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论文文章(最新4篇)

投稿:小范

护理论文文章 第1篇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性护理人才紧缺,护理人员供小于求的现象严峻的摆在各国医学界面前。一些发达国家不得不以提供优厚的待遇来吸引外籍护理人员,这就使得涉外护理这一专业应运而生,并且就业前景十分广阔。涉外护理专业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国际卫生保健所需的专业技能,更要熟练掌握国际通用的语言工具,即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因此,英语教学在涉外护理专业中的作用也就显得极为重要。目前,我国各大院校涉外护理专业中的英语教学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重笔试成绩、轻口语和听力能力的问题,在课程设置上也不能完全满足国际工作环境对涉外护理人员的要求。因此,如何改进教学模式,提升英语教学水平,建立健全涉外护理英语教学体系,成为目前亟待探索的课题。

1涉外护理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各院高校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现状,主要存在以下三点问题。

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涉外护理专业是受国际市场护理人员紧缺的形势影响和顺应时代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新型专业,国内各大院校这一专业的开设时间并不长,教学经验相对不足,英语课程的设置还不够完善,很多院校仍然使用与其他专业相近的传统英语课程进行教学。在课程设置上并没有与时俱进,未能实现课程内容与学生就业需求的紧密结合,教学针对性不强,这就导致了英语教学与涉外护理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

教材使用不够规范

据调查,很多院校涉外护理专业所使用的英语教材过多,知识量过大,给学生的英语学习造成了很大困难。由于教材所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有的不但涵盖了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等基础医学的各方各面,还包括诸如放射、口腔、公共卫生等与护理专业联系不密切的其他医学领域,这就导致了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中面对的词汇量过于巨大、知识过于繁杂,学习缺乏针对性。目前,缺乏一本教学目标明确,专业连贯性强,指导意义显著的英语教材来满足涉外护理专业的实际需求。

师资队伍不够专业

各院校的涉外英语课程大多由英语专业的教师执教,而并非专业的涉外护理教师。英语专业教师精通英语领域的教学,但在护理领域并非专业人士,对于如何处理护理专业英语存在一定的难度。部分老师由于缺乏对医学专业的深入了解,在医学、护理方面的专业术语、专业名词上不能做出全面准确的解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领悟。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是不少院校涉外护理专业面临的窘境,打造一支专业过硬、经验丰富、教学手段先进的师资队伍,成为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上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2ESP模式对于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现实意义

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况

ESP(EnglishforSpecilfies)即专门用途英语,其内容是以学生学习目的为根本目标,针对某一特定专业传授与之用途密切相关的英语内容。ESP教学模式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产生的,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英语作为一种实用语言,在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国际交往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如何在短时内有效地掌握特定领域的英语,以获取该领域的先进科学知识,成为人们日益迫切的需求。普通英语EGP(EnglishforPurpose)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时代要求,ESP教学模式开始受到广泛关注。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引入ESP教学模式开始,专家学者们在ESP的课程设置、授课方法、教材选择和编纂上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探索。

涉外护理专业的ESP模式教学实践

目前,涉外护理专业中的ESP教学模式主要用于三个方面:ESP词汇教学、ESP阅读教学和ESP写作教学。ESP词汇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熟练掌握护理英语的基本词汇特点、单词结构和搭配规律、语法等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护理英语的词汇体系;ESP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阅读护理专业的英文书籍、文献,并且准确把握资料中的有效信息;ESP写作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护理英语写作能力,将所学的英语语言转换成文字运用到涉外护理的工作实践当中。

3ESP教学模式对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影响

教学模式的教学优势

ESP教学模式弥补了EGP模式在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上的短板,大大增强了学生在护理工作流程和医患沟通中的英语工作能力、英语交际能力,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形成完整的职业英语体系。在ESP教学模式下,涉外护理英语课程不只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学科知识,更是学生履职必不可少的一种实用工具。

