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美术课标有感(优选16篇)

投稿:小范

读美术课标有感 第1篇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制约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必须通过课程改革,促进美术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需要人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因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图像作为一种有效而生动的信息载体,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感知觉是思维的必然前提。形象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在学校体系中,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号的基础上,而美术课程则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向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美术课程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技术性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美术课程向学生提供了技术性活动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

(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对美术学习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必然受到学生个性的影响,所以美术课程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美术课程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的同时,也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课程不仅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促进这一理想的实现,而且,美术课程本身就包含情感与理性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所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其作用是独特的。

二、基本理念

(一)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应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地区学生素质的差异,使本《标准》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应注意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三)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四)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五)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读美术课标有感 第2篇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新课标带给我们许多新的理念,通过学习我有了如下体会:

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指导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存在。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一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么教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面向全体、学生自我选择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教学中注意安排一些选择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制作方法。例如,在“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中,我在介绍完几种表现方法之后,并不限定学生用哪一种方法,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地选择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在整个练习中学生还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共同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足感。

三、“玩”中学,在玩中增长知识

儿童最“喜”的莫过于玩了,要抓住他们的这一特性,让他们玩自己亲手制作的东西,在玩中增长知识。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究其根源,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面。

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读美术课标有感 第3篇

通过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到我们要随时成为学生们需要的美术教师。如今的美术教材,基本是以造型训练为主,以提高绘画能力为教学目的,这早已成为美术教育的传统模式。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忽视了美术在人成长过程中的正常位置,而将美术教育过分学科化、科学化,过分强调学习过程中的一致性,而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这只能称作是单纯的技术教育,是缺乏人文意识的。

新课标在前言中就明确了美术课程的性质:“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新课标中人文性的确立,是对美术学科特点的一个重要认识,是对美术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教学目标的反思,它将使我们改变以往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为美术教育明确了方向。

为了充分体现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新课标将为学科知识溶于人文主题之中,在每个学习领域中都对教学内容的编排,作品的选择,文字的阐述以及思考题的'设置都作了精心的安排,点点滴滴都渗透浓郁的人文精神,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力。

美术是最具有人性意味的活动之一,既针对人的理性,又针对人的情感,决不能以统一的审美标准来代替学生的认识、体验和情感;用千篇一律的规律去扼杀学生探究的愿望,应努力引导学生自己用心去体会,去感受,激发起学生独特的审美体验,力求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呈现个人的情感倾向,开发学生的视觉创造潜能。“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这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中,学生在参与各种美术活动的同时,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以此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教育的发展方向,新课标结合美术教学的特点,改变以往以学科知识划分课业的形式,而从学习方式入手,特别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全新的学习领域。“综合、探索”领域主要结合学生的生活需要,融美术的各个学习领域为一体,同时与其他学科相综合,设计出一系列综合性的美术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体验空间。“综合、探索”领域是围绕人的发展目标确的,关注的是学生的兴趣和生活体验,力求在丰富多彩的时间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交流合作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开发创造潜能,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服务。

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开发性、自主性和自我实践性,它的课程内容不是由专家预先规划设定的知识体系,而是以学生为主,由师生共同完成学习内容的选择,组织与发展,探索新知识的过程。结合实践活动,在学生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将会大大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融入社会,增强对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为开发学生各方面的潜能,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由于新课程功能的转变,评价的功能也从检查、反馈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转变为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对知识的探究,即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和方法,评价不在仅仅为了要甄别与选拔,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评定的应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这种全新评价理念的指向下,新的课程标准从以往评价学生学到什么,而转变为评价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合作、个性与情感等几个方面。

总之,新的课程标准赋予了我们教师更大的操作空间,同时指导教师从人文角度出发,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分别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使学生消除了胆怯,人人参与其中,真正体现了美术教育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价值。

