很感兴趣的学生会选择在中职学校继续学习,现实情况就是中职类学校的学生文化素质相对较差,对于数学这门理论逻辑性较强的课程缺乏兴趣,且课程难度相对较大,课程内容还枯燥乏味,导致中职学生会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甚至产生排斥心理。

(二)中职类学校对数学教学不够重视。

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和学校知名度,很多中职学校的领导就将精力和资源全部集中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师资力量也主要集中在专业课程,导致不管在教学资源、师资力量还是教学水平上完全忽视了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在数学知识方面,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足,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也不是很足,导致教师也不愿意监督学生学习,学生就更加不愿意认真学习。中职类学校的一般教学安排是前两年学习基础知识,第三年安排去学校合作的相关企业进行实习,这也是提高学校的`就业率的一个措施,很多学校都是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就无形中压缩了学生在学校上课的时间,减少了基础知识学习,也必然会影响数学理论教学与专业知识结合的时间。

(三)中职教师本身知识储备不足。

中职类学校对于教师的入校资格要求没有那么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也没与普通高中那么高,而且师资力量也不足,而像数学这种在中职学校不被重视的学科的教师更加少,一个教师可能要带很多的班级,学生太多导致能够关注到的学生数量就有限,对于教学过程也会产生疲惫感,个别教师就会对教学任务敷衍了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难达到中职教学的真正目的。中职教师本身的知识储备不足,就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要在数学教学中融入专业知识,为专业知识服务,这对于中职数学教师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要具备以下几个专业素质才算是一个优秀的中职数学教师:首先,要具备专业的数学知识;其次,要了解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最后,要懂得教育相关的知识和信息搜集能力。现在中职数学教师都达不到这些标准,更别说将数学教学和专业知识有效的结合起来。

三、怎样提高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教学的融合

(一)调整教材内容,增加学生兴趣。

中职类学校和普通学校的教学目的不同,那么在教材的选择上也应该有所不同,教师要结合中职学生实际的文化水平,遵循为专业课服务的宗旨来调整教学内容,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以学习专业知识为目的,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充分显示出中职数学教学的特点。首先,降低教材难度,减少教材内容。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一定要仔细讲,仔细观察,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让学生慢慢理解,抓住主要的内容听懂,会做,能运用,渐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其次,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反复练习。多做练习题是对已学到知识最有效的巩固方法,教师要学生的不同接受程度布置练习作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增强其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最后,运用不同的课堂形式传播知识。因为中职学生对数学并没有什么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多运用一些不同形式来进行授课。比如,在学习数列的时候发现数列和会计相关知识中的货币时间价值计算相似,找到这个相似点,从这个角度出发,结合实际案例,把知识带到具体例子中学习,本来枯燥的理论知识就会变得更加生动鲜活。

(二)加强对数学教学的重视。

知识都是平等的,所以要把数学教学和专业知识教学放在同一水平线上,齐头并进,即使是以培养专业型人才的中职类学校也是,校领导和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学校在教师的招聘上也要更加严格,招聘数学专业性和知识结构更加优秀的教师,从源头上提高教学质量。除了对教师提高要求,学校在教学体制方面也要进行改革和创新,增加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加大对数学教师和教学资源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教师监督与激励机制,让教师有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定期举办教学成果汇报和优秀教师分享大会,通过这些活动让教师不断地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思想,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三)加强数学教师的专业技能。

教师是主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习,专业技能不过关或者教学知识不够丰富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所以中职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知识储备,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多学习和参考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勤于思考,找出基础数学和专业知识之间的关系,并能用科学的方法表达出来,把数学教学和专业课知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比如,建筑专业的专业课程中会涉及到三角函数的内容,数学教师在给建筑专业的学生讲三角函数的时候就可以结合测量专业课,利用侧倾器、皮尺等测量工具,进行倾斜角、中间有障碍物挡着的两个物体之间距离的测量。比如,会计或者审计等专业课程中涉及到的概率和函数知识,数学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些数理统计在费用成本核算中的如何运用的实际问题。对某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或者经营状况进行概率分析和总结,还有商场换季打折,利润率如何计算等这些问题,通过学习数学知识来帮助理解专业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职学校领导和教师一定要重视对数学等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师资力量,在中职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遵循数学教学支持专业知识的宗旨,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找到数学与专业知识之间的结合点,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教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姚贤芬.中职数学教学与数控专业相融合的探索[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45-48.

[2]韩若冰.浅谈中职数学教学和专业教学的融合之道[J].课程教育研究,2016,(22):155.

[3]王永生.中职数学教学融合专业知识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01):101-103.

[4]王娟.探析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教学的融合[J].时代教育,2016,(02):153.