教学模式在不同时期的教学目的

国际上,护理专业的英语ESP教学经历了语法翻译阶段、浸没式阶段、交际法阶段和任务型阶段。语法翻译阶段起始于19世纪中期,当时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阅读英语文献、书籍,因此在这一阶段的英语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法翻译能力。浸没式阶段始于19世纪60年代,作为一种语言和内容想融合的教学模式,其教学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在护理领域的语言技能。交际法阶段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英语语音和语法来交流表达,将序言作为交换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

4ESP模式下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建议与举措

完善课程设置,凸显职业特色

ESP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对职业需求的精准分析,要求教学内容紧扣职业需要,以期所培养的学生在步入职业生涯以后能够迅速适应涉外护理的工作环境,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因此,在涉外护理的英语课程设置上必须要与职业需求直接挂钩,密切关注国际社会对涉外护理人员的市场需求,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形势,及时调整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使课程设置最大限度满足于职业需求。其次要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向学生传授职业必需的知识同时兼顾生源素质,以免产生课程繁难,学生不求甚解的情况。再次,优化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各分支课程的学时比例,重点要放在核心课程上,重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凭借流利的口语表达获取更大的核心竞争力。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在课程设置上,必须要以护理行业标准作为根本,以市场需求作为导向,最大限度凸显职业特色,使学生最大限度满足于国际社会对涉外护理人员的需要。

慎重选择教材,贴合职业需要

ESP教学模式中的教材选择,必须把握真实性原则,即教材内容必须取材于与涉外护理专业真实相关的资料,不得杜撰联想。教材中的各项实践内容、课内课外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基于真实的文化背景和真实的医学案例,通过对真实情景的模拟再现,锻炼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适应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英语技能、学习方法、英语交际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因此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必须要慎重选择教材,贴合涉外护理的职业需要,向学生传授真实有效的、实用性强的专业知识,统筹安排英语知识和护理技能两方面的内容,既符合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培养目标,又符合涉外护理的职业需要。在教材的选择与编纂上要甄选与涉外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内容,参考实际职业工作任务与流程来设计教材的各个环节。诸如国际就医程序、护理目标、医患交流等主要医疗内容,培养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力求学以致用。科学延伸教材外延,配套营养、保健、护理指导等各分支学科的专业知识,充分考虑到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将医技与人文主义关怀相结合。除此之外,所选教材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论内容充实的基础上,增加知识的趣味性。

创新教学方法,培养目标明确

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传统模式注重学生的词汇、语法、翻译能力,疏于对学生英语实际交流的培养,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处于被动地位。ESP教学模式的特点在于“以学生为中心”,这是由ESP的本身属性所决定的,ESP主要用于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教材建立在学生未来职业需要的基础上,这就决定了ESP教学模式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课堂的教学方法上必须采取相应的创新,要做课程的设计师,为学生提供真实有效的教学内容。一是使用实景教学方法,构建护理工作的模拟场景,让课堂走进实验室,通过实体演示、护理流程实践、角色扮演、医护合作等实际情景,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二是将英语教学融入护理实际操作训练之中。让学生在护理实践中熟练掌握英语的使用,培养学生用英语解决各种与护理相关的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照本宣科的生硬教学,要将英语的语言习惯、不同国家的文化习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灌输给学生,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增强师资力量,打造专业队伍

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十分高,不仅要求教师的英语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还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护理知识。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师不同于一般学科的英语教师,他们的任务除了向学生讲授听、说、读、写的基础英语课程,教学中还要使用到很多专业英语,教师对护理专业英语的掌握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双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学校也要加强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师队伍建设。推行“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一方面要选派优秀教师去其他先进学校“取经”,另一方面也要聘请业内的专家学者给本校的教师进行培训。建立教师培训的常态化机制,增强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师队伍的专业性。

5结束语

目前,英语越来越多地参与专业学科的教学当中,国内各院校已经逐渐认识到英语教学在涉外护理专业中的重要作用,很多院校已经开始了ESP教学模式的探索,但是在探索的道路上仍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因此构建一套完整的、与涉外护理专业紧密联系的英语教学体系十分必要,这是培养具有社会核心竞争力的涉外护理人才的有效途径。