读美术课标有感 第4篇

11月20日在昆明高新一小科医路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全市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班,让我深切地认识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教育工作第一线的美术教师,只有不断地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富有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虽然只有三天的培训学习,自我感觉是受益颇多。本次培训听了五个讲座和两节优质课。根据美术教学中的欣赏、水墨、手工、陶艺四个教学领域进行指导。11月20日温文汇老师谈了新课程下的纸立体造型的教学技法,以及裴莹老师的美术教育教学理论讲座,高新一小左杰老师上的陶艺课《瓦猫》和周燕老师上的水墨画教学《青花瓷》。11月21日云南大学王新副院长所谈的读图时代的视觉教养,昆明学院余志春老师的中国画人物写生讲座,11月22日陈晓鸣老师的色彩画命题创作讲座。回首这三天的学习,给了作为美术老师的我深深地感悟,对于我今后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通过培训,我意识到正确理解素质教育体系下的美术教育是设计课堂教学的前提。今后,我将抓住一切学习机会,努力使自己成为更加优秀的美术教师。

读美术课标有感 第5篇

我们作为老师,研读新课标,对比新老直接的变化,要认真学习与研读。

一线教师作为课标精神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的领跑者,往往表现出极度冷静,有时就像惰性气体,是因为课标的精神需要理解,更需要运用,如何应用到教学实际中,需要长时间的持续努力。课程标准是时代的选择,也是集体的智慧,是对这个时代的育人目标的路径选择。课程标准就像铁轨,教科书就像列车,教师就是驾驶列车在铁轨上运行的人,学生就是跟着教师学习驾驶技术的,教师的驾驶技术是关键一环。

本次新课标优化了艺术教育在整体育人中的比重,艺术类课程始终坚持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在授课的过程中重视艺术体验,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4-6岁的儿童通常都是凭借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和动作来思维的,他们运用感官探索自己周围的世界,而且对自己的感觉器官能接触到的物质材料充满了好奇心,一直到15岁都是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综合思维能力开发的黄金时期。正因为如此,少儿美术教育给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少儿美术教育具有丰富多彩的色彩,形状和结构材料。儿童通过美术活动,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材料充分表现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认识。所以,实践证明,少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对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的理想活动。

而从小培养儿童对美术的兴趣,让他们掌握简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对将来的学习工作都大有益处,而那种认为儿童学画画会耽误其它学习的观点,无疑违背了儿童的意愿和发展规律,是极端错误的,必须给予纠正。

我们小学美术教育应该注重儿童的身心发展与全面发展,强调热爱美和审美情绪的体验。对于儿童来讲,无论是绘画还是美工制作,都离不开激发他们审美的情绪需要和愉快的.情绪体验。因此,正确的实施少儿美术教育,能有效的促进儿童社会情感的发展,有益于他们接受良好的情感教育,有益于改善他们整个学习的性质,并使其积累到一些愉快的学习体验,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的形成。良好的少儿美术教育能有效地帮助儿童形成积极的个性特征。美术活动能增强儿童对生活的热情,特别极具创造性的活动中,过程还是结果对他来讲都是亲切的和有趣的,会使他们兴奋和向往。美术活动还可以引导儿童建立良好的社会和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使之富于同情心,勇于和善于帮助同伴解决困难,摆脱困境,并为同伴的进步和成就而感到愉快。

所以美术活动是对他们实施创造性思维教育的最佳手段。可见,美术教育在于通过儿童创造性的美术活动促进其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我们作为老师,更要谨记,美术教育是孩子成长道路上不可缺少的一门课,也是孩子形成完整价值体系的重要一环。

读美术课标有感 第6篇

今天一上午的学习,满满的干货,我连中午饭都没舍得去吃,非常感谢名师工作室安排的这次活动,能让我在云端看到和听到这么多大师级的人物对于新课标的解读与回应。作为一线教师,除了听取专家们对于新课标的深入浅出的解读之外,感触最深的就是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对我们一线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陶旭泉教授指出的美术教师的三大关键能力,课程领导能力,教学创造能力和美术综合能力,这三大能力的核心就是美术的技能,而美术技能不仅包括美术特长的技能,还包括其他美术的技能,不仅如此,这些综合的美术技能还要在真实的文化情境和生活情境中进行应用才能形成闭合。反映在学生身上,他们的`艺术核心素养是否达标,要可评可测,可以从学生的掌握、实践探索以及思维方法来进行考察,那首先老师的思维就要进行转变,就像钱初熹教授提到的一样,教育是面向学生的未来,而不是我们的过去。