数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第3篇

【摘要】“数学过程”的教学,包括教师的“数学过程”教学和学生的“数学过程”学习。正是在反复尝试这种抽象表示、符号变换、检验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解决数学中的问题,学会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数学素质”。

【关键词】数学过程;教学方法;创新能力;培养素质

随着数学素质教育的广泛深入,数学教学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根本变革,注重“数学过程”教学,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尤显其重要。“数学过程”是真正理解数学,形成数学的思想方法,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无论是学习数学、解决数学中的问题,还是应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都必须经历这种“数学过程”。“数学过程”教学可以是一个较大的,通过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知识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也可以是一个较小的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的过程,一个较大或较长时间的“数学过程”可由一些较小的“数学过程”所构成。“数学过程”的教学,包括教师的“数学过程”教学和学生的“数学过程”学习。正是在反复尝试这种抽象表示、符号变换、检验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解决数学中的问题,学会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数学素质”。

1、优化教学情境

强化数学意识良好的数学意识,就是能够正确地运用数学观念和数学态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并且能够将得到的结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良好的数学意识的形成,有赖于教学情境的优化。在“数学过程”教学中,教师必须营造适合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尝试的民主型的教学氛围,优化教学情境。

巧创问题情境

激发求知欲望,是培养数学意识的前提条件。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教师还应充分地了解学生、了解他们已有的经验和水平。巧创问题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使学生具有心理安全感和心理自由感。

控制难度

力所能及,是培养数学意识的根本保证。皮亚杰等人的研究表明,当感性输入信息和人现有的认知结构之间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这就要求问题创设应把好一定的'度,应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是强化数学意识的关键环节。在适度的时间里,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比较,在比较中分析,在分析中综合,在综合中提高,在提高中升华。在适度的空间里,让学生不断地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演绎、推理、探求。不断地进行抽象表示、符号变换、检验应用,进而强化数学意识。

2、巧设问题悬念

激发数学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强烈而持久的动机”。在学习中,兴趣虽属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参与智力活动,但它却能促使智力因素产生最佳效应。在“数学过程”的教学活动中,由于注重在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直接由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途径从而使问题得以解答,同时还注重把结论放回到实际问题中去进行检验和应用,这些活动既具体又生动。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巧设悬念,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其间,学生既是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又是问题解决途径的探求者,而通过积极地参与和成功地探求,更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出浓厚的兴趣,树立起坚强的信心。加之,中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参与精神,而 “数学过程”教学恰能促使他们开展智力水平上的较量和思维方法上的竞争,能满足他们施展才华的欲望,就能调节他们心理的平衡,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在乐而忘返的氛围中,真正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真正获得数学体验。

3、突出合情推理

训练数学思维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有思,无思则不能释疑。在“数学过程”的学习中,需要学生个体单独或团体合作去进行这种抽象表示、符号变换、检验应用的过程,首先通过自己的探索(猜想、演绎、计算)或通过与别人的合作研究与讨论,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正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最佳手段。其次,探求到问题的解答后,如果所得解答是正确、合理的,如果所采用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则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这些结论和方法去解决其它同类问题。从而获得全过程的数学体验。这正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和概括性、运动性和迁移性、深刻性和批判性的最佳途径。

4、鼓励创造发现

培养创新能力“数学过程”的教学,它强调是学生主动地参与、积极地尝试和深刻地体验整个“数学过程”。教师所进行的“数学过程”教学,也正是学生学习“数学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都是极为有利的。

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灵活确定教学目标。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有利于培养学生想创新、求创新、乐创新的意识出发,制定适合学生自主意识、自由思考、自由表达、自我选择、促进自我发展的教学目标 。 使学生通过数学的某章、某节、某个知识点的学习、尝试、体验和探索直至学会“数学过程”,逐步形成数学思维和方法,逐步提高数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科学编排教学内容。

“数学过程”教学注重知识的整体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坚持理念,敢于自信、勇于创新的精神。从顺应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认知结构出发,应将教学内容进行宏观安排与微观调整;从已有知识结构和思考方式出发,合理编排“数学过程”教学的“大过程”和“小过程”。或将“较大过程”分解成“小过程”,或将“小过程”串联成“较大过程”。注重知识内容的背景设计和教学情境的引入,使学生置身于愉悦的问题情境之中,进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合理设计教学模式。

从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出发,应考虑到学生已有的智力水平和经验累积,能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小组的讨论、教师的点拨等各种方式和途径,力所能及地完成抽象表示。在方法的选择上,应有利于学生的估计、猜测和假设,应有利于学生标新立异 、独辟蹊径的创造和发明。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为教师不能要求所有学生都以“最佳方法”得到答案,而应积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解答。进而对各种解法进行讨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种推导和解决的过程。允许和鼓励学生大胆怀疑、猜测已得结果,明确结论和结果没有绝对不变的永恒的真理,引导学生将正确合理的结论和方法应用到解决其它问题中去,让学生在持之以恒、不畏难险的尝试和体验“符号变换”、“检验应用”的全过程中形成创新能力。

总之,要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就要不断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不断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不断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重视“数学过程”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数学素质教育教案精编》[M].中国青年出版社

[2]沈德立.《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与实践》[M].教育科学出版社

数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第4篇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从教师数学文化素养、教材数学文化建设、教学数学文化渗透三个方面对小学数学文化建设作了探索,希望能给新课改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文化;数学文化建设