护理论文文章 第2篇

探讨落实基础护理与提高护理质量【1】

摘要:目的:优化基础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通过转变护士观念,提高对基础护理工作的认识,加强细节管理来落实基础护理。

结果:抓好基础护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

结论:基础护理体现护理工作的服务性,是提高全程护理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基础护理 护理质量 服务观念

我科是综合病房,拥有41张床位,其中重症监护室设有10张床位,老年患者多,平均年龄在65岁以上,生活自理能力差,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和行为障碍,极易发生并发症。

因此,提高护理质量已是我科护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探索可行途径以加强基础护理和人文关怀,把基础护理落到实处,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已是迫在眉睫。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下开展工作,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一、转变护理观念

护士对基础护理工作的认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护理质量的水平。

护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基础护理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持久的工作激情,提高基础护理与专科治疗同等重要的意识。

要提高护士对基础护理工作内涵的认识,就要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强化思想观念与护理伦理道德观念,彻底转变观念和态度,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

从基础工作着手,热爱每项护理工作,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二、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基础护理质量长效监管机制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应对的策略只能是把基础护理落到实处,扎扎实实提高护理质量。

通过加大对基础护理的管理力度,建立基础护理质量长效监管机制,不断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强化基础护理的质前控制、环节控制及终末控制,以及常规化、制度化的抽查考核等方法和途径,有效防止基础护理环节疏漏,强化护士的质量意识,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1]。

三、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医院管理者要深刻认识目前存在的护士人员不足现象,合理进行人力资源调配,增加护士编制,建立绩效考评机制,采用激励机制,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可适当增添助理护士,培训后协助临床护士工作,缓解护理工作的压力。

同时合理设置护理岗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加强护士培训,分层次有计划地培训不同岗位护士,突出专业特色,使护士牢固掌握基础护理技能,确保护理工作质量[2]。

四、注重细节管理,提升服务品质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由于心内科患者年龄普遍较大,在器官老化、功能低下和患有多种慢性病的基础上,很容易形成新的疾病。

据报道的心力衰竭患者早期可表现为淡漠、倦怠、意识改变等不典型症状,所以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认真测量生命体征,加强预见性护理,在对原发病进行观察护理的同时,随时注意多器官病变的出现,重视患者的病史,关心患者的各项功能检查情况,及时准备好所需的救护物品。

2.做好清洁护理:护士要不断完善基础护理工作,尤其是保持病人皮肤清洁,预防皮肤感染,加强口腔护理,鼓励患者早、晚清洁口腔,正确有效地翻身、拍背、局部按摩等,对大便失禁的患者,更要保持皮肤清洁无糜烂、床单无污染,避免出现并发症。

对出现压疮的患者要加强护理,及时评估,及时上报。

3.加强防护措施:针对患者年龄普遍较高,疾病的多发性、复杂性、突发性、猝死率高等特点,使得患者成为医院风险管理的高危人群。

为了保证患者安全,要建立醒目的标识,如特殊治疗标识、药物过敏标识,跌倒、鼻饲、膀胱冲洗、输血等标识,减少对老年患者造成的安全隐患。

特别是防跌倒是老年患者安全护理的重要内容,要有醒目的防跌倒警示牌,保持地面干燥,防止病人滑到。

部分病人需及时加床档,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严格执行护理巡视制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易跌倒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加强防护。

4.严格遵守药疗原则:让病人了解所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常用剂量及给药目的。

按时服药,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因老年人健忘,自己服药易漏服或误服,因此,要看着患者服下。

输液时要勤巡视,注意输液速度,严格掌握总量,以免增加心脏负荷。

5.心理护理:护士应主动接近患者,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及需求,注重语言态度,经常给患者讲解相关治疗检查的意义及其注意事项,使患者能够配合治疗。

对视力减退行动不便者,可由专人协同进行日常生活护理,为老人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服务,用行动赢得患者的信任,以配合临床治疗护理活动。