我们经常提到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但如何实现这目标呢?今天的报告就给了我们指出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创造力养成的五个基本要素,也就是情境的创设,有动因,有能力,有基础和行为,创造力只有在这些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才能真的生成。从基础的对于学科的文化理解到发散性思维的提升,再落实到行动上的研究与探索,在这一系列过程中,都需要老师深厚的教育情怀,给予学生学习的无限动力,这些对于教学创造力的培养缺一不可。

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对于我们每一个一线教师来说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挑战,要想快速的适应新课程教学,需要老师们找准方向,提高自我的学习能力和反思能力,通过不断的查缺补漏,反思研讨,总结梳理,才能不断的深入教学,获得更多的成功和喜悦。

读美术课标有感 第7篇

在五四青年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有幸聆听了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主办的“美术新课标美育新征程——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新课标解读与回应学术研讨会”。通过肖向荣、王杰、尹少淳、钱初熹等8位专家教授的专题讲解,让我对新课标的理解更加深入了,更加了解新时代美育工作发展的方向与目标。

与过去的美术课程标准相比,新的艺术课程标准在标题上进行了大的改变,这就意味着艺术教育将进行大的改革,新的课程标准让教师更加注重学科融合,注重文化的渗透,通过文化浸润提升全民的艺术素养,从而达到真正的文化自信。

通过四个小时的学习,我了解了新课标的目标:未来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专家为大家指明了教育方向,让我们对美育教育有了新的认知,为下一阶段的美育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次学习让我对学校美术发展有了新的思考,核心素养、学科融合、过程评价、高质量美育、艺术素养、教师能力等关键词,将成为今后教学活动的主旋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自己的美术技能,努力发展美术课程与教学的综合能力,努力推进美术教育的发展与实施,发展自己,成就学生,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读美术课标有感 第8篇

每次学习美术新课标准,每次都有新的感悟和体会。美术课是素质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一门艺术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美术教育以形象性,操作性,非语言的物质造型性和形象表达的感情性,对学生的观察力,形象感受力,记忆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的培养和提高,发挥重大作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发学生的尝试艺术冲动和最基本的造型能力。要上好美术课,教师首先要对《美术新课程标准》有深入的了解,《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

新课程的重大举措就是该以往的授之于鱼为授之于渔。转换课堂角色,改变往昔以师为主生为辅的教学模式为以生为主,师为辅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导地位。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增强学生主体人格。而美术学科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本学科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针对上述对《美术新课标》的掌握,现将个人感想和大家分享和交流:

体现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美术课首先要有正确教学思想和理念做指导。要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探究获得知识,通过实践恰当的绘画方式。学生也会觉得学习起来,更有兴趣是有成就感,同时也锻炼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以学生为主体,对教材的使用更加灵活和富有创造性,同时注重美术学科和其它学科知识的联系,更要贴近学生生活。如七年级上册《熟悉的物品》一课,教师可以准备相关的摄影图片和世界名画,欣赏完后引导学生谈谈日常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利用身边的物品(如:粉笔盒、文具盒、杯子)讲述透视原理,从数学几何中去对比区别美术中的几何体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灵活多样的导入方式、丰富的教学手段、合理多样的作业选择、科学的评价方式,都应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理念,老师们也要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和合作,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感爱和实践在探索中完成教学目标。课堂气氛一定是轻松,愉悦高效、和谐的。学习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师生关系首先是人与人的关系,要遵循人际关系的原则。新课改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斯学生学习接受教育和自己教育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的前提。在以往的美术教学过程中,由于学校,家长过于重视文化课,导致对美术课的忽视,使得有些美术教师在自身修养方面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新课改之后,美术教师地位提高,给教师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作为当代的美术教师,我们因该不断提升自身的价值和品味,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更好的去为美术教育而努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读美术课标有感 第9篇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新课标带给我们许多新的理念,通过学习我有了如下体会:

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指导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存在。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一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么教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面向全体、学生自己选择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教学中注意安排一些选择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制作方法。例如,在“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中,我在介绍完几种表现方法之后,并不限定学生用哪一种方法,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地选择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在整个练习中学生还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共同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足感。

三、“玩”中学,在玩中增长知识

儿童最“喜”的莫过于玩了,要抓住他们的这一特性,让他们玩自己亲手制作的东西,在玩中增长知识。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究其根源,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面。