M克莱因《西方文化中的数学》(张祖贵译)一书在导论中指出:“数学一直是形成现代文化的主要力量。……数学学科并不是一系列的技巧。这些技巧只不过是它微不足道的方面:它们远不能代表数学,就如同调配颜色远不能当作绘画一样。技巧是将数学的激情、推理、美和深刻的内涵剥落后的产物。如果我们对数学的本质有一定的了解,就会认识到数学在形成现代生活和思想中起重要作用这一断言并不是天方夜谭。”数学是人类的文化,数学文化表现在数学的起源、发展、完善和应用的过程中。新课标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文化的核心是数学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逐步沉淀下来的数学思考,数学观念,数学品质。因此,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小学数学文化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我关于小学数学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小学数学教师数学文化素养

数学新课程精神强调:数学课程应展示数学文化的魅力,即展示数学文化的悠久历史,展示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示数学家的探索精神,展示数学文化的美学价值。作为数学文化传播者的小学数学教师,其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是决定小学数学文化建设的关键因素。

1、强化数学文化意识

数学之于文化好比种子之于土壤,是厚重的人类历史文化孕育了今天的数学。无论是从数学本身的发展看,还是从数学对社会与人类进步的作用看,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的本质;

(2)发展学生理性精神;

(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4)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强化自身的“数学文化”意识,树立学生的“数学文化”意识。如果只掌握专业知识而没有深厚的数学文化底蕴,那他的数学王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数学家们有这样一种观点:三流的教师传授知识,二流的教师传授技巧,一流的教师传授思想方法,而超级大师传播数学文化。

2、加强数学文化学习研究

小学数学教师仅仅具有“数学文化”意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认真地系统学习与研究数学文化,切实把它当做一项系统工程来做。

学习研究数学文化的发展历史,可以从中汲取丰富的数学文化养分,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比如,最早系统提出数学文化观的美国数学家怀尔德(R。wilder)的《数学概念的进化》和《作为文化体系的数学》、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M克莱因的《西方文化中的数学》、《古今数学思想》和《数学―――确定性的丧失》,郑毓信的《数学文化学》,方延明的《数学文化导论》,黄秦安的《数学哲学与数学文化》,齐民友的《数学与文化》,张顺燕的《数学的源与流》,张奠宙的《20世纪数学经纬》等国内外著作,都为我们的数学文化研究指明了方向。其次,学校要通过数学文化的知识培训、讲课比赛、外出交流等方式,切实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更多学习研究展示数学文化的机会与平台。

二、小学数学教材数学文化建设

除了应该不断加强数学文化的研究学习,自觉提高自身数学文化素养外,还必须认真进行教材研究,并着力推进教材数学文化校本化建设。

1、教材数学文化建设研究

在自身具有一定数学文化素养基础上,小学数学教师还需要下大力气深入研究小学数学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数学文化的丰富内涵。只有将课本中枯燥的、抽象的数学问题经过自己的“加工、提炼、再创造”,才能还原成原汁原味的生活问题生动地呈现给学生,把他们带进一个绚丽多彩的数学皇宫,让他们感受数学丰富的方法、深邃的思想、独特的艺术之美,分享数学前行足迹中的创造、超越及其背后折射出的人类智慧和人性光芒,真正实现探索数学本质的理性回归。

2、教材数学文化校本化建设

鉴于地域不同和学生差异,地区的发展状况、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尽相同,因此教师通常需要对手头使用的教材加以改进,适应自己的课堂教学的需求。为此宜在本地区组织数学骨干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所隐藏的数学文化意蕴,使数学内容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文化气息,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密切相关性,重视学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本教育,重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彰显数学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只要不断探索和完善,就能开发出适合本地区特色的数学校本教材。

三、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文化渗透

为加强小学数学文化建设,学校要采取多种方法形成“数学文化场”,使数学文化真正走进校园、走进课堂。

1、校园数学文化渗透

数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文化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载体。学校可通过校园文化平台、校园网络平台、多媒体平台等多种方式倾力打造“数学文化场”,形成浓郁的数学文化氛围,使数学文化真正走进校园。学校可通过数学板报、班级数学网页、数学角、数学晚会、数学文化节、数学文化读本、数学长廊等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推进校园数学文化建设,提升数学文化的品位,潜移默化地渗透数学文化。

2、课堂数学文化渗透

传统的数学教学忽视了数学文化的重要作用。在教学目标上,往往只重视数学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而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教育;在教学内容上,过分拘泥于知识的逻辑性,思维的抽象性,忽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的有机结合,忽视数学学习和学生情感体验的有机融合;在学习方式上,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机械练习,缺少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忽视挖掘数学文化内涵,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意识和兴趣。

数学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加强数学文化研究,才能更好地将数学文化渗透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理解数学、热爱数学,实现数学文化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真正回归。

参考文献:

[1]M克莱因著.张祖贵译.西方文化中的数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2]郑毓信,王宪昌,蔡仲.数学文化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