6.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医护人员是防治疾病的专家,而患者则是了解自身的专家,教育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性格、接受能力、行为习惯等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

对于患者教育应宽容接纳、灵活多变、注重实效,并依据个体情况调整教育内容,增强其自信心、自尊心,提高护理的有效性、安全性。

五、加强护理人员情感的培养

基础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具备敏锐的感受能力,能够深入病人的内心,体验其喜怒哀乐。

护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精细的艺术中之最精细者。

加强护理人员情感的培养,让其学会换位思考,提升护士的爱心、耐心、细心,热情周到地为病人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苏军.基础护理——护士的专业内涵[J].中华护理杂志.,40(4): 15

[2]李春玉,齐艳.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结构演变及现存问题[J].护士进修杂志..24(1):19

[3]安鹏宇.危重患者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4(1):41

优质护理服务对妇科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2】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活动对妇科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优质护理应用于1月~206月在来我院住院治疗的183例患者,比较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前后妇科基础护理合格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应用优质护理服务使得基础护理合格率由上升到;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由上升到,经2检验发现,基础护理合格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在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P<,2=,P<)。

结论:优质护理活动有利于妇科基础护理质量提高,值得在临床科室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促进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妇科;基础护理

我院积极响应_下发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通知,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建立了试点病房。

在我院护理部的支持下,妇科于年1月积极采取多项临床护理措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

本研究将优质护理应用于1月~6月在来我院住院治疗的183例患者,并对临床护士的基础护理的质量进行评估及考核。

并与6月~月本院住院治疗的183例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6月~12月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开展前本院住院治疗的18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16~42岁,平均年龄(±)。

同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于2011年1月~2011年6月在来我院住院治疗的183例患者,年龄16~40岁,平均年龄(±)。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方法

成立优质护理服务领导小组,进行科室总动员,号召大家积极参与 11月11日_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护理工作讨论会,会上医政司护理管理处郭燕红处长强调当前抓好基础护理的重要性,而后连续《“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_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下发,并在南京召开了全国护理工作会议。

护理论文文章 第3篇

【摘 要】护理工作是一项繁琐的工作,而且环环相扣,因此做好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每一细节,是减少和杜绝纠纷隐患差错事故的前提,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随着社会的发展,医院护理工作要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宗旨,防止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确保临床护理安全。 安全的管理是护理质量的根本保证,是护理管理的重点,也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标准。

1 分级护理制度

患者入院后,由医师根据病情决定护理级别,下达医嘱。

分级护理为特级护理及一、二、三级护理,并有统一标记。

患者一览表有分级护理标志,标志与护理级别吻合,根据医嘱及时更改。患者主院期间,应根据级别护理要求进行护理。

分级护理范围:

特别护理:病情危重或大手术后,随时可能发生意外患者。

一级护理:重症、大手术后需严格卧床休息以及生活不能自理患者。

二级护理:病情较重或病情恢复期、年老体弱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患者。

三级护理:病情较轻或康复期的患者。

患者分级护理要求

特级一级护理:实用于病情危重、有生命危险、需随时进行抢救者。

24小时专人护理;

严格执行护理计划;

执行医嘱,有特护记录

负责病人饮食、大小便、个人卫生等。

一级护理:适用于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的重症病人。

根据病情巡视病人,观察呼吸、脉搏、神志、病情变化等,每小时至少1次;

执行医嘱,填写护理记录;

负责或协助病人饮食、大小便、个人卫生等。

二级护理:实用于病情趋于稳定者。

根据病情巡视病人,观察呼吸、微博、神志、病情变化至少每3小时巡视一次。

执行医嘱,

在病人进行治疗时,负责病人饮食、个人卫生等。

三级护理:实用于病情稳定的病人,恢复期的病人。

根据病情巡视病人,观察呼吸、脉搏、神志、病情变化等,每班巡视病人至少一次。

执行医嘱;