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读美术课标有感 第10篇

1、新课标三维目标的划分

此次课程认同于美术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划分。

知识和技能是美术教育的本体,需要始终得到重视和强调。这是美术教育的“私域”所在。而美术教育的“公域”则可以表现在教育功能的发挥(如对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创造力的激发等)。据此推知,美术教育具有三种形象的说明:“自私自利”的美术教育、“大公无私”的美术教育与“公私兼顾”的美术教育。前者更为强调教学中对美术本体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者更多强调美术教育对学生身心及多方面素质的影响(如学生创造力的实现、道德感的孕育),后者则兼顾以上两个方面。整体观之,我们提倡“公私兼顾”的美术教育。但不能过于极端,知识和技能仍始终应是现当下学校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程与方法是对学生学习整体发展状况的强调。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方面在于人具有不断的、终身的学习能力与方法。然而在我们的基础教育实践中,往往过多强调教师将现成知识和技能对学生加以灌输与传递,缺失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形象地讲,也可以称作是“觅食能力”。而强制地灌输学生既有的现成内容,这往往会受到学生一定的抵触与反感。所以,教育者还应让学生享受知识学习的过程本身。此外,未来的`教育需要学生准备与习得多方面的能力,要知道学生在校所学的专业并不一定就等同于自身的终身职业。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变通与更新知识的能力。因此,现今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习”,需要能够培养学生适应多变而复杂的社会发展环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是此次美术课程所要突出和强调的重要内容。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中人,都需要具有健康心态与丰富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认识。美术教育不能忽视对这些方面的培养和提升,所以此次美术课程标准也将其作为课程所要达成的重要目标。

2、发展学习方式

这是近十年课程改革的重要关注点。然而现在多有提“转变学习方式”,但“转变”一词过于强烈,这意味着和过去的决裂。基于教育实践来看,转变新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不是就意味着对过去学习方式(接受式学习)的全部抛弃?不尽然。接收式学习也有其价值,如提供系统的知识、教学效率高、比较经济等。此次美术课程标准强调发展多种新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各种学习方式之间具有一定的兼容性。3。新的评价方式

评价在过去的功能被局限于甄别和选拔,现在的课程评价更多强调“促进学生发展”。在此观念指导之下,多主体评价、形成性评价、质性评价等新的评价方式也很多,分别应得到教学者的重视。

读美术课标有感 第11篇

小学美术新课标带来很多新的理念,它改变了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在此,说说我对美术新课标的一些体会:

一、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是非常有权威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存在。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一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么教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教学中注意安排一些选择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制作方法。例如,在“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中,我在介绍完几种表现方法之后,并不限定学生用哪一种方法,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地选择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在整个练习中学生还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共同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足感。

三、让学生“玩”得痛快,在玩中增长知识。

儿童最“喜”的莫过于玩了,要抓住他们的这一特性,让他们玩自己亲手制作的东西,在玩中增长知识。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究其根源,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面。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读美术课标有感 第12篇

本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组织了学员与专家交流互动,美术课堂教学观摩等活动。我感到,此次培训准备充分,教学理念新颖,对教师教学实际有很大帮助。我们不仅有幸领略了美术教育领域专家的风采,开阔了眼界,受益匪浅,更重要的是明确了培训的目的和意义,在聆听中感悟在观摩中学习。对我们思想上有很大的冲击,我们都用心的一一记录着,用我们的头脑吸收养分并认真思考。培训期间,每一次面授的学习感觉很充实,因为面对不同风格的讲师,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并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

通过骨干教师培训的学习,让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我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重新审视我的职业态度。本次培训还为我们与同行之间进行交流提供了有效平台。在与优秀同行们起学习交流相互探讨之余,我们交换了各自的教学经验,分享了各自的教育心得,为自己今后的教学积累了更丰厚的应用资源。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对话的时代,拥有知识才能抢占先机,不断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才能紧跟社会发展潮流。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努力把本次所学的理论知识,认真贯穿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并树立终生学习的决心,不断坚持学习与探索,不断丰厚自己的教学技能,竭力使自己的教学设想和教学策略出奇致胜,灵活多样。通过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

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前行,开拓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读美术课标有感 第13篇