病人进行治疗时,负责病人饮食、个人卫生等。

一般护理常规:

住院病人每天测体温、脉搏、呼吸一次,询问大、小便次数。

体温在℃以上,39℃以下的病人每天测4次,39℃以上每隔4小时测一次。

新入院的病人测血压、体重1次,以后每周测体重1次,血压按医嘱执行,七岁以下酌情免测血压。

2 值班、交接班制度

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保证诊疗、护理工作准确、及时、安全不间断地进行。

值班人员要做好病区管理工作,加强安全管理,遇到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请示报告。

值班人员要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按时完成各项治疗、护理工作;要严密观察危重患者;负责接收新入院患者;检查指导护理员工作。

按照要求书写交接报告,报告要求真实、清晰、简明扼要,有连惯性。

值班者必须在交班前完成本班各项护理工作和记录,整理好物品,特殊情况应作详细交班。白班应该为夜班做好充分准备。如抢救品、用物及常规用物等。

按时交接班,清点交班物品、药品、阅读交班报告、护理记录等。在接班者未清楚之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接班中发现患者病情、治疗、器械、毒麻精神贵重药品、物品等问题应该当面提出,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因交接不清,二引发的问题应由接班者负责。

每日早晨集体交接班,由科主任或护士长主持,全体在班人员参加,运用护理程序进行交接班,值班护士报告患者流动情况和新入院、危重、手术前后、特殊检查等患者的病情,并认真进行床旁交接,护士长讲评并布置当天工作。

严格执行交接班检查制度,做到“一巡视、四看、五清楚、五查。”

“一巡视” :交接班人员应共同巡视重危、大手术及病情有特殊变化的患者,进行床旁交接班。接班者应了解病区患者在位和去向。

“四看” :看医嘱本、看交班报告、看重点患者体温单、看各项护理记录是否完整。

“五清楚” :对毒麻精x神药品的数量当面交接清楚,并登记签名,做到钥匙随身带;对新入、手术、产后、重危患者的病情交接清楚;待执行的医嘱及各种临时治疗等交接清楚;对大手术、危重患者、正在静脉输血、输液或特殊检查的患者必须到床旁交接清楚;急救器材、药品及有关物品交接清楚。

“五查” :查看新入院患者的初步处理情况;查手术患者准备是否完善;查危、重、瘫痪患者皮肤;查患者排泄物处理是否妥善;查患者各种导管是否畅通。

3 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是保证病人安全,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护士在查对工作中必须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思想集中,业务熟练,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以保证病人和护理工作的正进行。

临床科室查对制度

执行医嘱,严格“三查八对”,一注意。“三查”;服药、注射及各种治疗执行前、中、后各查对一次。“八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药品有效期。一注意:注意用药后反应。

清点药品和使用药品前,应检查药品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精x神药品要经过反复核对。

摆药注意四不用:⑴不用无标签或标签不清楚的药物;⑵不用变色、浑浊或有沉淀的药物;⑶不用可疑的药物;⑷不用内服、外用、剧毒药物的标签与药瓶混淆的药物。

静脉输液应注意查对:⑴液体名称及有效期;⑵玻璃瓶有无裂痕,瓶盖有无松动;⑶检查液体有无变色、浑浊、沉淀;⑷一次性医用输液器有无过期,是否清洁,有否用物,包装袋有无损坏、漏气;⑸使用多种药物时注意配伍禁忌及用药后反应。

输血应注意

(1)输血前须要经两人共同执行“三查八对”并签(“三查”:血制品有效期、血制品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整;“八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实验结果、血制品种类、剂量)。查对供血者姓名、血型、血瓶号、血量、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块、溶血,血袋有无破损等。

(2)取血后30min内输入,输血开始,应该观察患者5-10min患者无异常方可离开。患者输血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3)输血完毕,血袋送输血科保存。

4护理质量细节

1、患者的安全问题评估,如年老、体弱、小儿患者的安全指导,虽然在走廊、厕所、窗台等部位放了警示牌,但也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到位住院患者的安全评估要及时,如躁动病人、行动不便病人坠床危险,长期住院、慢性病等 。