通过这段时间研读小学美术新课标,我收获很多,下面我将谈谈我的一些学习心得。

一、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教学中注意摆设一些选择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制作方法。比方,在“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中,我在介绍完几种表现方法之后,并不限定学生用哪一种方法,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地选择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在整个练习中学生还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共同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足感。

二、团结协作,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

我们必须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会交往的人。有分工、有协作的合作练习,不仅增长了学生的技能,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潜意识里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促进了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唯我独尊。开展合作学习,让他们并肩作战,一起完成任务,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对方的重要性,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从而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好品德,让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比如让小组合作完成一个用泥做成的作品,这样使学生清晰地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从而热情高涨,一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

三、让学生“玩”得痛快,在玩中增长知识

儿童最“喜”的莫过于玩了,我抓住他们的这一特性,让他们玩自己亲手制作的东西,在玩中增长知识。如教《会转的玩具》一课时,我让同桌两人分别站到课桌两头吹动刚做好的风轮,和前后桌比一比,谁的风轮转得快,为什么?学生很快发现,风轮越圆,转得越快。于是检查起自己的'风轮,看看是否要改进。同时,他们发现,风的大小与吹风的位置和风轮的转速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究其根源,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面。

四、在欣赏中引导学生学习彼此的长处

在新课程“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欣赏可以是组织学生看展览,也可以是同学的优秀作业的相互观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欣赏同学的优秀作业更有价值。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模仿同学更胜于模仿老师。这是因为他们的水平接近,更易于模仿。在课堂中巧妙地摆设一些欣赏,让他们一起讨论、评价、取长补短,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欣赏可以是课前的,也可以是课后的。我更多的是在课堂中间组织学生观摩,因为这样可以学习到别人的绘制过程和技巧,利于学生及时地对自己的实践进行调整,这对拓宽思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极有意义的。

总之,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是一堂堂生本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读美术课标有感 第14篇

《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就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教学活动建议中提示了一些与新课程想适应的教学方法,在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中也提供了不少引导学生参与美术教学过程的线索。

通过新课标的学习,对心得美术课程理念和目标很认同,但是自我感觉缺乏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特别是未能较好的把握美术知识、技能的传授与创造能力的.培养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有时依然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描绘或制作,不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了取得知识、技能的传授与创造能力的培养之间的平衡,对学生提出发挥自己的想像进行创作的要求,但示范过度,以致学生模仿范例,作品雷同,遏制了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挥,也有的老师采用放任式的教学方法,一味的让学生自主学习,却不指导或必要的示范,导致学生无法掌握基本的技法,创造能力同样难以得到发展。还有一些教师“喜欢用一个主题竞赛性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易投入,但比赛环节时间压力大,学生很难有时间和空间、理解、感受和表现,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有些不需要合作的内容却采用了分组合作的方式,降低了教学成效。

读美术课标有感 第15篇

新的体育课程改革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体育课教些什么,该怎样教?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我们体育组全体教师加强了学习和研究,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选择、更新了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在体育教学上做了一些新的尝试。以下是我在初步探索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给学生创设一个主动探索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体育教学设计改革的方向。我们在教学中展示任何一种器材在学生面前,教师都不告诉学生怎样玩,而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自己创编各种游戏玩法,发挥其创造性思维。我们同时在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难题,让学生自己想出解决办法,培养其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小猴子摘西瓜》活动的设计,小猴子在去摘西瓜的途中要经过许多障碍物,让学生们自己想出解决方法。这样的活动设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可以使他们获得探索成功的喜悦感和满足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和独立性,培养创新精神。