2、技术操作: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注意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四病房环境安全细节 :护理人员发现异常问题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解决。另外,保证病人各方面的安全也是我们应有的责任。护士要注意如提醒病人保管好贵重物品,防止被窃等。

对策

加强护理培训,提高专业素质。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培训,做好上岗资质认定考核,不能勉强。年资高的护士要起带头作用,做好传、帮、带。鼓励护士参加自学考试,将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方法为年轻护理人员提供学习的机会,使其了解了更多国内外的护理新知识、新动态、新理念,这样不但开阔了视野,而且还能拓展其理论水平。

加强责任心,做好与病人的沟通。 每个护理人员要有较强的责任心,要重视患者的每一个细节问题。特别是对病人及家属提出的疑义,认真对待。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总之,高度重视每一个细节,密切关注每一件小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工作中从小事情、小才能提高护理质量,使病人及家属满意,也许我们永远默默无闻,但我们只要能让所有的患者微笑着健健康康的走出医院,我们一切都心甘情愿。我们用知识证明自己的价值,用智慧照亮自己的人生。

护理论文文章 第4篇

《 中医护理继续教育研究 》

古代医学有“医护同源”之说,“三分治,七分养”的说法更强调了中医护理在疾病诊疗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使中医护理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有了丰富的实践基础川。

中医护理人才的继续教育培训是传承和创新中医护理事业的重要工作。

口前,从事中医护理临床工作的护理人员中,毕业于中医院校的比例较低,如中医院占,综合性医院占大部分护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中医基础知识培训川。

为了解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现状,笔者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于10^-11月对南通地区7所中医院、1所综合性医院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对象所调查医院为南通地区三级中医院2所,二级中医院5所,三级综合性医院1所。

入选标准:取得护理执业资格证书,参加临床护理工作1年以上(均至少接受过1个学时以上的中医护理培训)。

共调查护理人员814人,均为女性,年龄22^}52岁,平均岁。

护理管理人员167人,临床护理人员647人。

学历:中专136人,大专348人,本科及以上330人;职称:护士335人,护师244人,主管护师207人,副主任护师及以上28人;工作年限:1一年281人,3一年213人,10一年97人,,223人。

调查工具由两部分组成,第1部分为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工龄、学历、职称等项口;第2部分为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继续教育现状(包括培训意愿、培训途径、培训形式、培训效果、培训存在问题及提高培训效果的措施6个条口)。

该问卷通过文献检索,结合本次调查研究口的自行设计,在相关专家审阅指正下修改完成,专家评定认为内容效度良好该问卷信度系数为

调查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按照各医院护士总数的^'40%的比例抽取样本。

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说明本次调查的口的及相关注意事项,答题采用无记名方式,调查对象单独完成,规定时问内回收。

共发放问卷842份,回收842份。

由2人负责问卷回收,回收的问卷经课题组成员逐项核查,有效问卷814份,有效回收率为

统计学方法应用进行数据录入,然后导入软件进行处理,行统计描述。

2结果

参加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意愿:愿意710人(),无所谓93人(),不愿意11人()。

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效果:很好313人(),较好239人(),一般167人(),不好5人(),未选择90人()0

3讨论

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现状表1结果显示,护理人员愿意接受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说明护理人员学习中医护理知识的求知欲较强,与唐秀琴等川的研究结果一致。

院内培训()是主要途径,的护士认为培训效果较好和很好。

业务讲座()、规范化培训()、西学中学习班()是主要培训形式。

普遍认为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师资不足()、教材缺乏()和护士积极性低。

不同医院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情况表2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和级别医院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状况中,中医院的培训途径主要是院内培训,三级西医院主要是自学为主。

中医院开展业务讲座、规范化培训、西学中学习班、护理查房、业务技能比武、岗前培训中医护理知识的比例均高于三级西医院;其原因可能是中医护理是中医院护理人员培训计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