二、运用多种激励方法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新课程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了以下几点来吸引学生参加到活动中来。(一)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游戏。兴趣是一个人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的内部驱动力。在设计活动时,坚持趣味性原则更显其重要。设计的活动生活化、有趣味,学生才会有兴趣,才会积极参与,克服困难坚持下来。例如:玩椅子游戏活动时,设计成学生喜欢的小兵打仗的情景,学生们活动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否则枯躁的椅子操会令学生们感到乏味。(二)适当制造一定的紧张气氛。适当的紧张气氛会使学生有紧迫感,从而更加积极地完成锻炼活动。例如:利用比赛形式进行活动可以促进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创设危险情境,会让学生们在紧迫感中努力完成锻炼活动,提高活动的坚持性。(三)正确运用语言激励。教师对学生的赞许可以用无数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要避免简单的说“好”或“很好”,否则会使学生心理上得不到满足。教师以说:“你做得非常好,老师很喜欢”,“大家来看表演,他做得真棒!”“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等语言进行激励。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更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活动的积极性。(四)非言语性的激励。当学生们在活动中表现得出色时,教师对他们微笑、点头、竖起大拇指等非言语性动作奖励会给学生莫大的鼓舞;教师经常走近学生身边拍拍他的肩,摸摸他的头,对学生表示出一种无声的赏识和赞扬;在活动中教师经常注意用视线接触学生,告诉他们老师在注意他们等方法,对提高学生活动的积极性都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三、注重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体育活动中要考虑不同能力学生的需要,改变过去那种“一刀切”的做法,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对发展水平不同、能力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需要和情感体验的现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少些干预,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潜移默化得到锻炼。在准备部分教学中,可开设一个“你自选”小栏目,即让学生分成若干组,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自主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甚至可以打破固定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练习,自己编操,自喊口令等。体育课学习动作的一般步骤是教师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步骤去练习,然后再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这种传统的教学步骤使得教师充实了整个课堂,而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却被剥夺了,学生的个性特别是创新思维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扼制。例如:在《开火车》游戏教学中,传统的教学就是教师告诉学生怎样做,而新的课改思想只给学生条件:用单脚跳的形式自由组合到达终点。教师不条条框框地要求,让学生自己去发挥创造,通过实践,体验失败,体会成功,教师适时加引导,让学生充分享受到新课程改革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四、多一些思考少一些方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改变过去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把学生变成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的练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索、研究,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以身体锻炼实践活动为主,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这就要求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少给学生具体方法,追求由教到不教,由不会学到会学的境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指导学生掌握动作技术,更要引导学生把已掌握的知识技术合理动作,创造性练习,要启迪学生的多向思维、求异思维的综合思维,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做几种尝试。例如:在学习“障碍赛跑”过程中,设有跨栏、垫子、圆圈、跳箱、独木桥等障碍物,教师不按一般的常规教法,规定学生通过障碍物的动作,而要求学生动脑筋想办法通过障碍,看谁完成得最好、最快。这样,使学生在活动中动脑与动体相结合,在感知动作中明白如何在锻炼和生活中应用,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五、多一些激励少一些批评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表扬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体育教学过程也离不开表扬的教育方法,表扬可以肯定成绩,激发热情,再接再励,对后进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在整个教学中,会时刻注意课堂上的变化,细心观察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指导,对部分素质差学生,不应过于苛责,不应使其丧失信心,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应婉转处理,及时进行评价激励,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特别是安全因素及时排降,从而激发学生的极大热情,促进学生健康的身心发展,更好地上好体育课。

总之,在全新的环境中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各项能力,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体育教师必须有严谨的敬业精神,才能保证课改的实验效果。

读美术课标有感 第16篇

在本学期中,我系统的学习了小学美术新课标。小学美术新课标中很多新的理念,改变了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下面我谈谈对美术新课标的一些体会:

一、把握课程性质,做好课堂教学

新课标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四个特性的表述:“凸显视觉性”、“具有实践性”、“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

这些都明确的表述了美术课程的`性质,也更突出了学科的特点。

二、把握课程基本理念

美术新课程提出以下几种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关注文化与生活

(4)注重创新精神

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新课程理念给我们美术教师指出了如何在美术课堂中指导学生、培育学生。我们不仅仅要注重学

生的整体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多方面均衡发展,为祖国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培育全新、适应新时代潮流的有用人才。

三、把握学习领域,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新课标中美术学习领域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我们教师要在美术课堂中,以四种学习领域为框架,向45分钟要效益。整体提升,全面发展,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从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新课标赋予了新教材很多新的学习方式,那么,美术老师作为学生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新的课程改革活动中,要面对全体学生,要让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成为健全的人格,富有创新精神的创新人才。

以上是我在美术新课标课堂中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会有更多更深的心得体会,我会遵照新课标提出的理念、理论来指导我的教学,从而更好地把握美术课堂!